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5)—输配系统
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5)—输配系统
根据室内要求控制其送风量。最常用的VAV装置主要由室内
温度传感器、电动风阀、控制用DDC板、风速传感器等部件 构成。
温度传感器
铁丝网 风速传感器 控制用IC板
M
风阀用控制器 室内温度传感器
图4.6
VAV装置原理图
下图4.7所示的VAV装置被称为FPB(Fan Powered Box),
即风机动力型末端。其特点是根据室内负荷调节一次送风量,同
的调控能力差的负面效果;其次是对建筑设备的运行节能重视 不够。看重围护结构能耗,而忽视设备运行节能,设计深度不 够,造成“大马拉小车”和系统设计不合理,虽然水泵、风机 额定工况效率较高,但实际运行工况很低。
应该意识到输配能耗所消耗的是机械能,是比“跑冒滴
漏”造成的热能损失更珍贵的能量。
4.2 输配系统节能措施
4.2.3 实现流量的变频调节
原因:传统依靠阀门调节输配系统流量时,水泵能耗的一半和
风机能耗的25% ~40%都消耗在各种阀门上。 措施:采用变频风机、变频水泵对流量进行调节,改变大多数 采暖空调的输配系统沿用传统的基于阀门调节的输配系统,可 以使输配系统能耗比目前降低50%~70% (还不包括提高风机、
4.2.1改变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方式
目前国内供热系统,包括一次水系统和二次水系统都普遍 采用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方式,供水温度比设计要求低10~20℃, 循环水量增加20~50%。这样使循环水泵电耗急剧增加、管网输 送能力严重下降、热力站内热交换设备数量增加。
原因:除受热源的限制不能提高供水温度外,还因为管网缺乏必
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概念设计)阶段需考虑如下问题: (1)变风量比 最小设计风量与最大设计风量之比定义为变风量比(Kv)。 一般地,房间的Kv值最好不要小于0.4~0.5,否则容易导致房间
气流组织恶化、噪声和通风问题;系统的Kv值最好也不要小于
0.4~0.5,否则会导致系统新风严重不足以及控制不稳定等问题。
时与室内空气混合后经风机加压(或一次风不经风机加压与加压 室内空气并联)送入室内,以保持室内换气次数不变。
风机 加热盘管
图4.7 串联 型风 机动 力式 末端
过滤器
控制盒 执行器 风阀 风量传感器 一次回风
DDC控制器:DDC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系统中各VAV装置
的动作状态或风管的静压值(设定点),分析计算系统的最佳 控制量,指示变频器动作。 变频风机(空调机):VAV空调系统常采用在送风机的输入电 源线路上加装变频器的方法,根据DDC控制器的指示改变送风 机的转速,满足空调系统的需求风量。 区域温度的控制通过气动或电动或DDC(直接数字控制) 来控制变风量阀的开度,调节一次风量,或通过调节变风量箱
5)不会发生过冷或过热:带VAV空调箱的变风量空调系统与一
般定风量系统相比,能更有效地调节局部区域的温度,实现温 度的独立控制,避免在局部区域产生过冷或过热现象。 6)配以合理的自动控制:空调制冷机也可只按实际负荷需要 运行,降低能耗和运行费用。 突出的优点:节能潜力大,控制灵活,可避免冷冻水、冷凝水 上顶棚的麻烦等。 然而变风量空调系统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精心设计,精心 施工,精心调试和精心管理,否则有可能产生以下问题:
统可以是单风机也可以是双风机。
冷却器 送风机
送风机 新风
冷却器
冷 风
新风
冷 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AV末端
加热器
排风
热 风
VAV末端
回风 单送风机
排风
加热器 送风机 热 风
EA
回风 双送风机
图4.8 双风道变风量系统
(3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
1)节能:由于空调系统在全年大部分时间里是在部分负荷下运
行,而变风量空调系统是通过改变送风量来调节室温的,因此 可以大幅度减少送风风机的动力耗能。 据模拟测算,当风量减少到80% 时,风机耗能将减少到51%; 当风量减少到50%时,风机耗能将减少到15%。全年空调负荷 率为60% 时,变风量空调系统(变静压控制)可节约风机动力 耗能78%。
水泵效率)。
现状:国内外都在进行尝试,并有成功的实例,仍需大量的研 究与推广,包括调节性能的恒流量特性的风机水泵的研究,新 的输配系统结构与设计方法,新的调节理论与方法等。更重要 的是改变技术人员的传统观念和设计运行方法。
4.2.4 推广热水管道直埋技术
直埋敷设的优点:
①与地沟敷设比较,具有节省用地、方便施工、减少工程投资 和维护工作量小的优点外; ②由于用导热系数极小的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保温,热损失小 于地沟敷设;
中的风机转速来调节送风量或通过调节旁通风阀来实现。
空调机组(AHU)的送风量:应根据送风管内的静压值进行相
应调节,与变风量箱减少或者增加送风量以控制房间温度时相
