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课件
十、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
(一)研究内容 4个方面:
• 1、农业推广原理 包括农业创新扩散、科技成果
转化、推广心理、推广行为、推广沟通、推广教 育、推广组织等。
• 2、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 包括大众传播法、集体
指导法、个别指导法、企业牵动、政策激励、示 范引导等。
• 3、农业推广技能 包括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
• 第一层面:农业推广的理论研究方法 如实
证的方法,归纳演绎的方法,等。
• 第二层面:各种具体研究方法 如观察法、
(二) 学会运用农业推广理论指导农业推广实践 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光会理论,不
会指导实践,达不到学习目的。(公式-应用题) 另外,我国地域辽阔,情况多变,应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式不同。
(三) 有深入研究农业推广理论体系、并能将理论、 实践、经验融会贯通,改革创新的能力。
这是对我们在座这些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如 果对基层的农业推广工作者可以不做这样要求 的话,我们则不同,因为我们都是具有300%以 上劳动生产率的人才.
益、利润。
生产者需要什么?信息咨询服
务:政策、经济、金融、保险、市场、科技……
• 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 咨询与沟通
(四)中国特色农业推广
从发展趋势看,中国特色农业推广应 该是 :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 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 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 果、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扩散、普 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使我 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 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三农” 的全面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场”“农会”
• (五)国民党政府时期农业推广 (1927—1949)
(基本停滞状态)
• (六)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推广 (介绍发展历程)
二、国外农业推广发展简史
• (一)欧洲起源 (二)美国兴起 (三)世界扩展
•
在国外,农业推广起源于英国剑桥的“推广教育”
和早期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基本的涵义是:把
示性概念
• 农业推广是一种以农民为对象,教育为手段,以新知
识、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新观念(5新)为内 容的科技教育、科技扩散以及农村社会教育活动。
具体内涵
农业推广是把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 新信息、新观念(5新)通过试验、示范、 培训、交流、引导、咨询等方法,传授传 播给农民,使其自愿改变观念及行为。从 而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活环境,增产增 收,提高自我决策及管理能力。促进农村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达到提高农村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这一最终目的的一种 社会活动。
职业教育。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2、 促进科技进步 农业推广并非是农业技术 的简单传输,而是成果的延续和创造性 再现,并非原有技术的复制。
• 3、提高农业生产力
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生产成果,潜在 生产力→[推广转化]→现实生产力 推广 提高生产力,推广提高效益。
农业推广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1) 农业推广是联系科研、教育和生产的纽 带,是政府和农民对话的中介人。
一.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 首先介绍专业创建的历史背景与必要性,附加材料:
1、2、3。
• (一) 原始社会农业推广
模仿推广
• (二) 奴隶社会农业推广
农师推广
• (三) 封建社会农业推广
“课桑” 、“教稼”
“劝农” 、
• (四)清末农业推广 (19世纪末) 创办农务学堂
(高等、中等、初等农业学堂)“农事试验
民的一种社会服务活动。 产生背景:市场经济(商品经济 较发达) 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不是生产技术,而是许多 非技术问题。诸如,市场、价格、信贷、营销、储藏、运 输、加工、家政、经营管理、生活科技……
• 广义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教育
• 对成年农民——农事指导 • 对农村妇女——家政教育 • 对农村青年——四健教育(4H)(手、脑、身、心)
• (二) 将农业推广视为纯技术工作,而与教育无
关。忽视了用教育来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 质、提高管理能力,改变农民行为。
九、农业推广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 示性表示
农业推广学是研究农业推广活动规律及其 方法论的一门农业社会科学。
• 具体内涵
农业推广学是研究农业创新扩散原理、传播 规律、农民接受、采纳创新成果的规律及 其方法论的一门学科。
项目管理、经营服务、写作与演讲、推广工作评 价等。
• 4、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 包括理论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方法等。
(二)相关学科 包括自然.社会科学,
主要有以下一些学科:
1、农村社会学 2、教育心理学 3、社会 心理学 4、行政组织学 5、传播学 6、行 为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 交叉综合学科) 7、文化学 8、农经管理 9、农业技术经济学 10、市场营销学等等。
