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一柱练习二、基础平面图目的:熟悉探索者软件TSSD的菜单结构,初步了解轴网、柱子、梁线、基础的绘图方法。
准备工作:新建一张图形。
一轴网1. 建立矩形轴网菜单:TS平面→轴网→矩形轴网(轴网→矩形轴网)图 1 矩形轴网对话框如果用户不是初次使用TSSD矩形轴网,程序出现提示:生成方法: 1.生成新数据/2.编辑旧数据/3.使用旧数据<1>:回车程序进入到图1所示对话框,在下开中加入3*6000,左进中加入2*6000,点取确定按钮,对话框消失,命令行提示:点取轴网定位点/B-改变基点<退出>:点取轴网插入点这时,屏幕上出现图2所示轴网。
2. 轴网标注菜单:TS平面→轴网→轴网标注(轴网→轴网标注)在菜单上点取命令后,命令行出现以下提示:拾取预标轴线一侧的横断轴线[拾取点靠近起始编号]<退出>: 选P1点轴线输入轴线起始编号<1>: 回车拾取预标轴线一侧的横断轴线[拾取点靠近起始编号]<退出>: 选P2点轴线输入轴线起始编号<A>: 回车拾取预标轴线一侧的横断轴线[拾取点靠近起始编号]<退出>: 选P3点轴线输入轴线起始编号<1>: 回车拾取预标轴线一侧的横断轴线[拾取点靠近起始编号]<退出>: 选P4点轴线输入轴线起始编号<A>: 回车拾取预标轴线一侧的横断轴线[拾取点靠近起始编号]<退出>: 回车标注好的轴线如图2所示。
图2矩形轴网标注在系统的缺省情况下,轴线将被显示成点划线,如果您在绘图中经常要捕捉轴线交点,可以通过点取点划开关命令,把轴线临时显示成实线;在出图前,再用点划开关命令把轴线变成点划线。
二建立柱网1. 方柱插入菜单:TS平面→柱子→插方类柱(柱子→插方类柱)在菜单上点取命令后,出现图3所示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图3中的数据,然后点取区域按钮,这时命令行上出现提示:图3方柱插入对话框点取柱插入区域第一角点<退出>: 图4中P1点取柱插入区域第二角点<退出>: 图4中P2生成如图4柱网。
图4方柱插入及标注2. 柱集中标注菜单:TS平面→柱子→柱集中标注(柱子→柱集中标)在菜单上点取命令后,出现图5所示对话框,输入柱子相关的标注数据后,点取确定按钮,这时命令行上出现提示:图5柱集中标注对话框点取要标注的点: 图4中P3点取文字位置<退出>: 图4中P43. 柱详图菜单:TS构件→矩形柱截面(柱子→矩形截面)图6矩形柱截面对话框首先利用AutoCAD 中的Erase 命令擦除图 4中P5处的柱子,然后点取菜单。
在菜单上点取命令后,出现图 6所示对话框:填写好相应的数据,并关闭编号和轴标选项后,点取OK 按钮,命令行出现以下提示:请选择图形插入点: 图 4中P5至此,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TSSD 软件中轴网和柱子的功能,下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TSSD 中的梁线绘制功能。
三 布置地梁1. 轴线布梁菜单:TS 平面→梁→轴线布梁(梁平面→轴线布梁)在菜单上点取命令后,在屏幕的左上角出现双线绘制控制框,按图7设定好梁线的绘制参数;同时命令行提示:图 8绘制地梁窗选轴线交点的第一角<退出>:点P1 另一角 /D-多边形<退出>:点P2 窗选轴线交点的第一角<退出>:点P3 另一角 /D-多边形<退出>:点P4 窗选轴线交点的第一角<退出>:点P1 另一角 /D-多边形<退出>:点P5 窗选轴线交点的第一角<退出>:点P6 另一角 /D-多边形<退出>:点P4 窗选轴线交点的第一角<退出>:回车绘制好的地梁见图 8。
2. 梁柱取齐菜单:TS 平面→梁→梁线偏移(梁平面→梁线偏移)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梁线偏移命令,使绘制好的地梁与柱子的外边齐平。
我们先来看一下图 9中修改最左侧梁的过程,点取菜单后,出现以下提示:选择要偏心的一根梁<退出>:选择对象: 点P1另一角点: 点P5图 7 连续轴线布梁选择对象: 回车输入偏移距离[光标位置决定方向] /或点取对齐点<退出>:柱边的P7点(或将当前光标移动到梁线的左侧,然后输入125—即梁的偏移距离)图9偏移地梁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把其他上、下、右侧的地梁移动到和柱子齐平的位置上。
至此,地梁的布置工作已经完成,下面我们先进行基础的计算,然后再进行基础绘图。
四基础绘制1. 基础计算菜单:TS构件→构件计算→基础(基础→基础计算)点取菜单后,出现图10对话框,填写好相应的数据后,点取基础计算按钮,进入到图11所示的基础计算结果对话框,继续点取绘图按钮,进行基础的详图绘制。
图10基础计算图11基础计算结果2. 基础平面详图首先出现的是图12所示的基础平面详图对话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再一次调整计算结果,然后点取OK按钮,命令行出现提示:图15中Pa从而完成基础平面详图的绘制。
这时,程序会自动进入到基础剖面详图的绘图中去。
图12基础平面详图3. 基础剖面详图图13基础剖面详图基础剖面详图的对话框如图13所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再一次调整计算结果,然后点取OK按钮,命令行出现提示:: 图15中Pb从而完成基础剖面详图的绘制。
接下来我们进行基础的平面布置。
4. 布基础平面菜单:TS平面→布独立柱基础(基础→布柱独基)点取菜单后,出现图14对话框。
