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沿海主要港口概况与铁矿石进口
中国沿海主要港口概况与铁矿石进口
冶金管理 2006 年第 7 期
22
市场分析预测
亿吨大关,比 2004 年增加 20.20%;货柜吞吐量达到 1619.71 万标准箱,比 2004 年增加 18.61%。深圳盐田保税港如启用的 话,将改变内地沿海港口的货物必须经过香港、釜山和高雄 等港口中转的格局,未来珠三角地区甚至越南等东南亚货柜 将以盐田港作为出口中转港,周边地区以及东南亚的货物将 会优先选择深圳盐田保税港作为运往欧美市场的中转出口 港。目前珠三角地区 60%货柜经过香港运往欧美市场的格局 将面临分流局面。一旦深圳的盐田保税港区 2006 年正式投 入运营,将使深圳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2.铁矿石压港的解决对策 2000 年至 2005 年,沿海港口建设已进入全面发展时 期,新增万吨级以上的码头泊位 340 个,新增航运能力 10 亿吨,到 2005 年底为止,沿海港口总吞吐航运能力超出 25 亿吨。在此期间,大型专业化的货柜、原油和铁矿石码头的 航运能力大为加强。目前沿海港口拥有 20 万吨级及 20 万 吨级以上的大型专业化铁矿石码头共有 9 个,其运力达到 1 亿吨。但是,依然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钢铁工业的需要。其 表现为,一是沿海港口总体货物吞吐能力不足,大型化专业 化码头作业相当紧张,目前只能用通用型泊位码头来缓解 压力,但是,其作用有限;二是许多港口进港航道的水深不 够,无法满足特大型船只的要求。预计到 2010 年,沿海港口 合计总吞吐量将超过 45 亿吨。目前国内铁矿石自产量保持 在 2.5 亿吨,需要进口铁矿石为 3.5 亿吨,全年铁矿石总吞 吐量将达到 6 亿吨,为了降低海运进口铁矿石的物流成本, 沿海港口将以新建 20 万吨级以上大型专业化铁矿石码头, 并且按照一次接卸或少量减载接卸的目标来规划未来专业 化铁矿石码头建设。 (1)目前的建设目标是围绕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东 南沿海地区、珠三角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建立起布局合理
市场分析预测
中国沿海主要港口 概况 与铁矿石进口
□金 琳
沿海港口对矿物原料运输十分重要,尤其是中国钢铁工 业发展亟需进口大量矿物原料,新建和扩建沿海港口吞吐能 力则是当务之急的大事。中国“十五”期间先后建成投入使用 的货柜、石油、铁矿石和煤炭等专业码头泊位共 920 个,新增 港口吞吐能力为 5.4 亿吨,从 2003 年至 2005 年连续三年增 长速度位居世界首位。到 2005 年底中国港口拥有万吨级以 上码头泊位为 1030 个,共有 10 个港口进入世界亿吨级港口 之列,其中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 4.43 亿吨,由世界第 4 位 跃居为世界首位。同时,上海港和深圳港货柜吞吐量分别达 到 1800 万吨和 1618 万吨,居世界第 3 位和第 4 位。环渤海、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群已初具规模,码头泊位向大 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2006 年中国港口建设重点则是加速 铁矿石和其他矿物原料专业化码头建设。现对上海、深圳、青 岛、宁波舟山、天津、大连和上海洋山港区现状以及海运进口 铁矿石面临问题和其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7.大连港 大连港主要是东北三省及内蒙东部地区等腹地的货物 出口或转运至国内其他地区的港口。进入 2005 年之后,东北 地区振兴老工业基地初见成效,2005 年上半年大连港货物总 吞吐量增加量居全国第一位,这表明大连港以东北地区腹地 为主要依托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未来大连港将会跟上中国 其他港口发展步伐。东北地区过去和现在是中国的重要工业 基地,因此,大连港在铁矿石装运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5 年大连港同香港和记黄埔公司签订合资建设 30 万吨铁 矿石码头的协议,建成后将带动大连港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散 装矿物原料的物流与国际航运中心。
天津港是一个功能最为全面的综合性港口。尽管天津港 集装箱吞吐量不及青岛,但是,天津港是中国北方地区货物 吞吐量达到 2 亿吨的头号大港口。目前天津港 70%以上进出 口货源来自北京、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地区。随着进出口货 物量加速扩大,2006 年规划目标是,到 2010 年天津港将成为 “三港二中心”,即东北亚和中西亚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中 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散货主干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自由港 与中国北方地区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航运中心。
一、我国沿海主要港口概况
1.上海港 上海港现为世界第一大货运港和第三大货柜港。2005 年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 4.43 亿吨,比 2004 年增加 16.9%,超出新加坡港 2100 万吨,从此成为世界第一大货运 港。在货柜运量方面,2005 年上海港累计完成货柜箱量达到 1808.4 万标准箱,比 2004 年增加 24.3%,上海港货柜运量占 全国港口货柜运量的 25.9%,仅次于香港和新加坡,占世界第 3 位。2005 年上海港累计完成的 4.43 亿吨货物吞吐量中,外 贸吞吐量为 1.85 亿吨,比 2004 年004 年增加 24.5%;外贸进口量为 10098 万 吨,比 2004 年增加 11.1%;内河货物吞吐量为 10738.4 万吨, 比 2004 年增加 1.5%。
