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精选)《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样的诗句,掩卷而思,是一幅极其凄美的画面。
我们今天的一切情感,古人都已经感受到了,也都替我们描绘出来了。
而这一切的源头,是这本略显古奥的《诗经》。
2. 《楚辞》屈原、宋玉等著《楚辞》代表了中国文人文学最早的辉煌成就,对于中国美学及中国文人的思想有持续的巨大的影响。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文义诗人,其《天问》中的反复追问,对于我们今天的航天和天文工作者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3.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季羡林说:“二十一世纪是儒家思想的世纪”。
不管怎么说,它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不读它就永远无法了解中国古代生活。
4. 《老子》李聃著老子五千言,字字玄机,渗透了无上的智慧,也道出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倾向。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著作。
据说,当代学者提出“宇宙的大爆炸说”时,他们在老子的“道”的思想中找到了哲学依据。
5. 《庄子》庄周著这是我全文抄录和诵读过的为数不多的书之一。
先不说其生死达观的思想,光是那汪洋恣肆、丰瞻华美的文字,就值得我们击节叩赏。
每当我背诵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庄子·逍遥游)这样的语句,我仿佛触摸到了中国散文的源头。
6. 《史记》司马迁著鲁迅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的“世家”和“列传”,是全书的精华。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史记》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更是一本文学著作。
读这本书之前读一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许会体会到史记中作者所倾注的深深情感。
7.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很奇特的现象,而这种风度成了一代代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
我一直把这本书当成古代的“微型小说集”来读。
8. 《颜氏家训》[北朝]颜之推著耕读世家治家的金科玉律,但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并非没有启迪。
9. 《唐诗三百首》识字的中国人,谁没有读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的诗句呢。
而这样的诗句,因为你的反复诵读而失去韵味了吗?没有,这就是唐诗的魅力。
10. 《宋词选》从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到兴国安邦的豪情壮志,宋词中有一个极为广阔的文学天地和思想境界。
宋词是适合于大声朗读的,不要为应付任何考试,去读读宋词吧!11. 《元曲选》元代散曲与杂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开创了中国戏剧的新局面,使中国戏剧与希腊古典悲剧、文艺复兴戏剧站到了同一高度。
12. 《菜根谭》[明]洪应明著俗语云:“咬得菜根,百事可作”,这是这本书得名的由来。
这不是一部逻辑严密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谈论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在一个浮躁的年代,读一读这样的句子有好处。
13. 《古文观止》上大学是我外公送给我的《古文观止》,至今仍放在我案头触手可及的地方。
外公送书给我的初衷是希望我能够学会写文言文,他固执地认为,这是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巧。
虽然我至今也没有学会,但我却从这本书中窥探到了一个博大的世界。
14.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即使有了电视电影,也有些书是不能取代的,比如说《三国》。
15. 《水浒传》[明]施耐庵著小时候,有多少人曾经可以完整地背下一百零八将的座次与外号?16. 《西游记》[明]吴承恩著相信不会没有人没看过这本书吧。
如果看过,再看一遍。
17. 《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著历史的另一种解读方法。
18. 《红楼梦》[清]曹雪芹著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没读过《红楼梦》的中国人,不能说你曾经读过书。
19.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很优美的文字,很奇诡的想象,很缠绵的故事。
20.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最高成就。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21. 《鲁迅选集》鲁迅著在中学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是选得最多的,有太多的理由这样做。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我们能拥有鲁迅是幸运的,他的文章永远值得一读再读。
22. 《家》巴金著“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同时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揭示了封建旧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自由的追求和探索。
23. 《骆驼祥子》老舍著老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我喜欢他幽默亲切的语言,朴素自然的风格,也伤痛他的遭遇。
祥子从一个勤劳壮实的劳动人民最终堕落到吃喝嫖赌的过程也许要归因于他的那个社会,但在现实当中,如何面对一次又一次梦想的破灭,是放弃还是坚持,却是我们读这本书可以思考的问题。
此外,老舍的散文是现代作家中最具可读性的散文之一。
24. 《边城》沈从文著沈从文是中国作家中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位。
我认为,沈从文是中国的川端康成,沈从文的湘西就象川端康成的伊豆,你可以说它原始,可以说它野蛮,但你也不得不承认,它很美。
