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期中考试(问卷)出卷人:张若虹审核人:张福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2.赛跑时,终点裁判员看见发号员的信号枪冒烟就开始计时,而不能等听到枪声时再计时。
这是因为( )A.怕裁判员听不到枪声耽误计时 B.看枪烟计时方便些C、听枪声计时成绩偏低 D.听枪声计时成绩偏高3.下列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4.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下图)。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出的铅球落地前受到重力和推力 B.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施力,同时车也对马施力C. 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D.地球对人有吸引力,但人对地球没有吸引力6. 气球下面吊着一个物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绳子突然断裂,如不计空气阻力,下列情况有可能发生的是 ( )A.绳子一断,吊着的物体立即落下 B.绳子一断,吊着的物体与气球一起继续上升C.绳子一断,吊着的物体上升一段再落下 D.绳子一断,吊着的物体随风飘向高的地方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是()A.只有bB.a、c、d、eC.a、b、cD.a、b、c、d、e均可8.下列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9.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0.人听到声音的过程为 ( )A .声音 → 耳廓 → 听小骨 → 鼓膜 → 耳蜗 → 听神经B .声音 → 耳廓 → 耳蜗 → 听小骨 → 鼓膜 → 听神经C .声音 → 耳廓 → 鼓膜 → 耳蜗 → 听小骨 → 听神经D .声音 → 耳廓 → 鼓膜 → 听小骨 → 耳蜗 → 听神经11.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先给某人照了一张全身像,如果再给此人照一张同样尺寸的半身像,则应该( )A .后移相机(增大人机距离),缩短暗箱长度B .后移相机(增大人机距离),增长暗箱长度C .前移相机(缩短人机距离),缩短暗箱长度D .前移相机(缩短人机距离),增大暗箱长度12. 在平静的水面上有树的倒影,那是树的: ( )A.实像B.虚像C.影子D.实物13. 如图所示,一同学实验时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牛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 .0牛B .3牛C .6牛D .12牛14.手机A 的号码为12345670002。
手机B 的号码为12345670008。
手机A 拨手机B 时,手机B 发出响声且屏幕上显示A 的号码12345670002,若将手机A 置于一透明真空玻璃罩中,用手机B 拨叫手机A ,则手机A 将( )A .有响声,并显示B 的号码12345670008 B .没响声,但显示B 的号码12345670008C .没有响声,但显示A 的号码12345670008D .既没响声,也不显示号码15.田汉词、聂耳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在上图的国歌音乐简谱中,有许多不同的数字,那么这些数字代表了不同的( )A .音调高低B .响度大小C .音色D .声音长短16.李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她在研究声音的( )A .响度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 .音色与吸管粗细的关系。
17. 丁俊晖是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
在2006-3-26斯洛克北京公开赛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母球遇到障碍球的直线 阻挡,而不能直接击中目标球(A 是母球,B 是障碍球,C 是目标球)。
只见丁俊晖将A 朝E 点击出反弹后成功打中球C ,从而 避免罚分。
在这里,他应用到了许多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他运用到光的反射的知识B .他运用到平面镜成像的知识C .他运用到光的折射的知识D .他运用到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知识18.一光线射向一个装水的烧杯如图所示,若往烧杯中加水,则有关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入射角变大和折射角变小B .入射角不变和折射角不变C .入射角变小和折射角变小D .入射角变大和折射角变大19.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乘客没有发生倾倒现象;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在这两种情况中 ( )A. 前者有惯性,后者没有惯性B. 前者没有惯性,后者有惯性 E A ’A B C 第17题C. 前者惯性小,后者惯性大D. 前者有惯性,后者也有惯性20.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A.光在水中不沿直线传播 B.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C.光从水中射人空气中发生圻射 D.人们眼睛所产生的错觉21.美国贝尔通讯公司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信用卡,这种信用卡只能对它们主人的声音作出反应,这种信用卡设计的主要依据是()A.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B.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D.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22.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A. 一定上升B. 一定下降C. 一定静止D. 无法判断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6分)2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定的。
(4分)24.近视眼是青少年常患的一种疾病。
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a)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标出光屏位置,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
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位置。
观察眼球结构图(b)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8分)(1)你认为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
(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填“前方”或“后方”)。
(3)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是透镜,其作用是。
(a)(b)25.如下右图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和d点,同时调整光屏位置,那么:(6分)(1)蜡烛放在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2)如果把蜡烛从b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像的大小变。
26.A、B、C三块凸透镜,分别用它们做成像实验时,保持物体与凸透镜距离相等,得到成像的记录分)透镜像的性质A 放大正立虚像B 缩小倒立实像C 放大倒立实像27.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用固定于路边的照相机连续两次对其拍摄,两次拍摄的时间间隔为2秒,车身长为12米,如上右图所示,则可知这辆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米/秒。
我们说这辆汽车在行驶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2分)28.如图所示,一铁路桥长400m,一个人在铁路桥上行走,当人走到距前方桥头220m处时,发现迎面驶来一列火车,火车速度为40m/s,火车距前方桥头800m,这个人至少 m/s 的速度转身跑步才能安全离开铁路桥。
(2分)29.108km/h=___________m/s。
(2分)30.如下左图有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若小球沿着水平桌面水平向左滚动,则其像向方向运动。
(填水平向左,水平向右,竖直向上,竖直向下)(2分)31.如上右图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是,如图所示所测拉力F大小为牛。
(2分)32.人站在窗前照镜子,他想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像,应该让正对窗口(选填“人”或“镜面”)。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千米/秒。
(2分)33. 如右图所示,将一根弹簧挂在天花板上,某人用方向相同的两个力作用于弹簧。
此时,力的作用效果表现为;同时可知力F1 F2, 分析比较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6分)34.有一种“隐形飞机”,可以有效避开雷达的探测,秘密之一在于它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能够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对电磁波吸收作用,秘密之二在于它的表面制成特殊形状,这种形状能够______(填“增强”或“减弱”)电磁波反射回雷达设备。
(4分)35.某同学身高1.7米,站在一块长1米竖立的平面镜前,当他以0.5米/秒的速度离开镜时,他在镜的像以_____的速度离开他,他在镜中的象大小如何变?___。
(4分)四、探究实验题:(每空2分,35题7分共28分。
)36.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下左图所示,回答:(1)图中A是玻璃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放在“烛焰”上的手指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在记录数据表中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几组不相等。
(2)根据如上右图该同学留下的实验记录,是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4)为了便于测量及减小误差,必须保证玻璃板_____(选填“水平”、“竖直”或“倾斜”)放置。
37.某科学兴趣小组想探究从高处落下的小球从放手到落地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小球从放手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2:小球从放手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下落的高度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了精密计时器、刻度尺和几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进行实验,序号 小球质量(克) 小球下落高度(米) 从顶处到落地的时间(秒)1 10 1.5 0.552 10 1.0 0.453 20 1.0 0.454 30 1.0 0.455 10 2.0 0.64(1 做实验。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 做实验。
(3)实验结论:38.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________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和________。
①某同学只能在光屏下边缘看到一个残缺的像,这是由于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_ ______的缘故。
②另有一位同学,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则可能的原因是___③再有一位同学在光屏上形成了烛焰清晰的像以后,用不透明的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问:这时光屏上 ( )A. 像全部消失B. 像的上半部分消失C. 像的下半部消失D. 仍有整个像,但比原来暗一些五、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9、. 作图题:① 如图所示,用作图法做出它的反射 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③ 下图中物体在斜面上,物体质量为3千克, ④ 画出图中入射光束AO 透过玻璃砖, 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物体受到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