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的探讨

关于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的探讨

论文摘要在我国税收体系中,个人所得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个税一直被认为是税收流失最严重的税种。

其原因主要在于税源管理漏洞,征管方式、手段落后,对违法者处罚不力,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等。

个税流失不仅使财政收入损失巨大,而且还加剧了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状况。

因此,进一步加强个税的管理,加强税法宣传,提高公民自觉纳税的意识是改善我国个税流失状况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税收征管目录一、个人所得税流失概述 (4)(一)个人所得税概况 (4)(二)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现状 (5)(三)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影响 (5)二、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原因分析 (6)(一)个人所得税税源的漏洞分析 (6)(二)申报制度存在的缺陷 (6)(三)税务机关征管方面分析 (6)(四)地区差异的原因 (7)三、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的对策 (7)(一)加强收入监控,从源头控制个人所得税流失 (7)(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改革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 (7)(三)抓好税收研究工作,完善税收征管及申报制度 (8)(四)加强依法纳税的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 (9)四、结论 (9)五、参考文献 (10)关于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的探讨一、个人所得税流失概述(一)个人所得税概况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但有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外籍个人等。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经历了一个发展历程,不断走向完善。

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的新个税法实施条例,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个税在这期间经历了数次改革。

现在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

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如下表:表1 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表级全月含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数1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500元3% 02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10% 1053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20% 5554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25% 10055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30% 27556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35% 55057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80000元45% 135052.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3.比例税率。

对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

其中,对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以保护合理的收入和限制不合理收入。

从2007年8月15日起,居民储蓄利息税率调整为5%,自2008年10月9日起免征储蓄存款利息的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出租住房取得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现状1、从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分析个人所得税在一个国家中的地位与该国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

高收入国家2008年个人所得税占财政收入比重达40%以上,低收入国家则一般在7%-9%之间。

而我国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2003年至2008年分别为6.87%、7.08%、7.19%、7.28%、7.05%、6.98%,年均仅为7.08%,仅是高收入国家的1/6。

12、从个人所得税占GDP的比重分析个人所得税占GDP的比重,低收入国家一般在1%左右,中等国家在2%-8%之间,高收入国家的比重则为10%-16%。

而我国2003年至2008年的比重分别为1.16%、1.21%、1.27%、1.14%、1.16%、1.28%,年平均比重仅为 1.20%,与我国整体经济实力难以匹配。

可见中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收入规模不仅大大低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而且也低于大多数低收入国家。

因此,我国个人所得税应有的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功能远未发挥出来。

23、个税流失严重,工薪阶层成为纳税主体。

目前,国内个人所得税中的41%来源于工薪所得,其余来自利息、股息、红利、财产租赁、转让等资本所得,这表明国内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是工薪阶层。

例如北京市这样一个明星、大腕和富人云集的大都市,税务机关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中,竟有90%来源于工薪族,这就意味着相当多的非工薪收人没有经过纳税就流进了个人的腰包。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高达0.39,3%的高收入阶层占居民储蓄的47%,存款的80%为20%的人所有,富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不及总量的10%。

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正暴露了中国税法的不完善。

3(三)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影响1、影响社会收入再分配。

从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来源构成看,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主要来源于对工资、薪金的课征,以工资、薪金取得收入者成了个人所得税的主要负担者。

由目前经常见诸报端的影视明星偷税案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高收入阶层由于收入来源的多样化、隐蔽性强,加之征管不力,高收入阶层税收流失极为严重,使得我国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的调节作用不很明显。

2、影响税收法制的实施效果。

由于个人所得税流失是一种违犯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大规模的个人所得税流失就会导致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因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而形同虚设,从而降低税法的刚性和权威性。

且个人所得税流失本身的原因以及其所造成的示范效应,使得偷、逃税者为了逃避纳税义务而不1史晓江,《对我国税收流失现象的思考》,《消费导刊》,2008 (11),第1页2黄燕,《关于我国个税改革的一些思考》,科技信息,2010(13),第4页3孙捷,《高收入群体个税流失成因及治理研究》,《企业导报》,2013(1),第2页愿与税务机关和税收征管人员进行合作,同时也使得守法的纳税人因心理的不平衡而不愿与税收机关进行合作,这就使得税收行政执法和建立税收秩序失去了纳税人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导致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降低,税收征管秩序混乱,税务行政执法的措施和手段难以落实,从而导致更大规模的税收流失。

