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播音如何练发声

播音如何练发声

播音如何练发声
播音练发声方法:
一、共鸣方法练习
因为气息的推动,使声带发生震颤,就发出了声音,但没有经过装饰的声音是单调乏
力的,只有经过头腔、鼻腔、口腔、喉腔、胸腔等共鸣腔的控制才能产生悦耳的声音。

人的共鸣腔以咽腔为主分为中、低、高三区。

中音共鸣区就是咽腔共鸣,指硬、软腭
以下,胸腔以上的各共鸣腔,中音共鸣区是声音的制造场。

中音区共鸣发声练习,以口腔、咽腔、喉腔共鸣为主,吸气要柔和,丹田处准备好支点;发声时,尽量提高上腭,适当打
开后槽牙,舌根放松,声音力求圆润、明亮。

如,用中音发六个元音“a—o—e—i—u—ü”一气连续读出,每字拖音借口型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音,每个音的音高必须相同。

练习时,喉头要有振动感。

让学生用手轻轻摸着喉头,体验那种喉头的振动感。

高音共鸣区指鼻腔、头腔共鸣,高音共鸣可获得高亢、华丽、明亮的音色。

同样是六
个元音“a—o—e—i—u—ü”,再用高音连续发出。

要让学生明白这个练习与中音区发生
共鸣不同之处在于:共鸣腔除了使用口腔、咽腔、喉腔外,更多地体会鼻腔、头腔共鸣点。

启发学生应觉得双眉间上方有震颤感。

低音区共鸣区主要指胸腔共鸣,可获得深沉、低缓、宽厚有力的声音。

发声时要感到
胸部的振动。

发声要领是下腭向下稍后收,气向下走。

可先让学生发hòu这个音,并启发
他们寻找胸腔共鸣的感觉,然后再引导学生用低音朗诵一些古诗。

通过发声共鸣练习,学
生的声音就会变得宏亮、持久、悦耳。

二、吐字归音练习
吐字归音是我国传统说唱艺术理论中在咬字方面的一个术语,即把音节的发音过程分
为出字、立字、归音三个阶段。

出字是指声母和韵头的发音过程,立字是指韵腹的发音过程,归音是指音节发音的收尾过程。

有些学生朗读时,别人听不清,听不明,听不准。

主要原因就是吐字不清,归音不到位。

要想让学生口齿清楚,发每个字的音都能做到“字头字腹字尾”清晰明了,就必须引
导他们认真锻炼唇、舌、腭、齿、鼻等每一个发音部位,分别练习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和鼻韵母的字音等。

做读字发音练习时,要抓住三个要领:
1.出字要准确、用力。

出字就是吐字,它是字音读得正确的关键。

出字时口、唇、舌
要用力,形成喷口,练的是嘴劲。

2.立字要圆满、充实。

因为韵腹是一个音节中最响亮的部分,练习时除了口型正确外,还要讲究共鸣位置。

3.归音要鲜明、干净。

归音既不可拖泥带水,也不可唇舌位置不到家。

人们对吐字归音的要求,往往用“字正腔圆”作为衡量标准的。

具体指: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

练习播音发声,可循序渐进地做以下三种练习:
一快速读练不同发音部位的单个字拍拔盆打塔都通那拉鸟练细纪前现飞分粉凤苏资聪散诗初专输日入热软细序下现拍平盆普姑科海航吃者车双
二又快又准地读出下列绕口令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往北跑。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东洞庭,西洞庭,洞庭山上一根藤,藤上挂个大铜铃,风起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定铜铃静。

树上结了四十四个涩柿子,树下蹲着四十四只石狮子。

树下四十四只石狮子,要吃树上四十四个涩柿子;树上四十四个涩柿子,不让树下四十四只石狮子吃树上四十四个涩柿子,树下四十四只石狮子偏要吃树上四十四个涩柿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