市场经济 推广者与推广对象的关系:不是领导、 被领导,而是平起平坐。
现阶段我国农业推广工作方针主要应包括如 下4项:
• (一) 面向生产、面向市场 . 过去计划经
济:以产定销;现在市场经济:以销定产
• (二) 兼顾三大效益 (不能一”效”了
之)
• (例1.2.3)
• (三) 合作推广 主要有3种形式 :
务
• 我国目前农业推广工作方
针
• 农业推广在农村发展中的
社会功能和作用
• 农业推广的属性
• 农业推广学的学科性质与
研究对象
• 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内容与
相关学科
• 学习农业推广学的目的 • 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学习重点:农业推广内涵、属 性及主要特征,学习农业推广学的 目的与研究方法 本章学习难点:如何用现代农业发 展的理念,理解农业推广的属性
功能2)
(3) 农业推广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业转变的重要手段。
(4)
(5)
(6)
农业生产,如果不推广、应用先
进的技术、手段,现代农业很难实现。
八、农业推广的属性
基本属性:教育 目前,我们对这一属性认识不足,主要存在
2点认识误区:
• (一)长期计划经济,政府指令,将农业推广视
为行政工作,而与教育无关。
农业推广外延
• 3 .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
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 4. 学习农业推广学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本章讨论题:12个 案例:7个
• 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和历
史发展
• 国外农业推广发展简史 • 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 狭义、广义、现代及中国
特色农业推广内涵及主要 特征
• 农业推广的目的及主要任
第一章 绪论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推广的产生与历史发 展、农业推广基本概念、性质、内容与理论基础、 农业推广学研究对象、内容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意义和方法。
• 1. 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 阐述原始农业、传
统农业、现代农业、国外农业、新旧中国农业推广 的产生与演化过程。
• 2. 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农业推广涵义、类型、
四、狭义、广义、现代及中国特色农业 推广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一)狭义农业推广
• 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
生产水平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 来源于: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手段落后..
主要限制因素:技术。
• 狭义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技术指导
(二)广义农业推广
• 是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水平为目的,通过教育来帮助农
五、农业推广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一)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
• 发展农村生产力,创造、增加农村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
• 物质财富:增产、增收、改善生产条件、
提高生活水平……
• 精神财富: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知识、
技能,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公民道德教 育,普九、普法……案例:1、2、3、4 、5
(二)农业推广的主要任务
六、我国目前农业推广工作方针 (主要4项)
不同时期、不同农业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关系、 同生产力水平,农业推广工作方针不同(方式、方 法、目标、原则)
• 解放初期——改革开放,生产关系:集体生产(公、
大、生)管理机制:计划经济 推广方式:行政命 令(执——)推广者与推广对象的关系:领导、被 领导。
• 现阶段则不同,生产关系:一家一户 管理机制:
• 科研、教育部门研制的新技术、新成果
→[推广部门]→农民、生产者
• 农民、生产者成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推广部门]→反馈给成果研制部门
• 农民、生产者的意见、要求、呼声
→[推广部门]→反馈给政府部门
• 政府的各项政策→[推广部门]→传递给
农民
(2) 农业推广使科技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 为现实生产力。并使其完善和再创新。 (同
1.国家、集体、个体3种所有制形式的合作
2.社会各有关部门的合作
3.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部门三方 即 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七、农业推广在农村发展中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3个功能,3个作用) (一)农业推广在农村发展中的功能
• 1、发展农村社会教育 农业推广即农民
农业推广学
Agricultural Extension
主讲教师:刘恩财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现代农 业推广基本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掌握 农业创新扩散的原理与规律,农业科技成 果转化机制与转化效益,农民群体行为改 变的规律及促进农民行为改变的途径等, 为学习“农业推广技能”等相关专业课及 其它后续课程,以及为将来从事农业推广 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1、总任务
• 认真执行国家的农业技术推广法,通过试验、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