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
古代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5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浙江某地农民每逢二、五、八日都到中心集镇赶集,这种交易的风俗是由古代的“草市”发展而来,古代的“草市”可以追溯到()
A.商代 B.六朝 C.宋代 D.明代3.(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1题)某知名学者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____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填()
A.夏禹B.商汤C.周武D.秦皇
4.(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6题)自秦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古代中枢权力机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为分割宰相兵权而设立的机构是()
A.枢密院B.中书省C.三司D.内阁
5.(2012年辽宁沈阳四校阶段测试)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铁牛具、牛耕的推广B.水利工程的兴修
C.社会秩序的稳定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6.(2012年3月泉州市质检14题)“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
座落在武夷山的“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
对以上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B.福建是朱熹宣传理学的重心
C.朱熹继承与创新了儒学思想D.朱熹思想的影响力超过孔子
7.图1—49是中国境内出土的早期人工冶炼铁器,其冶铸时间是()
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8.(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5题)这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
D.两晋南北朝
9.(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3题)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10.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考查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11.(2011年12月南京四校联考2题)2011年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孝子。
早在汉代,政府就大力推广《孝经》,以孝德为推选官吏的主要标准。
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其真实意图的是()
A.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B.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C.忠臣之事君,尤孝子之事父也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2.(2012年6月福建)图1 所示的是唐代中央机构,其积极意义是
A.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
C.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D.分清了中央与地方机构的不同职权
13.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
A.农耕
B.水利
C.畜牧业
D.纺织
1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2题)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15.(2012年12月广东六校协作体高三)“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此文反映( )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二、非选择题
16.(江苏省南通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4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1分)
17.(2011年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40题)2012年11月北京论坛开幕,世界三百余专家齐聚北京,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出谋划策。
材料二北京论坛期间传来喜讯,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清代徽商富甲一方,纷纷蓄养戏曲班社,因此被称为“徽班”。
徽班角色斗艺,融合了“京、秦二腔”,逐渐享誉江南,客观上为徽班进京创造了条件……京剧逐渐成为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市民艺术。
其剧目取材广泛,有的出自古典杂剧、传奇,有的源自小说话本,情节中的是非善恶依从传统道德——核心是“忠孝仁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剧形成的经济文化条件。
(8分)
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
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界出现了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他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强烈地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因此被列为禁书。
A项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的是二程。
B项质疑孔子的权威性是李贽。
C项是隋朝儒学家的思想。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符合《明夷待访录》的内容。
A项是理学内容;B项是李贽的观点;C项是唐宋时期的社会现象。
2.B3.D
解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
4.A5.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原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战国时期经济大发展的因素应该从生产力A项和生产关系D项的变化以及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B项考虑;而战国时期由于连年征战,社会秩序混乱故应排除C。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6.D7.C
解析: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人工冶铁的起点。
8.B9.B10.A
解析:道家主张“无为”“,虚无”、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的重视“法”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人对于道德的传承,强调的是治民以德,这符合儒家的思想。
11.C12.C13.A
解析:古代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
14.A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缫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15.D
解析: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主张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是要救世,也就是为现实服务。
这种思想救世顾炎武提出的“经世致用”。
二、非选择题
16.(1)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
(2分)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分)
(2)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
(2分)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2分)
(3)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分)
(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
(1分)
17.(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商人为其提供了物质支持,市民阶层壮大,成为其主要观众。
(4分)文化:传统戏剧和文学为其提供了丰富题材;各种戏剧的交融发展为其提供了艺术借鉴。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