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虹鳟鱼养殖资料

虹鳟鱼养殖资料

虹鳟鱼属鲱形目、鲑科。

由于虹鳟鱼具有骨刺少,肉味鲜美,易捕捞,不需越冬保种,饵料利用率高,生长快,养殖产量高流水高密度养殖产量可达1万公斤/亩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历经多年的养殖研究,现已掌握了虹鳟鱼的人工繁殖、鱼种培育和亲鱼饲养等技术。

目前国内已有黑龙江、辽宁、北京、山东、山西、甘肃等20多个省市开展了虹鳟养殖。

一、虹鳟鱼的生物学特性(一)生活习惯虹鳟喜栖息在水质清新,有水流,水量充足,具有沙砾底质的冷水溪流中。

适宜生活水温为12-20℃,最适生长水温为16-18℃。

低于8℃或高于20 ℃,食欲减退,生长减缓。

水温超过22℃,停止摄食。

长时间持续高温(≥22 ℃),机体衰弱而死亡。

水温27℃以上,短时间内死亡。

虹鳟为喜逆流和喜高氧鱼类。

养殖虹鳟的适应流速为2-30cm/秒,水流的刺激能够引起虹鳟的正常运动,增进食欲和加速生长。

养殖虹鳟的水质要求:透明度大,溶氧高,当水中溶氧量低于5mg/L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水中溶氧量低于4.3mg/L时,鱼浮头,并出现死亡;水中溶氧量低于3mg/L时,大批死亡,此值为夏季虹鳟的致死点。

水中溶氧量7mg/L,虹鳟生长正常;水中溶氧量为9mg/L时,虹鳟生长最快。

虹鳟可生存于pH值为5.5-9.2的水环境中,最适pH值为7-7.5。

虹鳟鱼对盐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且随着个体的成长而增强,稚鱼能适应的盐度为5‰-8‰;当年鱼为12‰-14‰;1龄鱼为20‰-25‰;成鱼为35‰;成鱼经半咸水过渡,甚至可适应海水中生活。

(二)繁殖习性虹鳟性成熟年龄和产卵季节因其生活的地理水域而有较大差异。

在适宜虹鳟生长和繁殖的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成熟越早,产卵季节也早。

在我国的北京、山西等地,虹鳟性成熟年龄为2-3龄,产卵期为12月份至翌年1 月份。

在黑龙江,虹鳟的性成熟年龄为3-4龄。

产卵季节为每年的1-3月份。

产卵时亲鱼选择有砂砾底质、水质澄清、水流较急的河床浅水处作产卵场,雌鱼用尾鳍挖掘产卵坑,当雌雄鱼互相追逐,雌鱼产卵,雄鱼射精于坑内,之后雌鱼用尾鳍扇动砂砾覆盖受精卵。

自然繁殖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都很低。

虹鳟鱼卵为端黄卵、沉性,多呈白橙红或黄赤色。

怀卵量与亲鱼个体大小有关,亲鱼的怀卵量一般为1000-10000粒。

二、虹鳟鱼的人工繁殖(一)亲鱼培育虹鳟鱼人工繁殖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亲鱼培育,其培育好坏直接关系到雌鱼的怀卵量、成熟率以及卵子和精子的质量。

因此,在亲鱼培育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1、建好亲鱼培育池为了培育好亲鱼,产鱼池要求宽大,水流畅通,含氧量充足。

在实际生产中亲鱼池通常建成长方形,面积400-500m2,水深1-1.5m,注水流量50-100 L/秒,砂石池底;常年水温16-18℃,水中溶氧达6mg/L以上。

水量充足。

亲鱼池的进、出水口可与池宽度相等,以保持水流畅通,加大流量;水量较小的地方,亲鱼池的进水口可为池宽的1/5,出水口宽度可为池宽的1/2。

为了防止逃鱼和其它野杂鱼混入,在进、出水口处要设置拦鱼栅,并经常检查,清洗维修。

2、选好亲鱼选作产卵繁殖的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3龄以上,体重达1000 克以上。

