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公司分析(重组,定向增发及股权激励)
公司分析(重组,定向增发及股权激励)
谁会是壳?
第一,肯定是那些业绩比较差,主营业务 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的公司。 第二,曾经有过借壳上市重组经历的公司, 再度被借壳的可能性比较高。 第三,还要看看这些公司的股改结构如何。 如果股权相当分散,是不利于借壳者收购 股权的。 第四,看看上市公司是否负债累累,官司 缠身。这样的公司被借壳的难度较大。
因此,投资者不妨关注在锁定期结束 之时,看一看该公司股票的价格,如 果只是略高于发行价,也值得关注。
两点建议
如果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以现金的方式参 与了认购定向增发的股票,那么一旦出现 了这四个投资机会,投资者买进股票后获 利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此外,如果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后基本面 出现恶化的趋势,那么在出现上述四个投 资机会的时候,投资者就需慎之又慎了。
对于出现这种情况,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 这是因为,如果股价一直保持现在的低位, 那么定向增发即使获得了通过证监会的批 准,也无法实施了。可以想象,如果定向 增发的股票的发行价格届时高于股票的现 价,那些发行对象为什么还要认购定向增 发的股票? 他们如果真的想买从二级市场买不是更好。
为了使定向增发不至于流产,上市公 司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扭转股价倒挂 的现象,使公司股价上涨并高于甚至 远远超过拟发行价格。
公司的股价有的时候也会跌到当初 的股票发行价格之下。我们将这种 情况称之为股价破发。
对于出现股价破发的现象,投资者应该给 予高度关注,因为上市公司是非常不希望 股价破发的,特别是在锁定期行将结束之 前。如果破发现象一直持续,这就意味着 当初参与定向增发的投资者会无利可图甚 至会出现亏损。 因此,上市公司会想出各种有利于股票上 涨的办法。比如说,通过大比例的送红股、 转增股份的方案,或者通过“操纵利润” 的手段提高每股收益。
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可信度 会更高一些。股改之后,大股东持有的股 票可以上市流通,因此,股票的价值已经 与股价息息相关。很多股东的财富体现为 其在上市公司的持股。因此,若上市公司 造假被相关部门处罚,造成股价大跌,首 先就会损害其大股东的利益。
第四,对已经有前科的公司尽量回避。当 然,如果公司已经重组,管理层已经换人, 则另当别论。
发行对象之所以不能接受过高的发行价格, 根本原因就在于要给股价留出足够多的上 涨空间,这样其参与定向增发才有利可图。 而且从中也推测,这些潜在的投资对象在 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如果公告中称,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也参加了定向增发,这 种强势地位将是很明显的,他们对股价今 后的上涨有着强烈的预期与期待。 因此,投资者如果遇到了上市公司董事会 有关定向增发预案的决议,而在公告日之 前的股价没有明显的上涨现象,就可以高 度关注该股票今后的走势了。
信息披露的类型
信息披露一般分为两种:定期报告和日常 信息披露。 定期报告分为四种:年度报告、半年度报 告、第一季度报告和第三季度报告。 年度报告的披露时间为每年的1月1日至4 月30日。半年度报告的披露时间为每年的 7月1至至8月31日.第一季度报告的披露时 间为每年的4月1日至4月30日。第三季度 报告的披露时间为每年的10月1日至10月 30日。
首先,肯定要看公司的大股东是谁。大股 东如果实力不够,即使整体上市了,从股 价表现来说,也缺乏想象力。从国内的情 况来看,能够有潜力整体上市的公司,主 要集中在中央企业与地方大型企业。 目前,我国的中央控股企业有158家。
有一点提醒,有时候仅看公司大股东还看 不出来是不是央企,投资者可以在上市公 司年报上看到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这 就一目了然了。 总之,当然如果投资者发现上市公司的大 股东是央企或地方大企业,那么就可以入 围有整体上市的可能了。
期权激励
股权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种,从上市公司目前实施 股权激励的方式来看,最流行的一种就是期权激 励。 期权激励是赋予上市公司管理层一项权力,即管 理层在上市公司达到一定业绩目标的前提下,可 以用之前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量的股票。 比如说,上市公司A实施股权激励,公司与管理 层约定:如果明后两年的净利润增长率都达到 30%。那么就向管理层以5元/股的价格发行 1000万股的股票。
所以,如果不是上市公司经营中出现了非 常不利的局面,投资者在破发价格水平下 购买股票是相对安全的,而且其上涨的空 间很可能还很大。
锁定期结束
锁定期结束,当初参与定向增发的投资者 所持有的股票就可以在市场中抛售了。这 个时候,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如果在锁定期结束之时,股价只是稍高于 当初的发行价格,那么对那些参与定向增 发的投资者而言,也同样是无利可图的。 因为这些投资者把手中的股票大量抛售, 股价很可能会快速下跌。 因此,只有股价涨至明显高出发行价格的 价位,对这些投资者而言才有盈利的空间。
如果投资者有时间的话,最好每天晚上10 点钟以后抽出一点时间,上网看看自己所 关注的上市公司有没有最新的公告。
两种分析技巧
