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耐荫地被植物的材料

南京耐荫地被植物的材料

华东地区几种有前景的耐荫地被植物2006-8-1 11:42华东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迅猛,已从原来的单纯追求绿化面积发展到追求生物多样性和植物景观的丰富多彩,对植物配置和植物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

复层的植物配置结构不仅需要大量的乔、灌木,还需要大量的耐荫地被,但目前适于林下种植的地被种类非常单调,只有吉祥草、麦冬等少数植物,景观单一,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

因此,挖掘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新的耐荫地被植物,已成为当务之急。

1、优良耐荫地被植物的特性华东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暖和,雨量充沛,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

因此,从乡土植物中选择合适的地被植物,既可节省费用,植物的成活率又高。

然而不是任何耐荫植物都适合作耐荫地被的,优良的耐荫地被植物必须具备以下特性:1.1 耐荫蔽环境,适应性强。

1.2 植株低矮,生长紧凑,地面覆盖率高。

1.3 容易繁殖,生长速度快。

1.4 四季常绿。

2、几种耐荫地被植物简介根据以上特性和笔者多年从事植物引种的经验,从华东地区的乡土植物中选择一些适合做耐荫地被的植物,供参考使用。

2.1 细辛属(Asarum L.)植物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细辛属植物90余种,我国有30种、4变种、1变型。

叶1至数枚,近基生,圆心形、肾状心形至三角状心形,全缘,具长柄。

花辐射对称,大多紫色或带紫色,花被钟状,檐部3裂。

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细辛属植物分布广泛,适应性强,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有分布,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居多。

喜阴湿环境,生长于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及灌木林下或山脉的沟谷两边,对土壤的要求不严,红壤、黄壤、黄棕壤及棕壤均能适应,但以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的砂质壤土最佳。

推荐原因:细辛属植物花型独特,叶型、叶色俱美,是很好的观赏花卉,其大多数种类是常绿草本,在园林中作林下地被,效果极佳。

2.2 山荷叶(Dysosma pleiantha)又名六角莲,小檗科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5-30厘米。

茎生叶1-2枚,叶片盾状,近圆形,裂片三角状卵形,叶柄长14-28厘米。

花粉红或紫红色,5-8朵簇生于叶柄交叉处,下垂,花瓣6.3月下旬萌芽,4-6月开花,7-9月果熟,10月下旬枯萎。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安徽等省。

喜阴湿环境,对土壤要求不高,红壤、黄壤、黄棕壤均能适应。

推荐原因:叶大,形状独特,尤其是刚萌芽未充分展叶时,象一把把收拢的小雨伞,煞是可爱,花美丽。

不足之处是冬季枯萎。

2.3 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罂粟科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

叶基生,叶片卵状心形,长5-15厘米,宽5-12厘米,叶柄长15-30厘米。

花瓣4,白色。

植株含红黄色汁液。

3月下旬萌芽,4月下旬开花,果熟期5-6月,10月中旬枯萎。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省。

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雨量充沛的环境,在红壤、黄壤、黄棕壤中均能生长。

喜荫蔽环境,不耐阳光直射。

推荐原因:叶形独特,花美,成片种植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是冬季枯萎。

2.4 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蕨类植物,卷柏科多年生草本。

主茎伏地蔓生,长30-60厘米,侧枝疏生并多次分叉,分枝处常生不定根,叶淡绿色,嫩叶呈翠蓝色。

3月中旬萌芽,孢子期8-10月,11月上旬枯黄。

喜阴湿环境,生于林下或溪边阴湿处或石缝中。

适宜土壤为酸性红壤,黄壤或黄棕壤。

分布于浙江、福建、安徽、湖南及我国西南各省。

推荐原因:叶色独特,呈翠蓝色,生长紧密,土壤覆盖度高,繁殖迅速。

不足之处是冬季枯黄。

2.5 深裂竹根七(Disporopsis pernyi)百合科常绿草本,叶厚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2.5厘米,叶柄长3-5毫米,花单生或2朵簇生于叶腋、白色、钟形,长12-15厘米,俯垂。

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分布于浙江、江西、台湾、湖南及我国西南各省,生长于林下荫湿处或半荫环境,适应土壤为红壤、黄壤、红黄壤。

推荐原因:常绿,植株低矮,生长紧密。

2.6 粉蕊黄杨(Pachysandra terminalis)又称顶花板凳果,黄杨科常绿亚灌木,高20-30厘米,茎肉质,下部倾卧,纸质或近革质,倒卵形至菱状卵形,长3-6厘米,宽1-4厘米,顶端稍尖或钝,基部狭楔形,上部边缘有疏锯齿,深绿色,有光泽。

花白色,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顶生,长2-4cm,雌花生于花序的基部。

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浙江,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生于林下或湿润灌草丛中,适应性强,酸性土壤、中性土壤均可。

推荐原因:常绿,繁殖迅速,地面覆盖度高。

2.7 庐山楼梯草(Elatostema stewardii)荨麻科多年生草本。

高30-50厘米,茎斜生,不分枝,叶互生,无柄,成2列着生茎上,叶片斜椭圆形或斜倒卵形,长5-12cm,宽2-4cm,顶端尖,带尾状,侧脉5-9对,托叶钻状三角形。