二、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原因分析(一)个人所得税税源的漏洞分析居民个人收入隐性化非常严重。

税收角度讲,个人收入隐性化既是个人所得税征管上的难点问题,是个人所得税严重流失的漏洞。

由于企业的约束机制不健全,多本帐、设立小金库等现象较多,资表外收入接近甚至超过工资表内收入。

例如,些企业在实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过低估国有资产等手段化公为私;用代币购物券发放补贴、奖励、期权和股份、小金库发放奖金;个人买保险、公款负担个人费用、分解发放劳务费或稿酬、灰色收入、大量现金交易等;营业主在账面上长期不分配利润,地里却通过借款方式转移为个人收入;融、保险、电信等行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额外收入,通过各种形式转化为个人收入。

是个人收入分配隐性化、多元化,税务部门很难有效监控税源。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所得税”计征模式,对纳税人的不同所得项目分别按规定税率计算征税。

这种计征模式,虽然能够简化税额的计算手续,并便于对纳税人的不同应税项目分别进行“源泉扣缴”,但是难以掌握纳税人的总体收入水平和负担能力,会使那些多渠道取得收入、应税所得总额较大但分属若干税目的纳税人税负相对较轻,而使那些收入渠道单一、应税所得总额较小的纳税人税负相对较重,难以真正实现税负公平。

(二)申报制度存在的缺陷自行申报制度不健全。

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签订假合同、假协议,少报收人少纳税,共同实施偷逃个人所得税。

目前还没有健全的可操作的个人收入申报法规和个人财产登记审核制度;同时银行现金管理控制不严,流通中大量的收付以现金形式实现,致使税务部门无法掌握个人收入和财产的准确信息资料,加上我国目前缺乏有效的对纳税人财产申报的社会信誉约束机制,许多达到征税标准的纳税人只要不自行申报,又无人检举揭发,就可以轻易的逃避纳税。

有数据表明,我国个人所得税主动申报纳税率不足10%,主动申报的人数占应申报人数的比例不到1%。

现行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第二十六条规定,“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每年法定申报期间,通过适当方式,提醒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办理自行纳税申报。

”这是否说明税务机关有义务通知所有收入超过12万元的纳税人进行纳税申报?是否意味着如果税务机关没有提醒纳税人,纳税人就不需要自主申报呢?如果查出某纳税人年收入超过12万元没有申报,但是事先税务机关没有提醒他,那么他是否能因此而免受处罚呢?所以在税务机关目前还无法准确掌握所有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人群并给予通知时,不应该在准则中加大自己的责任和风险。

(三)税务机关征管方面分析税务机关管理手段落后,是我国税务管理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形成税收流失的现实条件之一。

随着个人所得税课征范围的不断扩大,落后的征管手段和征管水平与之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和广大农村的税收征管基本上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吗,个人收入主要以现金支付而税务机关又无法全面监控。

这种落后的征管方式加上落后的管理手段使得我国税务管理的效率低下,税收流失难以遏制。

(四)地区差异的原因关于《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没有考虑到地区的差异问题、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3500元的起征点,不论你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还是西部的不发达城市,一律照此办理。

3500元钱的月工资收入,在对于房价动辄数千上万的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甭说购房、供房,即使要维持个人的正常生活都不容易,而在内陆地区,相对而言就可能是高收入了。

如此大的地区差异没有在个税起点上得到表现,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其不公平性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全国统一个税起征点,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的公平。

如果对高收入地区实行高起征,低收入地区实行低起征点,反而将加剧地区间的不平衡,这将与个税本来的调节意义背道而驰,统一起征点的好处是简洁、明了、征收方便。

因此,这之间就难免存在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

三、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的对策(一)加强收入监控,从源头控制个人所得税流失个人财产实行登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界定清楚个人财产来源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使纳税人的财产收人显性化,堵住一部分偷税的渠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