在上海洋山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保税港之后,天津港也 将申报。天津港已向中国有关部门申报,将建设占地 33 平方 公里保税港区,这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保税港区。目前天津港 70 多个码头主要集中在南疆港区和北疆港区。天津港将要建 设的保税港区位于东疆港区,总面积为 33 平方公里,由多年 来清淤航道的泥沙填海造地而成,工程分两期进行,2007 年先 完成 13 平方公里,到 2009 年再完成 20 平方公里。新成立的东 疆港区主要将以发展集装箱码头为主业,计划总集装箱吞吐 量将达到 1000 万个标准箱。2005 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 2.3 亿吨,2007 年将达到 2.5 亿吨。2007 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 量将达到 650 万个标准箱。2010 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 3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 1000 万个标准箱。天津港上述规 划与刚启动的上海洋山港区相类似。保税港的目的则是期望能 达到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以及加工出口区组成的“三区合一” 目标,以充分发挥保税港区的最大功能或作用。
二、中国海运进口 铁矿石面临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目前,中国港口吞吐能力仍不能满足需求,据估算,中国 港口总吞吐能力尚短缺 5 亿吨,2010 年总吞吐能力缺口达到
冶金管理 2006 年第 7 期
23
市场分析预测
20 亿吨以上。 1.海运进口铁矿石压港严重 到 2005 年底为止,仅大连港、青岛港和宁波—舟山港建
有 20 万吨级铁矿石专业化泊位码头,大连港拥有 30 万吨级 铁矿石专业化泊位码头,其他港口只能接卸 10 万吨级以下的 铁矿石运输船。目前仅有青岛港和宁波—舟山港的铁矿石年 吞吐量超过 3000 万吨,但是,这两大港口的铁矿石接卸量增 长速度仍远低于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增长速度。宁波—舟山港 20 万吨级铁矿石码头的主要用户部门从过去 4 家至 5 家增加 到目前 30 多家。宁波—舟山港 2005 年共接卸铁矿石数量超 过 3000 万吨,创历史最高年份纪录。然而,由于宁波—舟山港 码头铁矿石接卸能力增长速度落后于进口铁矿石运输船增长 速度,导致该港 27 万平方米、堆存能力 270 万吨铁矿石堆放场 爆满,进口铁矿石运输船只得排队等候进港靠岸卸货,这不仅 困扰远洋航运公司,而且给钢铁厂带来经济上损失。据估计, 目前该港压港时间平均为 10 天至 20 天,船只压港一天滞港 费高达 10 万美元,大大增加钢铁厂生产成本。除了港口铁矿 石接卸能力不足之外,中国铁路营运长度仅为 8 万公里,只能 满足国内运输的 40%,这也致使港口疏运困难,成为进口铁矿 石压港的重要原因。第三,进口铁矿石压港也和中国沿海各港 口之间货物品种分配极其不平衡有关,松紧状态不一样。
完整的海运进口铁矿石的港口体系。第一,在环渤海湾地 区,将建设大连、唐山、青岛拥有 20 万吨级以上的大型专业 化铁矿石泊位码头。在营口、秦皇岛、天津和日照港则以建 设 20 万吨级以上大型通用泊位码头为主,并且结合航道实 际条件接卸减载后 20 万吨铁矿石船只和二程转运船只,提 高各港口接卸海运进口铁矿石运输船的吨级和通航能力。 第二,长三角地区则以长江口外的宁波—舟山港为主体,使 其成为拥有 20 万吨级以上泊位码头的海运铁矿石进口接 卸转运基地,并且,长江口航道在 2010 年创造水深 12.5 米航 运条件,在长江口内的上海、苏州、南通等江河港口建设大型 铁矿石中转码头,接卸从宁波—舟山港减载后进入长江的大 型铁矿石运输船只。同时,将在镇江和南京等港口建设一定 规模的铁矿石转运码头,接卸二程的铁矿石运输船只。第三, 连云港地处在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之间地域,也将要建 设大型专业化铁矿石接卸码头,以便于为陇海铁路向内地延 伸线上或附近的钢铁厂供应铁矿石等矿物原料。
2.上海洋山港区 上海洋山港区是中国批准的第一个保税港区,由小洋山 港口区域、东海大桥和与之相联的陆地特定区域组成,面积 为 8.14 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建设面积为 7.2 平方公里。 保税港,则为境外货物进入该港区可以保税,国内货物 进入该港区视为出口,实行退税。货柜在保税物流园区储放 无时间限制,取消原先在港区只有 14 日报关期限的限制,远 洋运输公司可以把两个或多个发往同一目的港的未满货柜 拼成一个整箱,其费用可以降低 25%至 30%。同时,货物经过 保税港即可视为出口,这将可以使中国内地枢纽港口作为中 转港口。韩国釜山港在 2004 年货物吞吐量中 25%则是中国 北方地区的转口货物,这同中国大陆缺少保税港有直接关 系。中转货柜在非保税港内只能整箱进出。中国在设立保税 港之前,北方出口的货物,如要进行拆或拼箱作业,只能选择 韩国釜山这一保税港作为中转港口。洋山保税港区设立之 后,享受保税区、独立加工出口区相关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 如,国外货物进入港区将享受保税的优惠,货物离开港区进 入大陆内地市场销售则按进口货物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 并按货物的实际状况征税。同时,大陆内地货物进入港区将 看作出口,实行退税。在港区内各企业间的交易不征收增值 税和消费税,以此洋山保税港区利用其区位和政策优势,将 发展成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加工出口各方面业 务。上海洋山港投入运营之后,将会改变目前亚洲乃至世界 航运业的结构,即以长三角、中国北方地区诸港口甚至于韩 国等地的货柜将会转到上海洋山港区这一保税区中转出口。 这不仅对中国沿海其他港口造成重大的冲击,而且也对东亚 邻近地区港口产生极其巨大影响。 3.深圳港 2005 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达到 1.53 亿吨,比 2004 年增 加 13.4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首次达到 1.06 亿吨,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