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篇一: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摘要]通过对牡丹江石油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索性地提出了完善企业财务管理、规避财务风险的具体办法。
即建立出资人财务监督体系,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以及注重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强化财务风险意识等。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风险;危机预警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和特定的时期内,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运作的效率性降低和连续性中断,进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赢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如:牡丹江石油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牡石化”,因财务管理不规范,防范和控制风险意识不强,从而走下坡路直至破产倒闭。
因此,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控制措施,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引发“牡石化”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1)投资决策的失误。
投资风险是企业面临的最大的财务风险。
企业发展战略,应该基于在公司未来与总体控制能力上考虑,在企业人员和财务状况基础上制定。
如果不具备条件盲目扩张,或进入不太成熟的行业和不了解的业务,不仅起不到预期的赢利效果,反而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牡石化”在上市之初,面对大量的融资,使企业领导人的投资欲望十分强烈,在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论证的前提下,为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盲目在非主业领域进行投资,最终造成非主业经营管理不善亏损严重,而主业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项目上马缓慢和装备水平落后,市场竞争能力明显下降,使企业财务风险逐年加大。
(2)内部财务控制失效。
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独特的系统。
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
而“牡石化”在上市之后,并没有按照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健全机制、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仍然按照老的管理模式运作,资产审计部与财务管理部合二为一,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执行不严格,重大资金支出不经集体决策审批,而是“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缺乏必要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内部财务控制基本失效。
(3)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牡石化”下属的18户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涉及炼油、有机化工、橡胶制品、化工机械等领域,市场竞争力强。
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售收入,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虚增企业利润。
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篇二:财务管理规范CW-ZD-01财务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财务会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规,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均应执行本规范。
第三条: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在此之前公司发布的各项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与本规范有抵触的部分,一律以本规范为准。
第四条:本规范由公司财务部负责修订和解释。
第二章会计核算制度第五条:公司的会计核算采用公历制,自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
第六条:会计原则一律采用权责发生制。
第七条:记帐方法一律采用借贷记帐法。
第八条:公司的各项财产不论市价是否变动,均按实际成本或支出核算,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调整帐面价值。
第九条:公司设专职的财务人员,配备会计及出纳,如实核算和监督各项经济业务。
第十条:财务人员办理会计事项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根据已审核的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会计、出纳记帐,都必须在记帐凭证上签字。
第十一条:财务人员应根据帐簿记录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上报总经理,并报送有关部门。
第十二条: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并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
第十三条:财务人员应定期进行财务清查,保证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相符。
第十四条:财务人员对本公司实行财务监督。
财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
第十五条:财务人员发现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时,应及时向财务总监或总经理书面报告,并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由财务部主管开具“不合格处置报告”。
财务人员对上述事项无权自行作出处理。
第十六条:财务工作应当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并做好内部审计。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和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第十七条:财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不得中断会计工作。
