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红楼梦》中代表女性人物性格

浅谈《红楼梦》中代表女性人物性格

浅谈《红楼梦》中代表女性人物性格
班级:高一(3)班指导老师:金甲华组长:徐嘉仪
组员:徐铖蹇静周逸文许可沈迪周烨李甲沈孟樱
内容提要: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它的主要方式便是通过对几位女性人物的描写,勾勒出她们的性格,以她们的结局来反映出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所以,《红楼梦》中女性人物的性格也成了《红楼梦》爱好者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人物性格
<一>“五辣俱全”——王熙凤:
《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王熙凤的各种评语也是非常多的,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王熙凤叫做“女曹操”,称之为“胭脂虎”,就是母老虎。

在许多评论中,就是“恨王熙凤,骂王熙凤,不见王熙凤想王熙凤”,王熙凤的机心固然是用于聚钱敛财,但是更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心机深细、谋略周密,有更加精彩的表演。

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常常是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王熙凤最显著的性格特点:“五辣俱全”,即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
有人说王熙凤是封建社会中真正崇尚一夫一妻制的,也有人说她是为了贾府的钱和地位,但凤姐只有一个女儿巧姐,不管是为了家产,还是一夫一妻制,她对尤二姐之事就可以感受到她的工于心计。

凤姐这样一个工于心计的人最终也落了个“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二>“封建家长代表”——贾母:
贾母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最高统治者的位置。

她虽已年老,也不管家,但余威犹在。

当她发现有下人在园中聚赌时,便立即一一查实,并作严厉的处罚。

贾母这一人物的许多特点都可以从她年事已高这一点出发——因为年事已高,她喜欢儿孙绕膝,喜欢伶俐的凤姐;因为年事已高,她对许多事情采取了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比如贾琏在凤姐生日偷情的事情,采用的是折中的处理办法;因为年事已高,贾府的衰败她虽然有所感觉,但是没有心力也没有精力去力挽狂澜了。

她喜欢众孙女,溺爱孙子宝玉,从前80回的文字中,可以看出,贾母是支持宝黛爱情的,但高鹗续本中却说贾母并不支持宝玉与黛玉的爱情。

并写她批准了王熙凤的“调包计”,使宝玉被迫娶了薛宝钗。

不得不否认这位表面上看起来慈善和蔼的“老祖宗”始终是封建家长的代表,她将贾琏纳妾看作是正常的事,甚至年过半百的贾赦要纳鸳鸯为妾,她虽然哭着反对,但只因鸳鸯是她身边亲近可信的人,贾母听了,气的浑身打战,口内只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把身边的人派了一通不是,这事自然是黄了。

贾母性格中“伪善”的一面可见一斑。

<三>“封建淑女”——薛宝钗: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

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

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

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

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

”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

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是相当耐人寻味的一节。

占花名儿抽签时,黛玉抽得一支“风露清愁”的芙蓉花签,芙蓉花也即莲花。

宝钗掣得的是牡丹花签,诗云:“任是无情也动人”。

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两种花来分别比喻两人呢?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

一方面是“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

正是她的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思想性格与贾政、王夫人、凤姐等的本质区别。

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

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

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

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在薛宝钗的性格中,确实也有虚伪和矫情的一面。

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

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

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

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

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大去。


<四>“情深不寿”——林黛玉:
林黛玉可谓是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

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

身体的健康状况不佳,给她的性格着上了灰暗的底色。

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

黛玉7岁丧母,11岁丧父,这两件事,分别发生在她的学龄期和少年期,此时正是她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她心灵又是两次重大的冲击,所以:父母的相继辞世,是影响黛玉性格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影响着个体性格的形成。

如在一个富裕环境中长大的人来说,可能性格中就比较有优越感,而家庭的衰落就可能给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带来自卑感。

所以,林家的家道中落除了直接冲击着黛玉的心灵之外,还间接地影响着她爱情的成败,这反过来,又影响着黛玉性格的形成。

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

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

最后,直至为
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贴身丫鬟”——袭人:
《红楼梦》中袭人的形象在历代红学研究中具有极大争议,褒贬分歧极大。

评论者对她也颇有微词,甚至罗列罪状视她为小人、黑暗封建制度忠实的奴才而大加鞭策。

通过深入探究,我们发现,曹雪芹虽然客观地写出了她人格中的弱点,但总体上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她温柔贤淑、忍辱负重、仁至义尽,为自己规划人生并以自己的不懈努力追求着遥远的幸福。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是贾宝玉梦游警幻仙境时见到袭人的宿命。

花袭人原名花珍珠,宝玉听闻她姓花,遂取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阴晴”,为其改名为袭人。

自古以来,文学评论家对袭人的议论有好有坏。

好的方面是:处处表现温柔宽厚、忍辱负重、仁至义尽、谦虚谨慎的品性,是难得的贤良女子;坏的方面是:当面宽厚姐妹情深,背后暗算,工于心计,邀宠主子出卖姐妹,向王夫人告密致使芙蓉花仙子晴雯被逐。

但是从贾家上上下下、老老少少、主子奴才对袭人平时的为人处事来看,大家总体上对她是认可的。

“贾母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王夫人一口一个‘我的儿’,并且含着眼泪说:‘你们哪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还有薛姨妈对袭人“行事大方”的评价,王熙凤与袭人交谈称她是个“省事的人”,宝钗称赞她“倒有些见识”,那些奴才服役们无一不对她敬爱尊重,我们从这些语句描写中都可以看出,袭人所得到的尊重和认可,是大家发自内心的——袭人不是表里不一、口蜜腹剑的小人。

她看清世道,为自己规划人生,她与宝钗一样精明识大体,为了摆脱贫贱屈辱的处境,她努力追求人生目标。

但把她看成势力小人、黑暗封建制度的忠实奴才,当靶子打击则是对她的一种不公与偏见。

总结: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红楼梦中几个人物的性格,并且体会到了封建社会对人的毒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