首先是前后综合。比如说,对一件持续发 生的事情,上市公司可能会有一系列的公 告,但间隔时间会比较长,我们在看的时 候,不妨将这些公司的公告放在一起串起 来,非常有助于投资者对事件的全面把握。 而且有时候你会发现,上市公司前后表述 矛盾,有的时候会刻意强调些什么,有时 候会淡化些什么,这些让你感到不解或疑 惑的地方,往往值得关注。
机会一
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时的股票发 行价格不能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 公司股票均价的90%。 上市公司可以在以下三个日期中选择一个 作为定价基准日: 董事会决议公告日 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 发行期的首日
由于定向增发的价格不能低于定价基准日 前20个交易日公司的股票均价的90%,因 此,定价基准日就非常的重要了。 为了获得更高的新股发行价格,上市公司 肯定倾向于将基准日定在公司股票价格连 续上涨之后,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公司 会选择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作为基准日。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董事会基准日最容易 控制。而股东大会的召开日期则必须在至 少1个月前就公之于众了,发行期首日的可 控性就更差了。
股价破发
按照规定,发行对象认购了定向增发的股 票之后,12个月内不得抛售,其中控股股 东,战略投资者认购的股票36个月内不得 抛售。 在上述锁定期内,发行对象当然期望上市 公司的股价能够逐步上升,直至远远超过 当初定向增发的价格。这样,在锁定期结 束的时候,才会有利可图。
但是,由于大盘走势等原因,上市
机会二:股价倒挂
从上市公司公告董事会有关定向增发的决议 之日,到定向增发最终实施之前,这期间一 般有五六个月的间隔期。在这个期间,上市 公司的股价有的时候会因为大盘的走熊的原 因出现大幅下跌的现象。 有些时候股价会跌到低于所谓“前20个交 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0%”,这种情况叫做 股价倒挂。
第五讲:公司分析
巴菲特说,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
业的经营者,所以我成为更优秀的 投资人;当你用买下一家公司的心 态来投资时,你会更清楚这家公司 未来到底会不会赚钱。
能够带来投资机会的重大事件
重组——让你的股票坐上火箭 定向增发——与众不同的“发行价” 信息纰漏——用好自己的知情权 股权激励——让上市公司老总帮你炒股 股改——别忘了当初的承诺
我们会发现上市公司在公告董事会有关定 向增发预案决议并将公告之日确定为定价 基准日之时,其前20天的股价大多有明显 的连续上涨的现象。 但是,投资者应该注意,也有少数公司, 前20天的股价没有明显上涨迹象。这就说 明了一种可能性,也就是上市公司已经与 定向增发的潜在发行对象有过私下接触, 而这些发行对象已经初步与上市公司谈妥 了发行价格。如果前20天股价上涨导致发 行i价格提高,发行对象就可能不接受了。
中国船舶
中国船舶的前身——沪东重机,他的 大股东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而 沪东重机在重组以前,只是集团公司 的控股的一家中型上市公司。2007年 初,通过重组,集团公司将自己的核 心资产注入了上市公司,而沪东重机 也因此改名为中国船舶。重组后,中 国船舶的股价一飞冲天。
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
重组
上市公司重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小打小闹型,另一种是脱胎换骨型 引起市场高度兴奋,导致股价急剧上涨的, 一般来说是脱胎换骨型。 所谓脱胎换骨,顾名思义,就是上市公司 通过重组发生了本质变化,无论是资产业 务、资产形态、管理层,甚至股票简称都 发生巨大变化。
脱胎换骨型
脱胎换骨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上 市,一种是借壳上市。 前者是说,一家公司本来只是某集团公司 的一部分,通过重组集团公司将自己的核 心优良资产放进了上市公司; 后者是指一家公司本不是上市公司,通过 购买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变成了上市公司。
至于具体在哪一天披露,上市公司在披露 之前都要与交易所进行预约,投资者可以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的首页,看到定期报告预约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或 巨潮资讯网 这些网站每天都会在收盘之后就开始刊登 上市公司公告,其时效性最强。 此外上市公司还会在《上海证券报》, 《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三家报刊 上刊登披露的信息,每家上市公司所选择 披露信息的报纸,在上市公司的年报中都 会有说明。
海通证券购买了都市股份几个股东所持有 的股份,成为都市股份新的大股东,之后, 通过资产置换,海通证券将自己的证券类 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与中国船舶一样,在 重组 10个月里,其股价也涨了10倍。 从中外证券市场上看,短时间内,上涨数 倍甚至数十倍的股票,绝大多数都是由于 重组。
具有整体上市潜力的公司
其次是横向比较。有的时候,同一事件, 比如说原材料价格突然上涨,或行业政策 有变化,可能会影响多家上市公司,那么 把多家上市公司的资料找过来查一查。很 多时候,每家公司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都 看一看,比较一下,更有助于对事件的理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