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际贸易学考研经历-----工作,工科专业,普通高校,献给有志于08年考研的后来人Richard Yi 本来不想写这篇总结,一是因为自己的初试成绩不高,才358,实在没有什么资格装得像个高手,在这里指手画脚:你该这样干,你该那样干。
二是我看国贸院有很多人写过类似的总结,我再写也写不出什么新意。
不过,鉴于我在复习的时候遇到很多障碍和困难,而找不到参考和帮助的糟糕心情;在考试之前,自己就有写这篇文章的愿望;最主要的是,我本科学的是工科,毕业于一所普通高校,又工作过很长时间,我的经验对于与我有某些类似经历的人来说,可能还有些参考作用,因此就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对一些师弟师妹有借鉴作用。
一辞职考研我本科在山东读的,是我们本地的一所普通院校,实在算不上好,学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名称够长,呵呵。
学的东西也和这个专业的名字一样,多而杂。
我在毕业的时候也考过一次研,没有正经学习,考得就可想而知了。
毕业后去本省另一座城市的一家大型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工作,一开始是做农业机械的设计工作,学习到了不少的东西,后来有了一个特殊的机遇,被公司送到北京学习了半年。
就是在这段时间,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和出路作了细细地思量,觉得还是要考研,这才是自己最好的出路。
因为我在的公司是搞机械制造的,虽然在当地不算差,但是与我对自己的未来设计还是差距很大的,工作累而工资又不高。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连续三个月一天也没休息过,人都快麻木了。
虽然各级领导挺器重我,也给了我到北京学习的机会,但是我觉得还是不能在公司久呆。
现在想想,觉得有些对不住公司,毕竟公司对我很不错,也一直在培养我,我去考研,对公司影响还是不小的。
以后有机会还是要报答公司的。
我考贸大的决定就是在北京那段时间决定作的。
当时觉得有在北京这个条件,就从北京高校中挑一所适合自己的吧,实地考察一下。
一开始也选了很多,像人民大学,五道口,甚至北大光华什么的我都考虑过。
我权衡了很长时间,决定考对外经贸大学的国际贸易学专业。
因为它属于应用经济学专业,我比较感兴趣,而且我学习回去后是要从事进出口工作的,也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我研究生考试的准备和毕业后再找工作都有帮助,所以就定下来了,再也没有动摇过。
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自己工作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主要是要告诉大家,只要有考研的决定,就要付诸于行动,尽早定下自己要考的学校和专业。
当然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要么是本校,要么是本专业,都不难决定,但是对像我这样的双跨(跨学校,跨专业),专业跨度还这么大,就要慎重一些了。
跨专业无非两个原因,一是自己对本专业不喜欢,二是为了以后的工作考虑,想学个工作更好找,待遇更高的。
自己只要在这两个方面思量清楚了,就作决定,然后努力实现。
从北京回去以后,就调到我们公司海外事业部从事公司产品的出口工作。
我对国际贸易还是很感兴趣的,它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对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英语能力,商务能力,交际能力,营销能力等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我对很多人认为国际贸易学根本不需要考研,甚至不需要读大学的说法很不赞同。
诚然,从事一般企业,一般行业的国际贸易,大多数要求只要有一定的国际贸易工作经验,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即可,但是,如果你有志在国际贸易领域做得出类拔萃,没有深厚的积累和底蕴,是不太可能的。
在贸大读研,会提供给你一个积累的平台,对以后的帮助是很大的。
况且,贸大名声在外,功利一点,找工作也是不错的。
因为有考研的打算,我在工作之余就抽空闲忙地看专业课,其实主要看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实务,至于微观,宏观和国际金融是不能在班上看的。
而我们的闲暇时间实在是少得可怜,一般周一到周五晚上都要加班,周六正常上班,周日经常正常上班或值班。
虽然有时候晚上没什么事情,但是既然是在班上,就不能看别的书,干别的事情。
所以到我辞职,微观看了一遍多,宏观看了两遍,国际金融看了两遍。
因为以前根本就没有学过经济学的课程,所以大部分看得懵懵懂懂。
我是2006年6月8号辞职的,辞职也费了很大的周折,领导不同意,多次做我的思想工作,但是我铁了心要走,所以到最后也没有把我留住,呵呵。
当时为了把我的档案调出来,我向公司交了1万多元的违约金,把我工作期间的大部分积蓄又还给了公司,相当于工作的一大部分时间,是给公司白干了,只留下了考研期间的生活费。
不过,即使现在回头看,我也觉得值得。
二考研经历我6月13回到学校,开始了自己的考研之旅,说实话,6月中旬才开始复习,而且是跨专业,跨度这么大,数学也忘得差不多了,风险是很大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有些后怕,虽然也想过考不上怎么办,但是真是考不上的话,我以后的路就不会太好走。
从6月13号到2007年1月考研结束,一共是7个多月的时间。
这7个月的时间,从复习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一直是在用功的学习,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
我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时间短,任务又重,专业课还很懵懂,再不好好用功,根本没有考上的可能性。
到了后期,特别是到了最后一个多月,我几乎已经绝望了。