25. 《雷雨》曹禺著《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迄今为止无法逾越的高峰。
如果说,戏剧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冲突”的话,那么,这种“冲突”在《雷雨》中达到了极致。
两个家庭8个人在一天内发生的事情,却包含了过去的恩怨,不但有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
剧本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简炼含蓄,潜台词极为丰富。
26. 《围城》钱钟书著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前前后后一共看过二十多遍。
我一直认为这是中国最值得玩味的一本小说。
中国式幽默与西方式幽默相结合的典范,每个读者都可以在方鸿渐的身上找到子。
书中刻画每个人都神形毕现,如在目前,让人在忍俊不禁之后又感慨颇深。
《围城》把人写透了,也把世界也写透了。
27. 《京华烟云》林语堂著“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古今文章”的林语堂,其驾驶英语的能力让美国人也叹服不已。
本书“浮生若梦”的主旨直承庄子,是一本很有哲学意义的小说。
如果可能,可以阅读这本书的英文版。
28. 《倾城之恋》张爱玲著张爱玲是真正的才女,她的文章很女性,但比当今流行的小女人文章却要大气的多。
她的譬喻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比如,“今晚的月亮,像洇开在朵云轩信笺上的一滴眼泪。
”这样的句子让人过目不忘。
29. 《顾准文集》顾准著我们有本土知识分子偶像了。
因为,在一个动乱的年代,顾准坚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
30. 《傅雷家书》傅雷著傅雷可以是享誉世界的大翻译家,也可以是一个普通的父亲。
在这本书中你可个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
由于傅雷本人广泛的兴趣和渊博的知识,所以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又由于这是写给他自己儿子的作品,所以读起来亲切自然,没有任何故意说理的做作。
31. 《城南旧事》林海音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本书,是和一首歌,一部电影联系在一起的。
细腻、感伤,如老歌,如黑白电影。
32. 《舒婷的诗》舒婷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都是中学已经接触过的篇章。
很多当代年青人爱诗是从舒婷开始的。
舒婷不仅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也是一个很出色的散文家。
33. 《平凡的世界》路遥著茅盾文学奖作品。
农村来的同学读起来可能会感觉更加亲切,也更容易理解孙少平的感受。
早逝的路遥也许会因为这本书而不朽。
34. 《我与地坛》史铁生著双腿瘫痪的史铁生写的东西却并不悲观,相反,有一种静观世界的睿智和达观。
我搜集了他的几乎所有作品。
《我与地坛》是他比较早期的作品,其中关于母亲的章节催人泪下。
自此,有人把地坛叫做史铁生的地坛。
35. 《文化苦旅》余秋雨著成名后的余秋雨表现让人失望,但我永远怀念1990年,余秋雨决定走出书斋,一个人背负着文化出行的情景。
这决不仅仅是一本游记,作为文化学者的余秋雨眼中的名山大川不仅仅是常人眼中的山水,而是山水背后丰富的人文内涵。
从此以后,中国文学当中有了一个新的名词:“文化大散文”。
36. 《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王小波是又一个早逝的天才的明证。
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他的成就是多元的。
特别是他的杂文,有人把他比作当代的鲁迅。
37. 《长恨歌》王安忆著茅盾文学奖作品。
据说,王安忆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勤奋的作家,但我认为,如果她写得少一些,恐怕会好一些。
《长恨歌》是她沉积了多年的潜心之作,果然不同凡响。
其中关于“上海弄堂”的描写让我想起《巴黎圣母院》,是真正的小说家的语言。
38. 《丑陋的中国人》柏杨著如果没有柏杨,中国人的性格中可以删去勇气和自省这两种缺陷。
39. 《三毛文集》三毛著不知道在今天的中学生当中,三毛是不是还一样流行。
与很多的流行作家不同,三毛的散文里其实有着很浓厚的哲学底蕴,因为她本来是学哲学出身的。
这也就导致了她散文的深度。
而且,她的散文的确好看。
40. 《李敖文集》李敖著“中国五百年来白话文的前三名:李敖、李敖、李敖。
”这是李敖自己说的,但你看过他的作品,也许你觉得这不完全是狂妄。
他是真正的骂战大师,而骂人出彩是文字的最高段位。
第三部分:外国文学41. 《圣经故事》《圣经》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源头,不了解它,就很难真正了解西方文化。
《圣经》原文的国内译文比较呆板,因此,不妨读读《对经故事》。
42. 《荷马史诗》[古希腊]荷马著《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化的另一个源头,也是古希腊文明留给世界的最伟大的遗产。
特别推荐由傅东华译的《伊利亚特》和由杨宪益译的《奥德修纪》,两部译著都非常传神地表达了希腊古诗的朴素与单纯。
43. 《堂吉诃德》[西班牙] 塞万提斯著俄罗斯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评价:“在欧洲的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与滑稽,悲剧性与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作为一本400年前的小说,结构有些松散、情节略显拖沓,但它的优点更多。
44. 《莎士比亚戏剧集》[英]莎士比亚著莎士比亚和歌德被公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他对人物心理的深入探索和语言的华美灿烂也使一代代的读者陶醉。
如果你想丰富自己的语言,或者为使你的文学鉴赏能力超越一般水平,想选择一部反复精读的书,莎剧都是最佳选择。
特别推荐朱生豪的译本。
45. 《鲁滨逊漂流记》[英]丹尼尔·笛福著小说的魅力在于,把一段明显虚构的故事写得像作者亲身经历的自叙那样具体、逼真、可信,这一点比现代武侠小说里动不动就有的奇遇强多了。
本书是一曲人的生存能力的赞歌。
本书的另一个主旨是:“不管人类社会多么不尽人意,人也决不可能孤独的生存,我们需要人群。
”46. 《大卫·科波菲尔》[英]狄更斯著作者狄更斯说,“大卫·科波菲尔是我最疼爱的孩子。
”这本书中表现了作者以深刻的漫画笔法勾勒人物形象,探测人物灵魂的超常能力。
他幽默的语言也属世界一流。
47. 《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著“别以为我穷,我不漂亮,我就没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