花单性,雌雄异株,在叶腋簇生成球形的花序。

3月下旬萌芽,花期5-7月,果期9-10月,11月中枯黄。

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北,贵州等省。

生长于林下阴湿处、沟边,适宜土壤为酸性土壤。

推荐原因:生长迅速,致密整齐。

不足之处是冬季枯萎。

2.8 球花马蓝(strobilanthes pentstemonoides)爵床科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

茎基部常匍匐,暗紫色,有棱。

叶对生,卵状椭圆形,长7-14厘米,宽3-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密被线状钟乳体,花3-5朵集成头状花序,花冠长约3厘米,近直立,深紫色。

3月下旬萌芽,花期8-10月,果期11月,11月下旬枯萎。

分布于浙江、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

生于林下或溪沟边阴湿处,适宜土壤为红壤、黄壤、黄棕壤。

推荐原因:生长迅速,特别是无性繁殖极快,适应性极强,地面覆盖率高。

不足之处是冬季枯萎。

3、合理的植物配置上述植物虽有各自的优势,但最大的不足之处是许多种类不是四季常绿,到了冬季就要枯萎,产生黄土大面积裸露,造成萧条景象。

因此,要在植物配置上下功夫,与冬季生长、夏季休眠的植物如石蒜、夏枯草等搭配,既可避免黄土裸露现象,又可丰富植物景观,延长观赏期,但在配置方式上要慎重,以免产生凌乱感。

尽管以上植物存在不足之处,但从总体上看不失为优良的地被植物,经过多年的栽培,证明其适应性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值得推广的新优地被植物。

参考文献:[1)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浙江植物志[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灵谷公园地被植物的选择与应用2009-12-10 10:38灵谷公园位于钟山风景区的东部,占地1300余亩,是一座林木繁茂的森林公园。

地被植物是灵谷公园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原有地被植物品种较为单调。

2002年~2007年,我们对此展开系统调研,详细考察地被分布及其适应性,对地被形成的景观进行分析,对这里的地被植物的多样性和地被植物配置的科学性有了较为深刻而客观的认识,现简述如下.一、灵谷公园地被植物分布原貌经过现场踏查,灵谷公园原有地被面积约77000平方米,以麦冬、吉祥草、络石为主,占总地被面积的90%,品种较为单一,其余地被种类有:诸葛菜、石蒜、忽地笑、虎耳草、玉簪、鸢尾等,大部分分布在新桂园,所占比重不超过10%。

我们对灵谷公园原有主要地被品种及其生态习性进行归纳比较(见下表):调查后我们确定:灵谷公园的整体环境荫蔽,空旷地较少,原有地被植物品种的绝大多数为耐荫地被,所以根据林地郁闭度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耐荫地被是灵谷公园地被植物调整充实的关键。

二、调整充实地被植物的具体做法针对景区内现有地被植物的分布状况,根据地被植物的耐荫程度不同,将灵谷公园地被植物做如下调整:1、局部用耐荫性更强的吉祥草替代麦冬麦冬虽耐荫,但在桂花密林下生长势弱,直至退化、死亡。

可用吉祥草替代,2003年~2004年在无梁殿后、宝塔周围已进行试点,目前景观效果良好。

2、增加观花地被的比重在灵谷公园内的桂花专类园内增加玉簪、鸢尾等耐荫观花地被的比重及种植范围,原有玉簪、鸢尾只分布在新桂园,且数量少,现在万工池、东西两条水系旁栽种鸢尾、八仙花、红花酢浆草等,园内疏林下栽种玉簪、大吴风草、万年青等丰富观花地被的品种。

3、注重地被植物叶色与花色的配置麦冬、吉祥草在灵谷公园内所占比重相当大。

它们同属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终年常绿,但花色较暗,现在其中增添一些观花地被互相补充,如:麦冬与石蒜、吉祥草与葱兰之间搭配。

另外,络灵谷公园主要地被品种及其生态习性的比较石与扶芳藤,铁线蕨与虎耳草的精致组合,情景交融,相映成趣,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在荫地环境中选择一些花叶类的植物如:玉簪、八仙花、常春藤、虎耳草、金叶麦冬等,丰富色彩,提高亮度。

4、利用地被植物护坡灵谷深松路两旁坡地,除保留原有的一些苔草和络石以外,撒播了诸葛菜种子,但效果不理想,后改为根系发达的吉祥草、鸢尾等地被,护坡情况大大改善。

5、针对特殊立地条件,进行播种繁殖宝塔西侧面积大,岩石多,土壤瘠薄,采用诸葛菜,虎耳草种子撒播进行地被绿化达到较好的效果。

经过近几年不断地调整和充实,灵谷公园的地被植物面积已扩至93000平方米,增加大吴风草、万年青、金焰绣线菊、花叶八仙花等十余种地被植物,灵谷公园的地被植物无论在量和质上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三、灵谷公园地被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将适用于灵谷公园的地被植物分为四大类:①浓荫性地被植物:需要非常荫蔽环境才能生长良好,如蕨类、虎耳草。

②荫性地被植物:在荫蔽环境才能生长良好,如常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