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研活动综述

教研活动综述

亮点纷呈问题多多——2010年海口市中职校德育课堂教学观摩评比活动综述一、活动初衷11月15—17日,市研训院在海口旅游职业学校举办了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观摩评比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是推进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探索适合新形式下德育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通过联动合作,搭建教师展示、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校际合作、交流,整合优质资源,达到优势互补、和谐共进,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目的。

活动中,来自海口旅游职业学校、市高级技工学校、市第一职业中学、华南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海经院附属中专、金盘职业中专、华东高尔夫学校、医药职业技术学校等8所学校的13名教师参加了课堂教学展示和评比。

最终,市高级技工学校的何萍等老师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

比赛期间,市属中职学校100多名教师到现场观摩了教学比赛。

此次德育课堂教学观摩评比活动的进行,也拉开了本学年度全市课堂教学观摩月系列活动的序幕。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市研训院还将组织各校进行课堂开放及教师观摩活动。

二、活动综述1.学校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参赛。

参赛学校普遍认为,这次活动为教师展示素质、学校展示风貌,相互学习,合作交流,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通知下发后,很多学校广泛动员,积极报名,表现了极大地热情。

如:市高级技工学校选派了3名德育课教师参加比赛,海口旅游职业学校、海经院附属中专、金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选派了2名教师。

参赛学校安排教务处负责人或分管教学副校长参加了观摩活动。

2.(参赛)教师精心准备,奉献精彩课堂。

接到通知后,各校积极动员、选拔推荐了一批优秀教师参加比赛。

参赛选手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广泛收集资料,精心设计教案和课件,反复试讲排练,为我们奉献了体现一定水平的课堂教学艺术,展示了他们对新形势下德育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的成果。

这次活动有海口市市属八所中等职业学校共13名教师参加,主要围绕“职业生涯与规划”相关课题展开。

总的来说,每位教师对本次活动都非常重视,无论是教案书写、课件制作,还是案例选择、活动设计等,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3.评委认真负责,公平评价教学。

在两天半时间里,8位评委至始至终要听的是13节课,却是五个版本的三门不同课程的教学,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大纲,这对评委是个挑战。

但他们始终都在认真聆听,公正评分,在回避本校选手的前提下,所有的评分中没有出现恶意拉分或恶意降分的现象。

足见,这次活动评委们是公平公正的。

所以,下面要对这此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进行评价更多的是依据各位评委的意见,本人进行综合汇总陈述,并不完全代表个人意见,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会后还可以继续探讨。

三、亮点纷呈1.创设丰富情景,趣味引入课堂。

毋庸置疑,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中职校德育课堂教学的关键。

而情景教学最大好处是学生得到了乐趣,不觉得学习是负担、是累赘,减轻了压力。

有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和道理,通过各种情景教学方法,更加直观和易懂。

这点上,我们的参赛老师做的最好!老师们巧妙设计,导课环节能抓住学生好奇心理,顺利过渡到新授内容上。

13节课,给我们展现了是各不相同的教学情景,何坚老师和薛敏老师的听音乐引入,胡芸、何萍看视频引入、赖文浩老师的游戏引入,符春玲老师和李博老师的听故事导入教学,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成就了一堂好课的开端。

2.多种教法探索,呈现多元模式。

只有至始至终调足学生的胃口,使其始终保持极高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势必事半功倍。

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同样也是通过案例、视频甚至小品表演等等教学方式,来将空洞枯燥、乏味的育人知识转变成为生动可感的共识,达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符春玲老师设计的5分钟小品表演,学生从现场情景中体会到“做人要诚实”的常理,在老师点拨下,加深理解。

王平康老师设计的“同心杆”游戏直观地告诉大家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肖海燕老师在讲解“思想政治素质”概念的时候,通过播放一段视频《三鹿奶粉事件》,学生就直接明白了职业道德这个话题,比起说教式更深入更直观。

一天半的比赛,给我们呈现的亮点不仅仅是教师们教学理念的先进,同时,还有各校以及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模式上的大胆尝试和创新。

旅职校两位老师的两节课,清晰且充分地展示了该校目标教学大课题研究下的教学成果;海口技工学校郑传香老师给我们展现的是行为导向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她的模式课我已经听过两次;符春玲老师的可谓体验探究式的教学,还有肖海燕、胡芸老师的案例教学模式,肖海燕老师全课的主要知识要点全部通过6个案例来进行诠释等等。

3.多维互动体验,突出学生主体。

一个成功的课堂,应该是知识的合作与共建,师生平等对话沟通互信的民主空间。

教师要做的应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挖掘潜能,展示自我。

不少老师在设计教学时,非常注重突出学生学习主体位置,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探究体验,从而使课堂无时不呈现出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情景。

