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校史编纂工作方案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校史编纂工作方案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校史编纂工作方案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从1975年五一棉纺织厂及红星染织厂“七·二一”工人大学建立,并于1979年合并成江阴纺织职工大学以来,已经整整四十个年头。

四十年来,学校走过了一段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

目前学校正处于鼎盛发展的最好时期。

为了回顾总结学校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教育全校师生以史为鉴,继续前进,适时编纂校史,这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伟大时代赋予我们这一辈光荣的历史任务。

然而,校史的编纂决不单纯是几个编纂人员的事,它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而且需要全体师生及各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

为了统一思想,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力量,使校史的编纂工作健康、有序地顺利进行,特提出下列校史编纂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保存历史、弘扬传统,以史为鉴、总结经验,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宗旨,全面地、真实地反映学校发展的历史,系统地记载学校的人事变迁,具体地展示学校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办学成果,从而使其成为一部可读、可信、可教育广大师生的珍贵的历史资料。

二、组织建构:
学校成立“校史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校史编纂工作。

组建“校史编纂委员会”,名单如下:
编委会主任:钱红
编委副主任:董泽民蔡崇武
编委成员:
沈春英张庆堂刘文君杭强李宝根蒋国良
许玉铭周淳洁徐敏唐双朔袁朝钢计留芳
廖嵘方雪梅张新华张素俭陈斌张秋贤
赵勇彪曹红卫杭海荣周秀娥刘建龙张春芳
杨翠龙蒋振杰宋爱平黄云周宏雷井新宇
吴懋刚陆敏李根芹周凤山曹炯朱长坤
吴卫列曹艺红徐俊
下设办公室,与党政办合署办公,负责各项组织协调和后期保障工作。

由张新华、方雪梅分别任正、副主任。

联络员由计留芳担任。

另设编纂资料组,负责收集各种校史资料及编纂的具体工作,由许玉铭、周淳洁、袁朝钢负责。

配资料员和打字员各一人,曹艺红同志任资料员,徐俊同志任打字员,在18号楼3单元二楼校史编纂办公室办公。

三、编纂设想:
整部校史分上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辑):主要由四个部门组成:1.老照片;各个时期及领导题词。

2.校史;3.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大事记;4.
历任领导及教职工名单。

1.老照片及各个时期领导题词。

这是学校发展历史的形象见证,必须高度重视,具体工作可从两个方面展开:(1)搜集各个时期学校校庆资料,及档案室的相关资料,对领导题词及相关老照片进行翻拍整理。

(2)发动全校教职工征集学校重大庆典活动、上级领导来访,省、市级获奖活动资料,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及教学改革活动,校舍房宇的旧影,包括一切有意义的资料照片,进行翻拍整理。

2.校史。

这是以文字形式从社会发展规律的层面记录学校历史的资料。

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大致为三个时期进行篡写。

一是从五一棉纺厂、红星染织厂建立“七·二一”工人大学到学校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更名为江阴职工大学,并在1985年搬迁至君巫路为止。

这是学校的初创期。

二是从1986年至2001年学校搬迁至黄田港大桥西堍,直至转制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止。

这是学校的发展期。

三是从学校转制后直到2015年年底。

这是学校的兴盛期。

3.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大事记。

这是以编年体的形式,记载学校发展史的一件大事,是校史赖以保存的基础材料,也是展示学校各个时期办学成果的真实记录。

必须动员学校相关部门及有关老教师共同参与。

具体工作可以分步实施:(1)由校办负责,把档案室保存的学校各个时期的大事记与学校发展相关的各类文件资料集中整理,复印归入校史办公室资料组。

(2)
由各个部门提供本部门建立、并合及改革活动获省市以上奖项等部门大事记。

其中教务、学生、后勤、科技处及各系部为重点。

(3)由校史办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去市档案馆,市教育局档案室查取学校发展建设的相关资料。

重点要收集“七·二一”工人大学合并建立江阴纺织职工大学,工商学校建立及并入江阴职工大学,电大建立及并入江阴职工大学,商校并入江阴职工大学相关文件批复等资料。

(4)征集部分老领导、老教师对学校重大事件的回忆资料。

在此基础上,由校史办组织专人篡写。

原则上要做到材料真、事实清、时间准,宁少勿滥,成为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一份文献。

