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后
劲,都取决于包括科学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地不断提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需要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能工巧匠,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广大民众是基础和支撑。
没有公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大军,难以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实力。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加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基础在公民科学素质。
创新型人才深深植根于综合素质高、科学素质好的国民群体之中,植根于激励有章、赏罚得法的良好体制机制环境之中,如果没有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具有较高科学素质水平的宏大公众群体,就不可能形成创新型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知
识需求,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利于促进科普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广大群众充分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有利于培育理解支持创新的优秀
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强
大的精神动力。
(摘编自《公民科学素质也是核心竞争力》)
材料二:
本课题组针对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答题的方式,题目包含三个领域:
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能力。
调查结果如下:
各地区分领域答对率
(资料来自《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研究报告(2015-2016)》)
材料三:
科学素质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
在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在当前是一个紧迫任务。
2011年,日本发生的9.0级强地震引发核泄漏事故,
在我国公众中掀起了一场抢购食盐风波,这凸显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紧迫性。
而2007年广东和海南等地“吃了得香蕉黄叶病的香蕉会得癌症”的谣传传闻满天飞,致使香蕉价格不正常地大幅下跌,蕉农损失惨重。
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显然是一个
重要因素,一些人理所当然地相信了缺乏科学依据的谣传。
(摘编自《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紧迫任务》)
材料四:
新时期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问题和挑战依然严峻。
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水平普遍较低,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发达省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远高于中部和西部省份;城镇居民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远
高于农村居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妇女和少数民族是最薄弱的短板。
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不高,基础条件薄弱,发展不均衡,机制体制不健全,科普能力发展不平衡。
科普产
业弱小,科普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脱节。
科普经费投入不足,各级财政投入偏低,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
(来源同材料一)
5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与调查的各省市公民在三个领域的答对率都超过了60%,答对率较高的是北京市和陕西省。
B.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能力三个领域中,参与调查的各省市公民的答对率都呈依
次递减的趋势。
C.从参与调查的公民来看,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呈正比例关系:科学知识越丰富,科学思
想就越突出。
D.图表可以反映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省市,其公民的科学素质整体高于经济发展程度
较低的省市。
5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后劲,提升我国
国民的科学素质迫在眉睫。
B.当前,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需求,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这会影响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C.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虽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公民的科学素质普遍偏低、城乡之间与区
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且目前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
D.我国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高于农村居民,这说明在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上,城镇的科
普经费投入足,各级财政投入多。
59.材料一和材料三都阐述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迫切性,但角度有异,请分别加以概括。
【答案】
57. D
58. B
59.材料一从对国家的影响这一角度来阐述,分别阐述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对加快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材料三从对个人的影响这个角度来阐述,认为科学素质会影响到公民个人的生活,并举了生活中的两个事例从反面加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