雌、雄鱼配比在4∶1。

雄鱼头部大,口裂宽,下颌向上弯曲,盖住上颌;背部略隆起,繁殖季节色素显著增加,体色变黑,腹部硬,无弹性,轻压腹部即可见白色精液流出,泄殖孔不突出。

雌鱼头较小,口裂也小,背部不隆起,产卵季节体色稍暗,腹部大而柔软,有弹性,轻压腹部即有卵粒流出,泄殖孔明显突出,呈红色。

3、强化亲鱼培育(1)亲鱼放养:亲鱼的放养密度控制5-10公斤/m2,为了刺激亲鱼的性腺发育,在亲鱼培育过程中可采用雌、雄鱼混养,仅在产卵前一个月进行分养。

(2)饲料投喂:虹鳟鱼受精卵是在体外发育,并且孵化时间长达30多天,这就要求亲鱼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以供给日后胚胎发育的需要。

为此,投喂亲鱼的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粗脂肪应低于6%,碳水化合物低于12%,饲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应保持平衡。

同时还应注意:饲料配方中必须添加一定数量的多种维生素。

投喂的饲料也可选用新鲜小杂鱼、鱼粉、蚕蛹等动物性饲料和豆饼、麦皮、米糠、菜类等植物性饲料。

添加酵母粉和虾蟹粉等有促于提高卵子的质量。

亲鱼的投饲量不同于商品鱼,很有讲究。

投喂量少,不能满足亲鱼摄食的需要,影响营养物质的储存;投喂过量,不仅浪费饲料,影响水质,而且饱食有碍于亲鱼的成熟和卵质的提高。

故对亲鱼的给食应根据不同时期予以适当控制。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按鱼体重的1%计算出每日给饲量的基数,以此基数为准,产卵期日投喂为基数的30%,产卵前1个月和结束后的1个月为基数的50%,其余时间则为基数的70%。

对初产鱼则不宜限制投饵量,否则会减少怀卵量。

(3)适宜的水温和水量:虹鳟鱼性腺发育的适宜水温为10-14℃,水温15 ℃以上时就会出现异常卵,而且发眼率显著下降。

水温4℃以下时,性腺发育停止,产卵期推迟。

适宜的水流量有利于亲鱼的性腺发育和增加培育池的溶氧,在亲鱼培育过程中,一般在产前加大水流量,有刺激亲鱼性腺发育的作用。

(4)调节光照时间:虹鳟鱼的性腺发育与光照时间密切有关,如光照时间太短,则不能促使虹鳟鱼分泌和积累某些激素,从而推迟性成熟年龄和产卵季节;光照时间太长也影响发育。

虹鳟鱼卵属短日照鱼卵,目前,在生产上普遍使用三种光照方法处理:①从1月份起,在自然光照的基础上每周增加光照时间1小时,至第8-11周增加到8小时,11周后日照时间每天减为8 小时,持续至产卵。

②从3月上旬--5月下旬,通过夜间人工光照,把日照时间延长到19小时,其后池面通过塑料布遮盖,把日照时缩至8小时,持续至采卵。

③从5月下旬起,用池面遮盖法把日照时控制在6-8小时,持续到采卵。

用上述任何一种光照处理,均可使产卵时间提早1-2个月。

(二)人工授精1、授精前的准备:工具:采卵受精盆可用洗脸白瓷盆代用,此外,还要医用纱布、羽毛、显微镜、烧杯、量筒等工具。

等渗液配制:氯化钠90.4克,氯化钾2.4克,氯化钙2.6克,依次溶于10L水中,在4℃以上保存,其作用是溶解破卵中流出的卵黄蛋白,以提高发眼率。

2、成熟亲鱼的鉴别:完全成熟的亲鱼,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红肿、外突,将尾柄上提,两侧卵巢下垂,卵巢轮廓明显,轻轻挤压腹部卵粒外流。

成熟的雄鱼体色变黑,体表粗糙,粘液稍有减少,泄殖孔周围松软,轻压腹部即有白色精液流出,遇水即散。

采卵受精前2-3日,停止对产鱼投食。

已成熟的亲鱼应及时采卵授精,否则将影响受精和孵化效果。

一般每10天检查一次,水温稍高则5-6天检查一次。

3、采卵、授精:采卵时,一手套上纱布握住雌鱼尾柄,使泄殖孔直对脸盆,一手轻压泄殖孔前方的腹部,成熟卵随之顺势流出。

挤卵动作要轻快,尽量不使亲鱼受伤,并在无直线光照条件下进行。

采到成熟卵后,立即用等渗液冲洗,同时快速把精液挤于卵子表面,一般5-7尾雌鱼卵用2-3尾雄鱼的精液。

为了节省精液,也可预先把精液贮于量筒中,受精时,每1万粒卵用10ml精液,用羽毛搅拌30秒钟,使精卵充分接触,接着再加入少量等渗液或清水,均匀而快速地搅拌1-2分钟,随后加入多量清水,清洗过量的精液和卵皮等。

