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重点知识点整理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重点知识点整理


求定理 : 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斜率为负值。
5、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
的商品量。
6、影响供给的因素:①商品本身的价格;②相关商品的价格;③厂商的目
标;④厂商对未来的预期;⑤生产要素的价格;⑥生产技术的变动;⑦政府的政

7、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的区别:
每一单位货币所购买到的任何商量的边际效用相等,并且都等于这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7、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8、无差异曲线 :用来表示 X1、 X2 两种商品不同组合,却给消费者带来效 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9、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 2)凸向原点( 3)
国民收入。
6、资源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转换线) :资源既定,所能达到
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
7、资源的稀缺(有限)性:稀缺: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
稀少短缺的。①稀缺性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②稀缺性并不意味着稀少,
而主要指不可以免费得到。③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用其他经济物品来交换。
接近最佳配合比例。② 边际产量是呈递增的趋势。③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
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就是呈递减趋势。
边际报酬
递减规律的原因: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 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 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 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 相对于固定要素 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 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 其边际产量递增, 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 恰当时, 边际产量达到最大。 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 生产要素的投入 量之比就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 于是边际产量就出现递减趋势。 或者说是因 为对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来说 , 可变要素投入量和不变要素投入量之间都存在 一个最佳的组合比例。
第三章
1、效用 U: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在一定时间内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 , 所增加的满足程 度。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原因: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 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 原因:生理原因:重复刺激兴奋度递减。心理原因:人 性。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4、基数效用: 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 1, 2,3,……)来表示,可以计 量并加总求和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5、序数效用: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 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 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6、基数效用均衡的条件: 基数效用论的消费均衡条件是 MU1/P1=MU2/P2=a ,即
评价)
规范分析: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回答“应该是什么”
的问题。
(要作好坏的评价)
第二章
1、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 的商品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①商品本身的价格;②相关商品的价格;③消费者的 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④消费者偏好(嗜好)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⑤ 消费者数量与结构;⑥政府的消费政策
的价格。或者说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0、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
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 , 引起均衡数
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D↑: P↑Q↑ D ↓: P↓Q↓
S ↑: P ↓ Q↑ S ↓: P ↑ Q↓
需求增长幅度大于供给增长幅度,最终均衡价格上升。
1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2、需求价格交叉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
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
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
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当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 1%,
Q AL K Q AL K 1 必须在内部专门生产( 3)厂商长期雇佣专业人员比从市场上购买相应的产品或
服务更有利。 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较高, 企业可使市场交易内部化。 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
行成本更小, 即企业有着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 某些交易必须在市场上完成, 因 为交易成本更小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C-D 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 济学家道格拉斯于 1982 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
8、资源稀缺的原因:①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②利用物品进行生产
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9、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10、实证分析:指超越一切价值判断,从某个可以证实的前提出发,来分析
人的经济活动。其特点为:回答 “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
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量价格比率。
15、用序数效用论解释配给制度或计划经济的缺点或慈善产品为什么最好是 钱:
16、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 / 消费支出总额。 17、恩格尔曲线: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第四章
1、交易成本:围绕着交易所产生的成本。 2、 厂商(企业)的本质: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 是为降低交易成本而对市场的一种替代。 3、市场和企业的利弊比较:市场的优势: ( 1)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 ( 2) 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 ( 3)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 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成本。 企业的优势:(1) 厂商自己生产部分中间产品, 降低部分交易成本。 (2)某些特殊的专门化设备,
分析。
区别:①微观经济学的本质: 市场有效, 市场万能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4、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指根据社会需求,组织物资资料、设备、资本、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5、资源利用:研究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等的原因,寻求
改良这种状态的方法, 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使实际的国民收入接近或等于潜在的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西方)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
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2、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
3、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和联系:联系:①两者互相补充②资源充分利用和合
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③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④两者都是实证
5、边际产量 MP :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如 L)
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 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
小于某一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值时,边际产量会递减。
7、边际递减规律的原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①开始时,由于可变要
素投入量小于最佳配合比例所需数量,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 越来越
供给量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 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
移动。
供给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变化)引起
供给曲线的移动。
8、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9、供求均衡: 均衡: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相互作用,
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需求量与供给量、 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同时相等时
某种商品需求量会相应变动的百分比。 )【括号中为 PPT中表述】
13、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1)需求富有弹性。 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大于
1 的情况,即 |Ed|>1 ,被称之为需求富有弹性,它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
的变动率。
(2)需求缺乏弹性。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小于 1 的情况,即 |Ed|<1 ,被
程度高;②而拥有量较多时,偏爱程度较低。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想要获得更 多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减少,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量就会越来越少。
13、预算线: 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 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 的组合线。
14、序数效用论下的均衡条件: 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均衡条件是 MRS=P1/P2, 即
3、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的区别:
需求量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 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 动。
需求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 (收入变) 引起需求曲线的 移动。
变动主 体
价格 P
其他因 数
图形表 现
需求量
Q
变化
不变
曲线上
变动
点的移动
需求变
D
不变
变化
整条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动需
线的位移
8、单一要素连续投入的合理区域:见书 108 页图 4—3 9、等产量线: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 L、K 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 的一条曲线。 10、等产量线的特征(特点) : A、 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表明:实现 同样产量,增加一种要素,必须减少另一种要素。 B、 凸向原点。 C、同一平面 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11、边际技术替代率: 产量不变, 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所需要减少的另一种 要素的投入。 1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①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 当一种生产要 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 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 数量是递减的。 ②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使得等产量曲线像无差异曲线一样向右下 方倾斜,且凸向原点。 1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原因: 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 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 14、等成本线:成本与要素价格既定, 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要素数量 (K,L) 最大组合的线。 15、等成本线特征:(1)线上每一点, 两种要素组合不同, 但支出相等。(2) 向右下方倾斜, 两种要素在数量上是替代关系。 (3)因成本或要素价格变化而移 动。 16、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MR=MCMR=,M边C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17、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比例 >规模(要素)增加比例。(是一种规模经 济)劳动和资本扩大一个很小的倍数就可以导致产出扩大很大的倍数。 18、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素)增加比例。 19、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比例 <规模(要素)增加比例。(是一种规模不 经济)劳动与资本扩大一个很大的倍数,而产出只扩大很小的倍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