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化学在中职学校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应用,有利于中职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化学理论与原理,提高中职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培养中职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化学教学中职学校案例教学法On the Application of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hemistry Teaching//Qin Liang Abstract 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The application of chemistry teaching can help students better grasp chemistr y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improve students'abil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cultivat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Key words chemistry teaching;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Yangtze University,434023,Jingzhou,Hubei,China案例教学法,是把现实中真实的场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能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具有生动性、具体性、直观性、易掌握等特点;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可以引发师生之间积极的互动,更好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是连接基础知识和实际实践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分析、比较和讨论,加深了中职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也更进一步地强化了中职学生对化学理论在实际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应用中的深刻理解。

1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作用(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调动中职学校对化学等基础课程教学的关注度。

中职学校对化学等基础课程教学的关注度不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化学等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严重脱节,没有充分发挥化学等基础课程对中职生专业课学习的支撑作用。

将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设计、实验、实践、生产实际等与专业课学习紧密相关的化学教学案例应用到中职学校的化学教学中就能充分实现化学与专业课的“无缝对接”。

化学与专业课相学相长能更直观更充分地展现,大大提升学校对化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利于提升学校对化学教学的关注度;而案例教学法的直观性、生动性等特征的发挥也可以充分调动中职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中职生更多的化学学习热情,并且可以使中职生将化学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堂之外,形成课后的思考与讨论,这样的效果也可以大大地缓解中职学校当前化学教学课时不足的困境。

(2)案例教学法促使化学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学思维和教学技能水平的提升。

中职学校化学老师在实施化学教学案例的收集、整理、设计、包装,案例教学的组织(课堂演示、课堂师生有效互动),案例教学的反馈(学生学习测验、学生能力提升等)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其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中职生)。

这样一来,中职学校化学老师从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师生互动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更好的锻炼,教学效果更好,教学也更有吸引力。

同时,中职学校化学老师也在收集、整理与设计化学教学案例和教学实施中发现科研信息,开展科学研究。

(3)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中职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

中职学校化学老师通过把来自于生产和生活一线的鲜活案例的化学教学案例进行适当的整理和提炼,恰如其分地整合到化学教学中,不仅让中职生深刻认识到化学学习的实用性和生动直观性,更好理解原本枯燥的理论和概念,而且培养了中职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调动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在实践中能更好地注重操作的规范。

(4)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更好地培养中职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化学教学案例大多都来自化工企业、生产单位和生活一线,这些案例与中职生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中职生不仅学习了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了解了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和基本操作规范,同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能更好地培养中职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2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案例与举例不能等同,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师生互动、相互充分交流的过程。

它的特点是通过案例的演示,提出问题,引导中职生展开讨论,让他们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面对鲜活的生产生活现实。

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需要做到:(1)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成功实施客观上要求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及学生层面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准备。

在学校层面,主要是为案例的收集、整理、设计和包装,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如网络、电脑、多媒体、实验器材和药品等);在老师层面,主要是组织案例的收集、整理、设计和包装,充分认识授课知识与专业学习和企业生产实际的关系,同时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学生层面,主要是学习态度的调整,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如(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12-0113-02113在讲解分子扩散现象时,若用多媒体课件将分子扩散的微观变化过程演示出来,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再如,宏观物体的运动较难在课堂上展示,往往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图进行讲解,而平面静态图形难于全面、准确地表示其动态三维空间的运动过程,导致客观事实让学生难以理解接受。

而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天体运动,将卫星绕地球运动这一宏观现象做成flash动画,并利用flash脚本制作出在改变卫星离地面高度不同时卫星的不同运行情况,使学生对这一宏观现象有着直观形象的认识,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有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科幻图片和科研成果来扩大学生物理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4在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4.1多媒体模拟实验不能代替物理实验物理学的教学特点通常是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提高自己的设计、操作、分析、概括能力。

如果用多媒体把一些实验制作成动画课件,上课时教师在荧幕上演示,实验效果也非常明显,从表面上看教师上课容易了,教师在荧幕上指一指、讲一讲,好像把实验过程讲明白了,结论也非常清楚,但是学生没有动手、动脑机会,一个很好的探索学习的机会就变成了电子版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印象不深,理解不透,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不能全盘代替物理实验。

应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制作或选择适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现有实验条件难以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做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加以应用。

这样不但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大大简化教学环节的复杂性、节约教学时间、增加单位学时的信息量,而且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2多媒体教学不能取代教师尽管多媒体教学在信息的丰富、生动与直观上有着其他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在物理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它不能取代教师,课堂上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融是无论多么先进的机器都取代不了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传授及先进媒体的策划控制者。

如果把教师比做教学过程的“导演”,那么多媒体只能算是“道具”,导演利用先进的道具,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这个“主角”的潜能,使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还有肢体语言的运用,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不是面对没有感情的机器,而是在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

另外,不是所有的物理课都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重视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学习和开放,把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方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编辑王恒平和难点。

此外,所选案例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应该是化学化工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生产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最新案例。

案例的选择范围既可以是本地的或本国的,也可以是世界的或全球性的,在课堂讲授时应对案例的内容进行取舍和加工处理,使案例既典型,又直观;既生动,又有趣味性。

化学教学案例应当具有启发性和疑难性。

这样不仅有助于拓宽中职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好地提升中职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深度,而且有利于中职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3)运用案例的时机要与整个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老师在备课时做好周密的准备,课堂上所需的案例要循序渐进,突出层次和重点。

具体到每一个章节的讲授,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妥善安排案例教学的时间,关键点是如何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讲授内容的理解、掌握。

3应注意的问题(1)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条件。

首先,案例分析在教学中应用时,班级人数最好控制在30人左右。

人数过多会使部分学生没有发言机会,从而达不到案例分析的效果;人数过少,则不利于充分讨论的开展。

其次,要努力提高中职学校化学教师的综合素质,运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熟悉案例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是案例教学中,学生可能只注意案例的具体情节及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考虑与案例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部分弱化了教师的授课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组织中不断强化理论和概念,紧扣教学主题。

其次,对案例的讨论可能会使学生形成一些片面的或不正确的感性认识,有可能看不到案例所涉及不到的信息,甚至会影响学生对事物整体或理性的认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导演”和“总结”时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引领。

参考文献[1]黄俊娴.“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化学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化学教育,2010,31(8).[2]李建荣.浅谈职业卫生学校化学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6(7).[3]黄延萍,张利苹,高职医学考查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4]唐文娟.试论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郑培建.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市场营销学科中的运用[J].职业时空,2010,6(5).[6]梁永平.理科教师教学行为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7-248.编辑王恒平!!!!!!!!!!!!!!!!!!!!!!!!!!!!!!!!!!!!!!!!!!!!!(上接第103页)1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