输入相关数据后,点取单点插入按钮,命令行提示:请输入基础中心点<退出>: 图请输入基础中心点<退出>: 回车或点取区域插入按钮,命令行提示:<退出>: 图15 Pm请输入另一角<退出>: 图15 Pn请输入一角点<退出> 回车:图14基础平面对话框再次执行布柱独基命令,将绘图开关中的尺寸项关闭,按照插入“P1点基础”相同的方法,插入其他P2~P0基础的工作已基本完成。
图15基础平面图五完善基础在我们的基础平面图上,基础还没有在地梁处断开。
现在,我们就利用TSSD提供的工具对这张图形进行完善:1. 选层显示菜单:TS工具→其他工具→选层保留(其他工具→选层保留)点取菜单后,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选择要保留显示图层上的实体<全部显示>: 选基础和梁线这时,图形上只显示了梁线和基础,我们就可以很方便的对基础进行剪裁处理了。
图16基础剪裁2. 基础剪裁菜单:TS工具→实体工具→交点剪裁(实体工具→交点剪裁)点取菜单后,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选择要修剪的对象>/投影(P)/边(E)/放弃(U): 地梁间基础线再对所有的基础进行剪裁之后,我们再用选层保留功能,不选取任何实体而直接回车,这时所有图层上的实体均会被显示出来。
至此,我们的柱、基础平面图就已经绘制完毕了,绘制好的图形可参照x:\TSSD14\Sample\exam1.dwg。
如果您没能达到图中的绘制效果,请您在反复练习本课程提供的内容,或直接与我们公司取得联系。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练习,是您对TSSD软件中轴网、柱子、梁线、基础的绘制工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后续的几个练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了解TSSD的结构绘图方法。
练习三梁、板平面图目的:深化TSSD的计算机结构制图概念,初步了解楼板、钢筋、文字的绘图方法。
准备工作:打开x:\TSSD14\Sample\exam2b.dwg。
一.绘制梁线图17梁线布置图1. 绘制主梁菜单:TS 平面→梁→轴线布梁(梁平面→轴线布梁)通过上一个练习,我们已经对TSSD 的梁线绘制命令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现在,我们首先使用轴线布梁的命令来绘制主梁。
点取菜单后,先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填写好梁的绘制参数,同时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窗选轴线交点的第一角<退出>: 图 17 中P1点另一角 /D-多边形<退出>: 图 17 中P2点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图形上有轴线的部分都已经布置上了梁线。
下面,我们来加一些次梁;为了方便定位,我们首先添加两条辅助轴线。
2. 辅助轴线菜单:TS 平面→轴网→添加轴线(轴网→添加轴线)点取菜单后,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拾取参考轴线<退出>: 图 17 中P3点输入新轴线的偏移距离<退出>: 3000回车输入轴线编号<无>: 1/A 回车拾取参考轴线<退出>: 图 17 中P4点输入新轴线的偏移距离<退出>: 3000回车输入轴线编号<无>: 1/B 回车拾取参考轴线<退出>: 回车通过以上的操作,我们已经添加了2条辅助轴线:1/A 轴和1/B 轴。
下面,我们通过这两条轴线形成的交点,来添加次梁线。
3. 绘制次梁菜单:TS 平面→梁→画直线梁(梁平面→画直线梁) 点取菜单后,先按图 19填写好梁的绘制参数,同时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点取梁线起点<退出>: 图 17 中P5点点取梁线终点<退出>: 图 17 中P6点点取梁线起点 U-回退<退出>: 图 17 中P7点点取梁线终点<退出>: 图 17 中P8点点取梁线起点 U-回退<退出>: 回车 现在,所有的梁线均已绘制完成,梁线相交部分已有程序自动处理好。
但柱子内还有一些梁线穿过,我们可以通过交线处理命令来进行修正。
4. 交线处理菜单:TS 平面→梁→交线处理(梁平面→交线处理)点取菜单后,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用窗口选择要进行交线处理的区域:窗口第一角<退出>: 图 17 中P1点另一角<退出>: 图 17 中P2点开始[交线处理],共选择了梁[墙]线28根。
交线处理完毕!命令执行后,会把柱子里面的梁线全部清除。
图 18轴线布置主梁图 19单段画次梁图20梁集中标注5. 梁集中标注菜单:TS平面→梁→集中标注(梁平面→梁集中标)点取菜单后,程序进入图20对话框。
调整好输入数据后,点取OK按钮,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请选取标注对象<退出>: 图17 中P9点点取文字位置<退出>: 图17 中P0点绘制好梁线的图形见图17。
6. 梁板剖面菜单:TS工具→常用符号→梁断面号2(符号→梁断面号2)点取菜单后,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请选择一条边<退出>: 图21中P1请选择另一条边<退出>: 图21中P2请输入梁板标高差: 120 回车请选择一条边<退出>: 回车图21梁剖面图这时,我们已经将图形左上角的楼板下沉了1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