4.历任领导和教职工名单。

这一部分必不可少。

应该反映出领导班子的变迁情况。

因此,不论成败得失,应列出所有担任过校级领导的名单。

教师和职工名单也必不可少,一律不分彼此,按到校先后排序。

该名单除了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职务、职称、到校任职年月、离校时间外,最好有通联信息。

这部分材料由人事处负责整理。

第二部分(第二辑):包括各类回忆录及历届毕业生名单。

1.各类回忆录。

(1)学校各种重大事件的回忆录。

可以约专人撰写。

如电大并入职工大学的经过;工商学校并入职工大学的经过;职工大学十年改制经过;学校的两次搬迁;“四双制”改革的情况;成人教育的情况;培训工作的情况;中青年干部班的情况;校企合作及建设江苏第一家高职集团的情况等等。

(2)毕业生对学校生活的回忆。

这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特约一些有成就的名人或企业家来写;另一方面在历届毕业生和老教师中征稿。

(3)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的专题文案;重要实验室建设的情况;重点科研项目申报、获奖等情况。

这一部分材料最能体现高校特色,不可或缺。

(4)其他方面的回忆文案。

2.历届毕业生名单。

名单要求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获得荣誉、通联信息等。

这项工作由教务处、学生处和招就办共同负责,由招就办牵头。

四、计划安排:
4月:
1、召开校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成立“校史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和“校史编纂工作委员会”。

2、提出校史编纂工作文案
3、学校颁发校史编写的文件,并传达到各部门,并由各部门传达到全体教职工。

4、配备校史编纂工作办公室资料员、打字员及相关办公设备。

5、4月20日左右,召开有校史领导小组成员、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资料员、打字员参加的第一次校史编纂工作会议,明确分工、落实任务。

6、各相关部门确定部门校史编写负责人和资料员名单,要
上报校史办公室。

5月:
1、各系、各部门征集校史资料,各相关部门完成校史资料征集任务。

2、完成市档案局、市教育局及五一棉纺厂、红星染织资料收集任务。

3、5月底召开第二次校史编纂工作会议,检查资料征集落实情况,初步审读、征集资料,对缺失的内容,研究补救方案。

4、向历届毕业生中部分代表人物及老领导、部分老教师发出特约征稿函。

5、校史办对已经征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

6月:
1、补全各种缺少资料,完成相关部门及特约稿的征集任务。

2、6月15日左右,召开第三次部分编写人员参加的校史编纂工作会议,明确大事记的编纂规范及文字要求。

3、分时期、分工起草大事记初稿。

4、6月底召开第四次部分编写人员参加的校史编纂工作会议,对大事记写作中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修改意见。

5、继续征集特约稿件。

7月8月:
1、学校招生、暑假
2、对大事记分期写作的稿件汇总。

并于8月份完成大事记
的写作任务。

3、8月底召开第五次校史编纂工作会议,征求对大事记的补充、修改意见。

9月:
1、大事记修改、定稿。

2、9月15日左右,召开第六次有部分编写人员参加的校史编纂工作会议,研究校史的编纂规范,并明确分工,落实编写任务。

3、完成校史初稿。

4、完成特约稿件的征集工作。

5、继续征集往届毕业生信息。

10月:
1、10月15日左右召开第七次校史编纂工作会议,对校史的文稿提出补充、修改意见。

2、完成校史的写作任务。

3、编辑老照片及各个时期领导题词。

审核历任领导及教职工名单。

4、完成校史第一部分第一辑编纂工作。

5、分别修改各种回忆录。

11月:
1、在全校范围征集校史封面设计。

2、各种回忆录修改完成,并进行汇总。

3、审核历届毕业生名单。

4、撰写校史前言,由宣传部负责。

5、完成校史第二部分第二辑的编写任务。

12月:
1、试印校史样稿,由学校领导审核。

2、12月中旬,召开校史编纂工作第八次工作会议,总结校史编写工作的情况。

听取对校史样稿的意见。

3、对校史样稿作最后的修改,并由学校组织正式出版印刷。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校史编纂工作领导小组
2015年4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