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抑制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措施

抑制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措施

抑制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措施
开关电源存在着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两种电磁干扰形式。

根据上篇分析的电磁干扰源,结合它们的耦合途径,可以从EMI滤波器、吸收电路、接地和屏蔽等几个方面来抑制干扰,把电磁干扰衰
减到允许限度之内。

1.交流输入EMI滤波器
滤波是一种抑制传导干扰的方法,在电源输入端接上滤波器
可以抑制来自电网的噪声对电源本身的侵害,也可以抑制由开关电
源产生并向电网反馈的干扰。

电源滤波器作为抑制电源线传导干扰的重要单元,在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电源进线端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EMI滤波器电路。

该电路可以有效地抑制交流电源输入端的低频差模骚扰和高频段共模骚扰。

在电路中,跨接在电源两端的差模电容Cxi、Cx2 (亦称X电容)用于滤除差模干扰信号,一般采用陶瓷电容器或聚脂薄膜电容器,电容值通常取0.1~ 0. 47F。

而中间连线接地的共模电容Cy1和Cy2(亦称丫电容)则用来短路共模噪声电流,取值范围通常为C仁C2# 2
200 pF。

抑制电感L1、L2通常取100~ 130H,共模扼流圈L是由两股等同并且按同方向绕制在一个磁芯上的线圈组成,通常要求其
电感量L#15~ 25 mH。

当负载电流渡过共模扼流圈时,串联在火线
上的线圈所产生的磁力线和串联在零线上线圈所产生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它们在磁芯中相互抵消。

因此,即使在大负载电流的情况下,磁芯也不会饱和。

而对于共模干扰电流,两个线圈产生的磁场是同
方向的,会呈现较大电感,从而起到衰减共模干扰信号的作用。

2.利用吸收电路
开关电源产生EMI的主要原因是电压和电流的急剧变化,因而需要尽可能地降低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率( du/ dt 和di/ dt)。

采取吸收电路能够抑制EMI,其基本原理就是在开关关断时为其提供旁路,吸收积蓄在寄生分布参数中的能量,从而抑制干
扰的发生。

可以在开关管两端并联如图2( a)所示的RC吸收电路,开关管或二极管在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管中产生的反向尖峰电流和
尖峰电压,可以通过缓冲的方法予以克服。

缓冲吸收电路可以减少
尖峰电压的幅度和减少电压波形的变化率,
这对于半导体器件使用 的安全性非常有好处。

与此同时, 缓冲吸收电路还降低了射频辐射 的频谱成份, 有益于降低射频辐射的能量。

箝位电路主要用来防止 半导体器件和电容器被击穿的危险。

兼顾箝位电路保护作用和开关电 源的效率要求,TVS 管的击穿电压选择为初级绕组感应电压的
1.5 倍。

当TVS 上的电压超过一定幅度时, 器件迅速导通, 从而将浪 涌能量泄放掉, 并将浪涌电压的幅值限制在一定的幅度。

在开关管 漏极和输出二极管的正极引线上可串联带可饱和磁芯线圈或微晶磁 珠,材质一般为钻,当通过正常电流时磁芯饱和,
电感量非常小。

一旦电流要反向流过时, 它将产生非常大的反电势, 这样就能有效 地抑制二极管的反向浪涌电流。

图2吸收电路 www. diangon- cum
3. 屏蔽措施
料对电场进行屏蔽,
用磁导率高的材料对磁场进行屏蔽。

为了防止
抑制辐射噪声的有效方法就是屏蔽。

可以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
变压器的磁场泄漏,使变压器初次级耦合良好,可以利用闭合磁环形成磁屏蔽,如罐型磁芯的漏磁通就明显比E型的小很多。

开关电
源的连接线,电源线都应该使用具有屏蔽层的导线,尽量防止外部干扰耦合到电路中。

或者使用磁珠、磁环等EMC元件,滤除电源及信号线的高频干扰。

但是,要注意信号频率不能受到EMC元件的干扰,也就是信号频率要在滤波器的通带之内。

整个开关电源的外壳也需要有良好的屏蔽特性,接缝处要符合EMC规定的屏蔽要求。


过上述措施保证开关电源既不受外部电磁环境的干扰也不会对外部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4.变压器的绕制
在设计高频变压器时必须把漏感减到最小。

因为漏感越大,产生的尖峰电压幅值越高,漏极箝位电路的损耗就越大,这必然导致电源效率降低。

减小变压器的漏感通常采用减少原边绕组的匝数、增大绕组的宽度、减小各绕组之间的绝缘层等措施。

变压器主要的寄生参数为漏感、绕组间电容、交叉耦合电容。

变压器绕组间的交叉耦合电容为共模噪声流过整个系统提供了通路。

在变压器的绕制过程中采用法拉第屏蔽来减小交叉耦合电容。

法拉第屏蔽简单来说就是用铜箔或铝箔包绕在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
之间,形成一个表面屏蔽层隔离区,并接地,其中原边绕组和副
边绕组交错绕制,以减小交叉耦合电容。

在安装规程上一般要求散热器接地,那么开关管漏极与散热器之间的寄生电容就为共模噪声提供了通路,可以在漏极和散热器之间加一铜箔或铝箔并接地以减小此寄生电容。

5.接地技术的应用
开关电源需要重视地线的连接,地线承担着参考电平的重任,特别是控制电路的参考地,如电流检测电阻的地电平和无隔离输出的分压电阻的地电平。

(1)设备的信号接地。

设备的信号接地,可能是以设备中的一点或一块金属来作为信号的接地参考点,它为设备中的所有信号提供了一个公共参考电位。

如浮地和混合接地,另外还有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

(2)设备接大地。

在工程实践中,除认真考虑设备内部的
信号接地外,通常还将设备的信号地,机壳与大地连在一起,以大地作为设备的接地参考点。

一点接地,然后将公共连接点再单点接至功率地。

这种接地方式可以使噪声源和敏感电路分离。

另外,地线尽量铺宽,对空白区域可
敷铜填满,力求降低地电平误差和EMI。

在装置中尽量采用表面贴装元器件,使组装密度更高,体积
更小,重量更轻,可靠性更高,高频特性好,减小电磁和射频干扰。

6.PCB元件布局及走线
PCB中带状线、电线、电缆间的串间是印刷电路板线路中存在最难克服的问题之一 [7 ]。

开关电源的辐射骚扰与电流通路中的电流大小、通路的环路面积、以及电流频率的平方的乘积成正比,因此PCB的布局设计将直接关系到整机电磁兼容性能。

在设计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时,必须从布局及走线的优化设计着手。

(1 )印制板布线地通常要符合以下原则
1、输入、输出端用的导线应尽量避免相邻平等。

最好加线间地线,以免发生反馈耦合;
2、印制板导线尽量采用宽线,尤其是电源线和地线;
3、印制导线拐弯处一般采取圆弧形;
4、专用零伏线、电源线的走线宽度(1 mm 电源线和地线尽可能靠近等。

(2)元器件布局时通常要符合以下原则
1、按照电路的流程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使布局便
于信号流通,并使信号尽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

2、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围绕它来进行布局。

元器件应均匀、整齐、紧凑地排列在PCB上,尽量减少和缩短各元器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

3、在高频下工作的电路,要考虑元器件之间的分布参数。

一般电路应尽可能使元器件平等排列。

4、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器件,离电路板边缘的距离一般不小
于2 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