比如:郑传香老师的课堂,5\4的时间都交给了学生,教师仅仅是作为引导者、乃至倾听者、分享者的角色。

同时,她利用在学生之间手拉手、拥抱问好等形式让学生切身体验并分享和谐的人际交往所带来快乐…。

何萍老师设计的“头脑风暴”和“卡纸手工”都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把一人说教变多人为学生自主动手有动脑的活动;薛敏老师的“面试”小品,不仅表演者是学生,评论者同样是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体验当中,学得知识。

4.广泛运用媒体,有效辅助教学。

13位老师,只有一位老师没有准备课件,12名教师都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不少老师的课件,内容新颖,直观形象,利于学生观察探究;也有的教师的课件内容丰富,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起到了良好的课堂辅助效果。

5.尽情展露才能,彰显个性风采。

在领教不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同时,13位老师倾尽全力,也为我们展示了各不相同的个人教学风采,让我们对他们的表现时隔大半年,都还是记忆如新。

如:何萍老师麻利、爽朗的教态和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符春玲老师大方自信、享受师生交流的状态;胡芸、薛敏老师笑容可掬,话语亲切的;王平康老师儒雅大方的绅士风度、善于激励学生的特点;赖文浩老师的动静结合的课堂调控方式;肖海燕老师清新明朗的仪表、良好的普通话水平,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问题不少在13节课中,有些是由于教学理念跟不上,表现出来的如教学目标出现偏差,照本宣科教教材、三贴近不够,以及活动体验式学习适用度、多媒体课件运用的问题等等,这5点,等一下我会做重点阐述。

还有一些是由于教师平时较少参与学科教研活动或者是不适应公开课竞赛、缺少团队协作等等原因,而暴露出来的经验不足的情况,粗略整理,既然也有10条之多,当然有一些属于吹毛求疵,但我们不怕暴露问题,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针对问题,共同寻找应对策略。

等一下,我们还要围绕德育教研中心组今后该如何开展教科呀工作进行共同研讨。

1.教案书写不够规范;2. 课件运用的度和教师板书的问题;3.预设与生成的不同步,而出现的导课不畅;4.课堂组织能力不足,课堂气氛沉闷,——(此处可归咎于:较少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导致教学经验不足,以及教学机智不够的问题。

)5.甚至怯场、乱了方寸的现象;6.不会用话筒,个别辅导是声音很大干扰其他学生;7.整堂课没有一个板书,完全依赖课件,甚至连课题都没有板书的;——(归咎于不适应公开课竞赛,不适应赛课,)8.教学内容选择容量太小;9.教学设计偏离课程目标;(有位老师上的是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课,却出现了偏离本课程的目标的教学内容,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交叉,另外有位老师上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却完全采用了对普通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辅导讲座的教学设计,甚至出现“让学生书写自己十年后的工作”的内容——中职生根本不需要10年后才面向职场的想象,有点牛头不对马嘴的感觉)10.教学板书、或在课件出现错别字的现象。

——(让人联想到可能教师在参赛之前缺少团队协作,没有集体备课,希望今后赛课前,要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参赛水准。

)五、关于德育课堂教学的几个理念探讨针对以上问题,这里我抛出几个关于德育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

)——从“五有”理念谈德育课堂教学与评价n 教师备课要六备,讲课要做到“五有”,n “五有”:脑中有“标”{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性}、手中有“法”(方法)。

“六备”:“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备资料。

1. 脑中有“纲”:谈德育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对照养成《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德育课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育人特色,进一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中该课程性质与任务是——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

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课程的教学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这一点,何萍老师和王平康老师做的比较好。

何萍老师的《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一课为例,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在《大纲》里是写有这么一条的,“修改、完善发展目标和发展台阶,针对自己与“职业人”和创业者素质的差距,制订提高措施”。

何萍老师最后设计的教学环节和作业中就就设计了让学生根据“创业者三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自我对照和评价”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讲这些“大道理”,但学生更希望一些实实在在的对这些理论的现实演绎,所以我们在讲课中理论不需太深、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在职校的德育课堂上,追求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2.“胸中有本”:谈如何“用教材教”?本,大多数时候称为课本,就是上课所用的教材,但是,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要树立全新的课程观,我们所要教授的不是指定的哪一本教材,而是哪一门课程。

义务教学阶段的课程,哪一个年级的上哪一门学科是固定的,甚至课本也是一样的。

但是,职业学校的相同的课程,有可能也是大不一样的。

有时所讲授的课程是相同的,但我们的教材可以是不一样的,职业学校公共文化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不是教教材,不再是“教书匠”,而是用教材教。

过去上课要不折不扣忠实于教材,现在教材只是一种教学材料,只是许多媒体中的一种信息载体,学生的发展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