会计、出纳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主管负责监交;会计主管办理交接手续,由财务总监负责监交;财务总监办理交接手续,须由总经理负责监交。
第三章现金管理制度第十八条:公司可以在下列范围内使用现金。
(一)员工工资、津贴、奖金等;(二)个人的劳动报酬;(三)出差人员必须携带的差旅费;(四)结算起点(定为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第十九条: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除上述规定的范围可以使用现金外,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帐结算,因特殊情况,须同时征得财务总监和总经理的批准。
第二十条:库存现金不得超过公司5天的日常开支,每日的现金结存数不得超过3万元,超过部分必须当天送存银行,以保证现金的安全。
第二十一条:现金收入不允许坐支(即从公司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因特殊情况,须同时征得财务总监和总经理的批准。
第二十二条:不准挪用公司资金和白条抵库(即无正当理由超过一个月以借条抵作库存现金不归还者),发现长短款要及时查明原因。
违反上述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将视情节轻重,作记过通报,直至辞退,触及刑律,送公安、检查机关处理。
第二十三条:因工作需要借用现金,需填写“借款单”,经有权签字的领导批准签字后方可借用,未经批准而超过还款期限未还,在工资中扣还(特殊情况,经董事长批准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不得向外单位和个人出借公司帐户和支票套取现金。
第二十五条:收付现金时要认真审核,各原始单据的印鉴要清晰,大小写相符,无涂改,审批手续齐全。
第二十六条:出纳人员应当健全现金帐目,逐笔记载现金收支。
帐目应当日清月结,帐、款相符。
第四章银行票据管理制度第二十七条:对支票、汇票、电汇单等银行空白票据,要视同有价证券造册登记,由出纳保管,不得事前在票据上盖好印鉴,遗失票据应及时向开户行挂失止付,更换印鉴。
第二十八条:支票一律记名,使用期为10天,支票金额的起点为1000元。
第二十九条:领用支票、汇票、电汇单等银行票据,要填写“支票领用登记簿”,然后,将票据按批准金额封头,加盖印章,填写日期、用途、登记号码(对不能立即确定金额的,须在支票上写上限额),同时,票据领用人须在“支票领用登记簿”上签字及在票据票根背后签字备查。
第三十条:银行单据使用后,需及时进帐报销(时间不超过五天),每月由出纳清点一次,以防非法他用,发现已支取的银行票据未进帐报销的,须及时催办。
月初向主管领导汇报银行票据管理情况。
第三十一条: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交财务主管保管,私章、银行票据、税务发票、收据交出纳保管,印章保管人休假或临时外出需要将印章移交他人保管时须办理移交手续,应设立“印章移交登记簿”,载明移交的时间和收回时间,由接收人或移交人签字,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收款专用章、私章及银行票据、税务发票、收据等绝对不能交给1人掌握。
第三十二条:对一些急需付款但付款手续不齐的付款,须由经办人作出书面说明并书面承诺补办(说明补办期限),财务以各种方式(如:打电话等)征得有权签字领导认可方可付款,经办人必须在补办期限内补齐有关手续。
第五章财务收支管理制度第三十三条:公司的现金收入应当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有困难,应于次日送存银行;除按规定通过现金进行结算外,其余收入一律通过银行办理转帐结算,不得随意提前或延后。
第三十四条:因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需向银行借款时,由董事长或董事长授权有权签字人签署所有文件。
第三十五条:财务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应收款及预付款的控制,及时回收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十六条:日常的各项支付,应从备用金中支付或从银行存款中提取,未同时征得财务总监和总经理批准不得从收入款项中直接支付(即坐支),不得挪用、借用收入款项。
第三十七条:借用差旅费及市内不足支票起点的零星开支借款,应由经办人在返回单位五天内向财务部门结帐,没有特殊情况逾期不归还的,应从经办人的工资、奖金中扣还。
第三十八条:按期缴纳各项税款,接受税务及审计部门的指导与检查。
第三十九条:公正、公平、合理、准确地计算和分配利润,及时足额地向股东上缴利润。
第六章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第四十条:公司的固定资产应符合以下二个条件:(一)单位价值在20XX元(含20XX元)以上;(二)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保持原有实物形态。
第四十一条:公司的固定资产分为五大类:(一)房屋及建筑物;(二)机械设备;(三)运输设备;(四)办公设备用具;(五)其他设备。
第四十二条: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暂采用平均年限法,净残值率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确定。
第四十三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一)房屋及建筑物25年;(二)机械设备10年;(三)运输设备5 -- 10年;(四)办公设备用具3 -- 5年;(五)其他设备3年。
第四十四条:固定资产购置审批程序和权限。
(一)提出申请购置固定资产前,应由购置部门填制“固定资产购置审批表”,表上填明购置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以及购置原因。
(二)审批权限1、固定资产单位测量购置价在1万元以下,由主管领导、财务总监签署意见后,报总经理审批;2、固定资产单位测量购置价在1万元以上(含1万元),还须报公司董事长审批。
第四十五条:固定资产报损、报废程序和审批权限。
(一)申请报损、报废1、应由使用部门填写“固定资产报损、报废申请表”,说明报损、报废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购置时间、原值净值以及报损、报废的原因;2、有关设备管理部门技术鉴定并签署意见;3、财务部提出意见。
(二)审批权限1、一次性报损、报废的固定资产原值在1万元以下,由主管领导、财务总监签署意见,报总经理审批;2、一次性报损、报废的固定资产原值在1万元以上(含1万元),须报公司董事长审批。
第四十六条:固定资产清理公司财务部对各类固定资产设置明细帐,每年至少一次,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会同公司财务,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编制“固定资产盘点表”。
对盘盈、亏、毁损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当立即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按程序报批后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