呼应,一般地,空调机组送风机的性能曲线应相当平缓,从而 使得风量的减少不至于使送风静压过快升高。 (2) 变风量系统的主要形式 按服务区分类:分为单区和多区系统。
要的控制设备,系统存在水力工况失调的问题。 节能措施:在供热系统增加控制手段,解决了水力工况失调后, 将供、回水温差提高到设计温差或接近设计温差,以提高供热系 统的输送效率、节约能源。
4.2.2 提高风机、水泵的运行效率
由于设计和设备选择的粗糙,我国建筑内的风机、水泵绝大
多数的运行效率都仅为30%~50%,而实际这些风机、水泵的最 高效率大多可达75%~85%。 节能措施:通过调节,改变风机、水泵工作状况,使其与己有管 网相匹配,使其在高效点运行,这可使输配系统能耗降低一半, 具有巨大的节能效益。
单区变风量系统:适宜于房间空调负荷变化规律相同的区域,
它是通过改变风机盘管机组或空调机组中的风机转速来达到变 风量的目的,系统只有风机调速部分,而无末端装置。
多区变风量系统:与单区变风量系统相比,除了空调机组风量可
以调节外,每间空调房间的送风口都安有变风量末端装置,由置 于空调房间内的温控器来控制送入房间的风量,来达到控制室内 温度的目的。 注:目前所指的变风量空调系统一般都是指多区变风量系统,多
(2)新风问题 对于变风量系统,送入房间的的新风量必然也是变化的。 在新风要求很高的场合,可能要单独敷设新风道。所以,变风 量系统中,新风主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总新风量的控制,总
新风量的确定和新风的分配。
(3)噪声问题 在变风量系统中,比较大的噪声源除了送、回(排)风机外, 还有变风量末端装置。压力无关型变风量末端的风速测量传感器 在风速高于一定数值才能保证测量准确,因而产生较高噪声;而 节流型末端是靠调节阀片开度来改变风量的,所以当阀片关小时, 流经阀片的风速增加,所以产生噪声。
风量也势必减少,从而造成房间缺少新风,室内人员感到憋
闷。
气流组织不好:对于采用无风机的末端装置,因设有风机的恒
定送风量的作用,须仔细分析气流组织,合理布置周边空调送 风口,避免出现气流组织不好。一般应采用条缝型风口靠外窗 布置为好。避免如同内区所采用的方形平面散流器的布置形式。
温、湿度难以控制。对于室内湿负荷变化较大的场合,如果采
4.3 变风量空调系统
变风量( Variable Air Volume )空调系统:
通过改变送风量或调节送风温度来控制某一空调区域温度的一
种空调系统。该系统可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及室内要求参数的 改变,自动调节空调送风量(达到最小送风量时调节送风温 度),以满足室内人员的舒适要求或其他工艺要求。同时根据 实际送风量自动调节送风机的转速,最大限度地减少风机动力,
用室温控制又无没有其他辅助方法,很难保证室内温湿度同时
达到要求。
系统运行不稳定,有时系统节能效果并不明显。以上问题的存 在同样引起了投资者和技术人员的关注。
4.3.3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设计中的问题
一般来说,变风量系统适合多房间且负荷有一定变化的建筑。
如办公大楼,多区域控制的建筑物及公用回风通道的建筑物。
种方式的稳定性,消除其对传热过程的不利影响,并降低其造 价,避免减阻剂本身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等技术问题。
4.2.6 采用功能热流体方法
将相变温度在系统工作范围内的相变材料微粒掺混于水中,
制成"功能型热流体",可以通过相变吸收和释放热量,从而可在 小温差下输送大量热量。这就可以大大减少循环水量,从而使 输送能耗降低到原来的15%~30%。
2)新风作冷源:因为变风量空调系统是全空气系统,在过渡季
节可大量采用新风作为天然冷源,相对于风机盘管系统,能大
幅度减少制冷机的能耗,亦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3)无冷凝水烦恼:变风量空调系统是全空气系统,冷水管路不 经过吊顶空间,避免了风机盘管系统中令人烦恼的冷凝水滴漏 和污染吊顶问题。 4)在考虑同时使用系数的情况下空调系统的总装机容量可以减 少10%~30%左右。
区变风量系统具有变风量系统的所有特点,是“真正”意义上的
变风量系统。
按变风量系统风道布置方式分类,又可分为单风道和双风道系
统。
单风道系统:采用一条送风管,经变风量末端装置的再调节后, 向室内送风。单风道系统又可进一步分为再热、诱导、风机动 力、双导管和可变散流器等几种调节形式。
双风道系统:采用双风管送风,一根风管送热风,一根风管送 冷风,通过变风量末端装置混合后送入室内。双风道变风量系
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
(5)
安徽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 张治
第4章 能量输配系统节能技术
4.1输配系统的能耗现状 大型公共建筑采暖空调能耗中,有60%~70%的能耗是风机 水泵的运行能耗。降低输配系统能耗是建筑节能中尤其是大型公
共建筑节能中潜力最大的部分。
以空调系统的输送能耗为例,对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 各种能耗所占比例的实际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图4.1 商场空调系统能耗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