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括事件方法与阿长与山海经资料

概括事件方法与阿长与山海经资料

概括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叙事件、所说道理、所言事物、所抒情怀综合地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

它要求在准确理解文章句、段、全文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全文的主要内容。

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

概括的表述一般要用陈述句,即肯定的判断句。

1、知道概括段意的要求。

(1)让学生知道概括段落大意要完整。

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反复强调的就是概括的段意要完整,不要把内容遗漏。

有些段落课文文字较长,但层次很清楚,不过,学生不容易把握住主要内容。

在这个情况下,可以先引导学生分层,概括出层意,理解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层意概括出段意。

(2)让学生知道概括段意要简要。

强调了完整,很多学生概括出的段意就变得冗长,罗嗦,做不到简明、扼要。

怎样让学生把握住“简要”呢?在教学时,要采用比较选择。

例如,让学生回答后,随机打出两种不同语句的段意,然后让学生比较,从而让孩子明白,概括段意时,要用简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交代清楚,交代完整,没有必要在段意中作详细的描绘。

这样指导后,再让学生依据这种方法,试着写几段的段意,学生慢慢地也就会举一反三了。

2、交给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A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B 摘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2)串连法(串连层意、句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段中无重点句,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3)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

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4)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

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5)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三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教给捕鱼的方法要比馈赠几条鱼重要得多。

”同样,教给学生方法要比传授的知识重要的多。

学生学会概括段意的规律和方法后,就能独立地学习概括段意,遇到困难也可以迎刃而解。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以记事、写人、状物、写景体裁为多,在教学中,把概括这几种体裁的段意的方法作为拓展的内容教给学生。

一般来说,写人的文章离不开记事,往往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反映人物的某一特点。

这两种体裁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把一个事情过程的意思,也就是每段内容意思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

因此,可以这样的模式来尝试概括段意:谁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

如外形、性能、用途等。

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

我设计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怎么样,再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完整。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

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

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的部分,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磁带、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起鲁迅,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谁来说说鲁迅?2、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

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

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

(背景音乐)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二、整体感知:1、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与《山海经》又有什么关系,让鲁迅对他有这样深的感情,让我们带着疑问速读课文。

2、说说阿长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生预设:无知、淳朴、善良、粗鲁……)3、师小结:总之,阿长是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三、拎出线索:1、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讨论: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

(随机板书: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四、精读买《山海经》部分1、我们知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从对阿长的憎恶到最后对她产生一生的敬意和怀念,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而促使鲁迅有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给“我”买《山海经》)2、轻声朗读课文19—29段,四人小组讨论把最能打动“我”的句子找出来,说说理由,写上旁批。

3、学生反馈预设:A、“过了十多天,……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出示幻灯(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心思观察的多么细致,对孩子的愿望多么体贴,为了满足孩子的正当愿望又是那样认真,郑重其事。

)a 、齐读这一句,最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是哪几个字?(三哼经)b 、一个文盲,但却能为“我”买来心爱的书,可见他是很关心“我”,在乎“我”的感受,正是从这三个字中,可以想象她都遇到了什么困难?(生想象,并指名说)c 、阿长为“我”买一本书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但他总是把痛苦六在自己心中,而把喜悦传达给我,哪位同学愿意用朗读把阿长的喜悦传达给我们?(生读——生评价——生再读——再评价)B、“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

”出示幻灯a 、此时,我的心情如何?程度有多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读)b 、如果换做是“我”的父亲或是母亲为“我”买来《山海经》会有这种感觉吗?为什么?c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生反馈)d 、师小结:正是因为这是令我念念不忘的书,而且是我一直不以为然的阿长为我买的,使我对他产生的新的敬意。

C、“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出示幻灯a 、齐读,为什么说长妈妈具有伟大的神力?b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一种体验?(生自由畅说)c 、到底是什么让长妈妈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呢?(善良、纯朴、关心孩子)d 、朗读指导e 、师小结:正是这种善良、纯朴的优秀品质,让制作粗拙的《山海经》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而且影响了我的一生,让长妈妈成了“我”最怀念的人。

五、情感升华出示幻灯:“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灵魂!”1、指导朗读2、此时你还听到了鲁迅怎样的心里话,请用自己的语言为课文换一种结尾。

(生练笔)3、小结:是啊,这样一个纯朴善良的人,怎不让人产生敬意和怀念呢!而这篇文章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了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福。

六、布置作业在鲁迅先生的眼里,长妈妈和《山海经》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这样讲,没有长妈妈就没有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所以,这四本书就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以至得到《山海经》后,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

1、隐鼠一事,文中出现了好几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发材料)教师读《狗·猫·鼠》的片断。

2、《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40多岁了,所以取名为《朝花夕拾》,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

希望同学们能抽出时间去读一读。

3、认真研读《阿长与山海经》里面的其他故事。

七、板书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空前敬意憎恶不耐烦新的敬意不大佩服买《山海经》怀念善良、纯朴、热心、关心孩子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附点评)唐山市第七十五中学袁庆国(原创作品,不经同意请勿转载)【教学目标】●词语积累。

●根据不同语段特点,采用不同方法品析语言,深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联系生活,读懂身边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放在运用多种方式品析语言。

难点在于作者对于阿长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预习检查:字词检查,为了把字词教学落实到实处。

二、选读三段文字,(大屏幕显示)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1读2写出阿长什么特点3文段是怎么表现阿长这个切切嚓嚓的毛病的,根据你对红字的理解,两个人一组来演示一下,说话需要有对象。

4表达了我对阿长怎么样的情感?板书讨厌。

总结:一个手指,就把人物的情态性格写得淋漓尽致。

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我们就能真实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运用演读,让学生去体验,在体验中领会语言的生动形象)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读1这段又写了阿长什么特点?作者这次是怎么表现的?一个大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长睡态的不雅。

我们主要是研究这个摆子,如果改成睡成一个大字有什么区别?(可以讨论)摆字表现了阿长好像是故意的,人为的,而睡字是无意的。

这里表达我对阿长怎么样的情感?不满意。

(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词语运用的妙处和背后渗透的情感)3.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

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

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读。

大家要注意这里的元旦,是指大年初一。

1我们先来研究这个情景,惊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惊异?惶急是什么意思?阿长为什么惶急。

2在大家想象这个情景,如果不能想象出来,两人可以比划一下这个动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