每天都很郁闷,专业课复习的不够,数学也没有复习好,但当时想,好歹已经到了这一步,一定要善始善终,怎么也要好好考完试,就坚持了下来。
我在8月份的时候买过一份《体坛周报》,到考试结束还没有看完,直到考完试,没有事了才看完了那份报纸。
现在我简单说说自己是怎么复习的吧,可能这才是各位读者最想看的地方,但是就像我前面说的,我不详细展开了,很多同学都详细讲过,我觉得很多都比我的方法好。
而且怎么复习,每个人都有其适合的方法,实在不能求全责备地要求都要一种方法。
我的复习时间,大致是每天7:30—7:45到教室,11:30去吃饭,中午再学习一会儿,下午1:30—5:30,晚上6:30—10:30,大概一天1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不是学习时间最长的,我们一起上自习的有一天学习14个小时的。
我也试过,但几天后就受不了,这样效率非常低,所以我觉得实在没有必要和别人比学习时间的长短,况且,我觉得一天12小时的学习时间也不短了。
学习时间要每个人自己把握,觉得合适就好。
我记得看有个考上光华的哥们的经验帖,他说自己一天才学习8小时,照样考上了光华。
学习的时候全身心投入,保持高效率才是关键。
我一天12小时,大概是数学4小时,专业课4小时,英语一开始4小时,到了9月份减到2小时,匀出2小时给政治。
有事情要压缩时间的话,就压缩英语的,数学和专业课必须保证这8个小时。
毕竟,数学150分,忘得也差不多了,专业课几乎不会,也是150,这两门拿不下的话,考研就肯定没戏了。
一政治我政治从9月份开始看,一天看2个小时,本来想到最后一两个月多花些时间,但到了后期没有时间了,到最后还是保持大概一天2个多小时时间,这还是把英语的时间挤掉,给了政治。
不过到最后考了70多分,这个分数好象是不低的,知足了。
政治的参考书,我买了不少,但看得不多。
下面的参考书都是自己觉得好的,大家可以参考。
A 《考试大纲解析》(所说的红宝书)B 《考试分析》,这两本书应该是每个考研学生必备的,它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绝对是其他的政治复习资料无法比拟的。
因为我的政治复习时间少,所以就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这两本书上面。
在这里我还要提一个观点,那就是复习看书一定是在精而不在多。
与其不求甚解学三本,不如好好地学一本。
一定不要贪多。
C 恩波的《核心考案》,这本书没有看完,没有时间,不过它上面的考点点拨实在不错。
其他的考点都与红宝书的重复,红宝书看了,只要看考点点拨就好。
D 任汝芬的《序列二》,这是习题集,个人感觉是市面上最严谨,最贴合真题的习题集了,虽然它没有答案解析,也有些错误。
遇到不会的或做错的,可以翻红宝书,它就是根据红宝书的体例编纂的。
不要嫌麻烦,回翻书还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其他的习题都觉得不好。
我认真地做了两遍,不会的就翻书。
E 高联的时事政治。
其实很多人的时政都不错,我恰好用的是这本,很不错。
F 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压题用的。
政治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压题不是不可以。
今年《最后四套题》压到了不少题。
这些题的答案都编得很好,贴合真题答案的要求,比起什么《20天20题》,严谨性和准确性方面要好很多。
G 真题,不过我最后没有时间,没有好好做。
有时间真题真要好好做几遍,3遍不算多。
这是最好的模拟资料了。
说到底,政治也就是一个记忆的功夫,很多人说政治不重记忆重理解,不敢苟同。
我就不相信,一个都读了本科的人,在记忆的时候会只记忆不理解?所以,政治复习的首要工作是把红宝书和考试分析的知识点搞懂,记住,不是记一遍,而是要反复记忆,能做到考试分析的那几十页知识点可以背下来,这样就可以回答问答题;红宝书的知识点都要熟悉,回答选择题。
再做些练习题和真题,巩固和提高。
当然,记忆和做题的过程也可以穿插着来,反正到最后要达到背诵的程度。
二英语我本科学的是工科,英语在大学里学的不好,到了最后六级也没有过,实在惭愧。
希望不会给贸大脸上抹黑。
呵呵。
因为我工作的时候培训过一段时间的英语,所以才干了外贸,也才敢报考贸大。
要不,凭我在学校里的那点英语底子,实在是没有什么资本报考贸大的。
英语在贸大研究生考试中的重要地位,不用我多说,大家都知道的。
我想这也是应该的,像国际贸易,本来就对英语要求很高,贸大作为国际贸易学的执牛耳者,更高要求也是应该的。
我对英语的复习还是很上心的,虽然到了最后没有时间复习,最后一个月英语几乎仍了,每天拿1个或1个半小时学习英语。
不过最后考了不到65分还是多少出乎我的意料,在考贸大国际贸易学的一千多考生中,排到了300名,偏低。
列一下我用过的书和复习方法,可能还有些借鉴意义。
A 《考试大纲解析》,这本书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可看可不看。
B 俞敏洪的《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个人感觉是英语考研词汇书中最好的一本了,很实用,重点突出,容易把握重点。
我开始复习的时候,花了接近两个月复习了两遍,重点复习了上面的重点词汇。
C 新东方唐静的英译汉,在背过单词后,我把这本书上面的历年真题一句一句的翻译了两遍,一遍结束了马上第二遍。
这本书的讲解不错,特别是对长难句的解析,看好这本书,长难句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当然前提是自己要好好翻译一下,不要只是看。
我在背完单词后马上就开始看这本书,没有先做阅读。
主要原因是,翻译还牵扯着长难句分析的问题,要弄好翻译,首先要长难句过关,而且专业课50分的英语翻译,也是以基础英语的词汇和长难句为基础,打通这关,对英语复习,不管是基础英语,还是专业英语,都大有裨益。
这里再提一个问题,就是不管什么科目的复习,特别在对待习题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动手去做,而不是仅仅是在看题,或者是对着答案做题,这样的提高非常慢。
像数学,看题三遍,比如自己做一遍来的有效。
有些同学复习的时候嫌麻烦,或者以为自己会了,根本不用做,结果眼高手低,到了考试的时候的看着眼熟,但是就是不会做,后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