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概况论文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概况论文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概况张XX江苏大学软件学院摘要: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

它的出现使得我们的计算机世界丰富多彩起来,也使得计算机世界充满了人性的气息。

多媒体技术从问世起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迅速由科学研究走向应用、走向市场,其应用领域遍及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技术和应用发展的必然。

在信息社会,人们迫切希望计算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因而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

随着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发展,它正被广泛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咨询服务、教育、通信、医疗等诸多行业。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

多媒体技术融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借助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可实现计算机的全球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咨询服务、图书、教育、通信、军事、金融、医疗等诸多行业,并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面貌。

1 多媒体技术涉及的内容多媒体技术是使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络技术处理多种表示媒体——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交互式系统。

它主要涉及如下几个部分:1.1 多媒体数据压缩,图像处理:它包括HCI与交互介面设计、多模态转换、压缩与编码和虚拟现实等。

1.2 音频信息处理:它包括音乐合成、特定人与非特定人的语音识别、文字——语音的相互转换等。

1.3 多媒体数据库和基于内容检索:它包括多媒体数据库和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检索等。

1.4 多媒体著作工具:它包括多媒体同步、超媒体和超文本等。

1.5 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式多媒体:它包括CSCW、会议系统、VOD和系统设计等。

1.6 多媒体应用:CAI与远程教学、GIS与数字地球、多媒体远程监控等。

2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领域广泛2.1多媒体教学领域: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正在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跟不上教育前进的步伐。

现代多媒体技术以迷人的风采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

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只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课堂教学,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主要有: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情境可激发学习爱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优化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控制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氛围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索过程,激活创新意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德育的无缝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2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

其技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的方法过程所组成,用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定义可提出GIS的如下基本概念: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图像处理子系统、数据产品输出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优劣、结构直接影响着GIS的硬件平台、功能、效率、数据处理的方式和产品输出的类型。

2.3 多媒体监控技术:图像处理、声音处理、检索查询等多媒体技术综合应用到实时报警系统中,改善了原有的模拟报警系统,使监控系统更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生产、交通安全、银行保安、酒店管理等领域中。

它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迅速报警,同时将报警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以备查询,并交互地综合图、文、声、动画多种媒体信息,使报警的表现形式更为生动、直观,人机界面更为友好。

2.4 商业广告:商业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的介绍所推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广告。

商业广告是人们为了利益而制作的广告,是为了宣传某种产品而让人们去喜爱购买它。

商业广告是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的介绍所推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广告。

如在不成功的商业广告中找致命缺点,就是广告人员在销售与行销努力上,常视广告为一分离与独立部分,他们把广告视为有几分“不同的”、“奇特的”、“创作性的”、甚至于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东西。

这也是目前的一项主要问题。

从事广告的人员似乎忽视,事实上他们不过是企图透过大众媒介推销产品与劳务的推销员而已。

商业广告之目的只是替产品或劳务对大量潜在顾客或顾客在同一时间送达“销售讯息”。

而公司之使用广告而不用面对面推销之唯一原因,是以时间及成本而论,广告远超过人员推销的效率。

经由亲身接触以传送讯息,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但是人口众多,却显得不切实际,甚至在一个3000人口的市镇中,零售商若去会见其全部顾客及潜在顾客传送销售讯息,也是既不实际也不可能的事,因此许多公司以广告作为亲身送达销售讯息的代替品,并希望能达成相同的结果。

送达一项有效果的讯息,并产生对该讯息欣然同意的反应。

2.5 医疗:多媒体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及其广泛,利用数字成像技术,可以清晰的跟踪各种医学图像,方便医学专家进行疾病的排除和判断。

像心电图仪器、B超仪器等医疗器械都利用了该技术。

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总的来看,多媒体技术正向二个方而发展:一是网络化发展趋势,与宽带网络通信等技术相互结合,使多媒体技术进入科研设计、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检索咨询,文化娱乐、自动测控等领域;二是多媒体终端的部件化、智能化和嵌入化,提高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多媒体性能,开发智能化家电。

3.1 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化发展趋势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使诸如服务器、路由器、转换器等网络设备的性能越来越高,包括用户端CPU、内存、图形卡等在内的硬件能力空前扩展,人们将受益于无限的计算和充裕的带宽,它使网络应用者改变以往被动地接受处理信息的状态,并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参与眼前的网络虚拟世界。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计算机将形成更完善的计算机支撑的协同工作环境,消除了空间距离的障碍,也消除了时间距离的障碍,为人类提供更完善的信息服务。

交互的、动态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在网络环境创建出更加生动逼真的二维与三维场景,人们还可以借助摄像等设备,把办公室和娱乐工具集合在终端多媒体计算器上,可在世界任一角落与千里之外的同行在实时视频会议上进行市场讨论、产品设计,欣赏高质量的图像画面。

新一代用户界面(UI)与智能人工(Intelligent Agent)等网络化、人性化、个性化的多媒体软件的应用还可使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们通过“人机对话”,消除他们之间的隔阂,自由地沟通与了解。

世界正迈进数字化、网络化、全球一体化的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将渗透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是促进信息社会全面实现的关键技术。

MPEG曾成功地发起并制定了MPEG-1、MPEG-2标准,现在MPEG组织也已完成了MPEG-4标准的1、2、3、4版本的标准,2001年9月完成MPEG-7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在2001年12月完成MPEG-21的制定工作。

3.2 多媒体终端的部件化、智能化和嵌入化发展趋势目前多媒体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多媒体计算机的视频音频接口软件不断改进,尤其是采用了硬件体系结构设计和软件、算法相结合的方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性能指标进一步提高,但要满足多媒体网络化环境的要求,还需对软件作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使多媒体终端设备具有更高的部件化和智能化,对多媒体终端增加如文字的识别和输入、汉语语音的识别和输入、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翻译、图形的识别和理解、机器人视觉和计算机视觉等智能。

过去CPU芯片设计较多地考虑计算功能,主要用于数学运算及数值处理,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需要CPU芯片本身其具有更高的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及通讯的功能,因此我们可以将媒体信息实时处理和压缩编码算法作到CPU芯片中。

嵌入式多媒体系统可应用在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工业控制和商业管理领域,如智能工控设备、POS/ATM机、IC卡等;在家庭领域,如数字机顶盒、数字式电视、WebTV、网络冰箱、网络空调等消费类电子产品,此外,嵌入式多媒体系统还在医疗类电子设备、多媒体手机、掌上电脑、车载导航器、娱乐、军事方面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钟玉琢等.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徐光佑,史元春.中国多媒体技术研究.1999.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0.VO1.5(A).No.12.[3]祁妍军,钟玉琢,杨士强.数字机顶盒的发展及其对多媒体终端技术的影响[C].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4]孔岩,钟玉琢.浅析蓝齿协议体系结构[C].第十届全国多媒体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5]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前景 [R].2000年度中国软件产业研究报告 .[6]王军,韩志强.多媒体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浅淡 [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1(2).[7]张亚勤 .全球软件产业现状、趋势与挑战 [J].微软中国研究院, 2001(12).[8]鲁宏伟.视频会议系统与远程监控 [J].测控技术2000年 19卷第八期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