最后加入多量清水,静水30-40分钟,让其充分吸水,膨胀后,即可进行孵化。

为了提高受精率,刚采到的卵,切不可遇水,而且每次采卵,授精的时间不应超过2分钟。

(三)人工孵化1、孵化设备:虹鳟卵孵化设备有多种样式,目前国内常用的有如下几种:阿特金氏孵化器:这是70年代以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一种卧式孵化器。

其由孵化槽、孵化盘和孵化盘支架组成,孵化槽为木制、长200cm×宽40cm ×高30cm。

每槽最大孵化能力为14万粒卵。

该孵化器的孵化效率高,适于自流水孵化,但用水和占地面积大,管理不便。

立式孵化器:这是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在1981年研制的。

其规格:长130cm、宽50cm,高47cm。

最大孵化能力为18万粒卵,且可供孵出仔鱼在原处继续饲育。

该孵化器孵化率高,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但供水量多,需机提。

桶式孵化器:桶高27cm,上口内径为27.5cm,中部竖一内径为3.2cm,高29cm的塑料管,套于凿有许多直径为3mm圆眼的塑料板中央。

多孔塑料板直径22cm,厚2mm,固定在离底部3.5cm处。

此孵化器可孵卵8万粒。

其特点是占地面积小,孵化用水可得到充分利用,孵化效率高。

平列槽:是一种用玻璃钢制成的仔鱼饲育槽。

上口长3m,宽42cm,底长2.98m,宽40cm,槽高17cm,后部有一直径为5cm可上下活动调节槽内水位的排水管,槽内套6个小槽。

共可盛仔鱼5-6万尾。

2、受精卵孵化的生态条件:虹鳟鱼受精卵孵化的生态条件要求要比常见鱼类孵化要求高,其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水温虹鳟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水温为7-13℃。

温度过低,孵化期延长,畸形增加;水温过高13℃以上发眼率低,畸形更为增多。

日平均水温为9℃,则孵化时间需38天;如日平均水温为10℃,则孵化期要34天。

总之,在适宜水温范围内,随着水温提高而孵化时间缩短。

(2)溶氧虹鳟受精卵孵化对水中溶氧量有一定的要求。

溶氧量过少,对受精卵胚胎发育不利,即使孵出,畸形鱼苗出现率高??身体萎缩,脊椎骨异常等。

如用地下水孵化则必须充氧。

同样,溶氧量与孵化时间也有关,溶氧量少,孵化时间延长。

在实际生产中,孵化用水的最低溶氧量为4.5mg/L。

(3)光照直射光对虹鳟受精孵和前期仔鱼有致死作用。

因此,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和仔鱼前期,孵化器应该用黑薄膜遮光。

(4)机械刺激虹鳟鱼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对外界环境刺激比较敏感,根据其胚胎发育特点和对外界刺激反映的敏感性,可将虹鳟鱼胚胎发育分为六个时期:即胚盘形成期?卵裂期??胚环、胚盾出现期??体节分化期??发眼前期??发眼期。

其中胚盘形成期、胚环、胚盾出现期和体节分化期对外境机械刺激比轻敏感,也即危险期,要保持环境处于绝对安静,以期胚胎发育顺利进行。

而在其它时期可安排检卵、洗卵、卵消毒和卵运送等工作。

3、受精卵的孵化管理:(1)孵化用水要求:水温7-13℃,水质澄清,溶氧含量要求4.5mg/L 以上,无杂质和悬浮物,pH值7-7.5。

(2)孵化管理:采用阿特金斯孵化器,每10万粒卵注水量为20-40L/分钟,采用立式孵化器,每10万粒卵注水量15-20L/分钟。

在整个孵化期需安排4-5次拣卵作业,及时除去死卵。

(3)发眼期管理:不能把卵放在停水中操作,这是其一。

其二,水温必须控制在7-13℃;其三避免光照;第四,不可强烈振动,保持环境安静。

(4)孵化仔鱼:仔鱼脱膜后全长15-18mm,贴卧在水底,以其卵黄为营养,这时卵膜堆积过多,易形成缺氧。

为此,注水量应适当加大,每10万尾仔鱼应保持流量20L/分钟,以增加水中溶氧和防止仔鱼堆积缺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