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持电动工具培训课件

手持电动工具培训课件


电锤
第四部分: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1、 使用电剪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作业前应先根据钢板厚度调节刀头间隙量;
b.作业时不得用力过猛,当遇刀轴往复次数急剧下降时,应立即减少推力。 12、 使用射钉枪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严禁用手掌推压钉管和将枪口对准人;
b.击发时,应将射钉枪垂直压紧在工作面上,当两次扣动扳机,子弹均不击发时,应保持原射 击位置数秒钟后,再退出射钉弹;
5、 机具起动后,应空载运转,应检查并确认机具联动灵活无阻。作业时,加力应平稳,不得 用力过猛。
6、 严禁超载使用。作业中应注意音响及温升,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在作业时间过长, 机具温升超过60℃时,应停机,自然冷却后再行作业。 7、 作业中,不得用手触摸刃具、模具和砂轮,发现其有磨钝、破损情况时,应立即停机修整 或更换,然后再继续进行作业。 8、 使用砂轮的机具,应检查砂轮与接盘间的软垫并安装稳固,螺帽不得过紧,凡受潮、变形、 裂纹、破碎、磕边缺口或接触过油、碱类的砂轮均不得使用,并不得将受潮的砂轮片自行烘干 使用。
第四部分: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作业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a.外壳、手柄不出现裂缝、破损;
b.电缆软线及插头等完好无损,开关动作正常; c.各部防护罩齐全牢固,电气保护装置可靠。 2、I类工具金属外壳只有基本绝缘,使用时必须使用漏保,必须接PE线,使用三极插头; Ⅱ类 工具不用接PE线,一般使用场所不用接漏保,但在潮湿、危险性大的工作场所需要接漏保,单 相工具为二级插头。 3、非金属壳体的电动机、电器,在存放和使用时不应受压、受潮,并不得接触汽油等溶剂。 4、使用刃具的机具,应保持刃磨锋利,完好无损,安装正确,牢固可靠。
第三部分:用电保护、检查与维修保养
随着手持电动工具的广泛使用,其电气安全的重要性更显得突出。使用部门应按照国家标 准对手持电动工具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其内容至少应包含:工具的允许使用范围、正确 的使用方法、操作程序、使用前的检查部位项目、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工具的存放和保养方法、操作者应注意的事项等。此外,还应对使用、保养、维修人员进行安 全技术教育和培训,重视对手持电动工具的检查、使用维护的监督,防震防潮防腐蚀。 1、工具在发出或收回时,保管人员必须进行一次日常检查;在使用前,使用者必须进行日常检 查。 2、工具的日常检查至少应包括以下项目: a) 是否有产品认证标志及定期检查合格标志; b) 外壳、手柄有否裂缝或破损;
第三部分:用电保护、检查与维修保养
5、经定期检查合格的工具,应在工具的适当部位,粘贴检查“合格”标识。“合格”标识应鲜明、 清晰、正确并至少应包括: a) 工具编号; b) 检查单位名称或标记; c) 检查人员姓名或标记; d) 有效日期。
6、长期搁置不用的工具,在使用前必须测量绝缘电阻。如果绝缘电阻小于表1规定的数值,必须进行 干燥处理,经检查合格、粘贴“合格”标志后,方可使用。
c)电源线是否完好无损;
d)电源插头是否完整无损; e)电源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有无缺损、破裂; f)机械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g)工具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轻快,无阻滞现象; h)电气保护装置是否良好。
第三部分:用电保护、检查与维修保养
3、工具使用单位必须有专职人员进行定期检查。
a)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b)在湿热和常有温度变化的地区或使用条件恶劣的地方还应相应缩短检查周期。 c)在梅雨季节前应及时进行检查。 4、工具的定期检查项目,除以上规定外,还必须测量工具的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表1规定的数值:
一、Ⅰ类工具 二、Ⅱ类工具 三、Ⅲ类工具 第三部份 用电保护、检查与维修保养
第四部份 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手持电动工具的分类
1、Ⅰ类工具 Ⅰ类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包含一个附加的 安全预防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的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 地)导线连接起来,以这样的方法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的事故 中不成为带电体。 2、Ⅱ类工具 Ⅱ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提供例如双重绝缘 或加强绝缘的附加安全预防措施,没有保护接地或依赖安装条件的措施。 Ⅱ类工具分绝缘外壳Ⅱ类工具和金属外壳Ⅱ类工具。 Ⅱ类应在工具的明显部位标有Ⅱ类结构符号“回”。 3、Ⅲ类工具 Ⅲ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依靠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和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 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
7、工具如有绝缘损坏,电源线护套破裂、保护接地线(PE)脱落、插头插座裂开或有损于安全的机械 损伤等故障时,应立即进行修理。在未修复前,不得继续使用。 8、工具的维修必须由原生产单位认可的维修单位进行。 9、使用单位和维修部门不得任意改变工具的原设计参数,不得采用低于原用材料性能的代用材料和 与原有规格不符的零部件。 10、在维修时,工具内的绝缘衬垫、套管不得任意拆除或漏装,工具的电源线不得任意调换。 11、工具经维修、检查和试验合格后,应在适当部位粘贴“合格”标志;对不能修复或修复后仍达不 到应有的安全技术要求的工具必须办理报废手续并采取隔离措施。 12、保障机具的机身整体的清洁,保持机器与通风孔及动转时的顺畅。 13、由专业人员定期检查机具各部件是否损坏,对损伤严重的及时更换。 14、及时增补因作业中机身上丢失的螺钉。 15、定期检查传动部分的轴承、齿轮及冷却风叶是否灵活完好,适时对转动部位加注润滑油,以延长 机具的使用寿命。
检查记录
检查记录
检查记录
检查记录
1
手电 钻Ⅱ类φ13来自2002以 前单喜军
绝缘电阻 :500V兆欧 表测得为 +∞ 2010.9.20
绝缘电阻 :500V兆欧 表测得为 +∞ 2010.11.23
绝缘电阻 :500V兆欧 表测得为 +∞ 2011.3.23
绝缘电阻 :500V兆欧 表测得为 +∞ 2011.6.15
第四部分: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9、 使用角向磨光机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砂轮应选用增强纤维树脂型,其安全线速度不得小于80m/s。配用的电缆与插头应具有加 强绝缘性能,并不得任意更换;
b.磨削作业时,应使砂轮与工件面保持15°~30°的倾斜位置;切削作业时,砂轮不得倾斜, 并不得横向摆动。 10、 机具转动时,不得撒手不管。 使用冲击电钻或电锤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作业时应掌握电钻或电锤手柄,打孔时先将钻头抵在工作表面,然后开动,用力适度, 避免晃动;转速若急剧下降,应减少用力,防止电机过载,严禁用木杠加压; b.钻孔时,应注意避开混凝土中的钢筋; c.电钻和电锤为40%断续工作制,不得长时间连续使用; d.作业孔径在25mm以上时,应有稳固的作业平台,周围应设护栏。
测量部位
I类工具 带电零件与外壳之间 2
绝缘电阻/MΩ
Ⅱ类工具 7 Ⅲ类工具 1
绝缘电阻应使用500V 兆欧表测量。
第三部分:用电保护、检查与维修保养
500V 兆欧表 手持电动工具检测记录表
在用手持电动工具登记表(2010-2011年) 检测人: 序 号 电动 工具 种类 保护 分类 主要 规格 参数 购进日 期 主要使 用人
手持电动工具培训课件
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教育 课程目标: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电动工具的基本检修和 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课程长度:2小时 培训对象:新员工、管理干部、转工/复工/违章人员、安全管理人员 培训讲师:




第一部份 手持电动工具的分类
第二部份 手持电动工具的选用 Ⅰ、 Ⅱ、 Ⅲ类电动工具的选用
第二部分:手持电动工具的选用
工具在使用前,操作者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详细了解 工具的性能和掌握正确使用的方法。使用时,操作者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1、在一般作业场所,应使用Ⅱ类工具。若使用I类工具时,还应在电气线路中采用 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即I 类工具金属外壳只有基本绝缘,使用时必须使用漏保,必须接PE线,使用三极插头。 2、在潮湿作业场所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应使用Ⅱ类或Ⅲ类 工具。 3、在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内等作业场所,应使用Ⅲ类工具或在电气线路中装设额 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Ⅱ类工具。 Ⅲ类工具的安全隔离变压器,Ⅱ类工具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及Ⅱ、Ⅲ类工具 的电源控制箱和电源耦合器等必须放在作业场所的外面。在狭窄作业场所操作时, 应有人在外监护。
c.在更换零件或断开射钉枪之前,射枪内均不得装有射钉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