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营销策划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随着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民众享受到这种公共福利。
有些省的博物馆观众增量达到免费开放前的数倍。
观众结构也呈多元化趋势,其中低收入群体、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等观众群体明显增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博物馆也开始注重通过现代化的工具提升自身的形象。
近些年,大多博物馆建立了官方网站,权威发布资讯。
不少博物馆通过微博认证,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建设微型博物馆,及时向观众传递信息,与观众形成良好互动。
随后,微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微信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改变了一向给人以严肃、古板印象的博物馆,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本文主要探究微信公众号对博物馆宣传工作的重要影响,归纳出对博物馆微信营销策划的几点建议。
一、微信发展历程及微信营销概述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XX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
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
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经过五年的发展历程,微信从最初的社交通讯工具,成长为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商业的平台,微信活跃用户已突破6.5亿。
20XX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中显示,超过九成
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
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
微信用户中男性占近七成,男女用户比例约为2∶1。
在职业分布中,企业职员占比超过四成,个体和自由职业者排名第二,其次为学生
和事业单位人员。
拥有20XX年轻人的目光。
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扩大
了博物馆的受众面,用户使用微信平台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
互联网,就可以通过微信了解展览,进行虚拟参观。
当用户对某些
内容感兴趣就会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带领朋友“走近”博物馆,
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关注博物馆。
实现意见领袖的功效。
意见领袖最早是由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最初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
影响的活跃分子。
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
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意见领袖常常是追随
者心目中价值的化身。
微信基于语言、文字作为载体而进行个体、
群体交流,表达方式呈现出鲜明的私语化特征。
在小范围内形成优
势意见,经过转发,聚合成一种意见环境,就形成了一个个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拥有众多的好友和较大范围的信息发布能力。
博
物馆微信公众号如果成为这样的意见领袖,在吸引更多用户加入的
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布资讯,传递正能量信息,对追随者产生
影响力。
三、以辽宁省博物馆为例的微信营销策划案例分析
1.案例一:“辽博新馆参观攻略”
这是服务类的微信营销策划案例。
辽宁省博物馆搬迁至距离市
中心较远位置之后,交通、餐饮等相关配套不够便利,很多观众对
此表示不解。
为了保留观众对辽宁省博物馆一如既往的热情,微信
公众平台策划了一期“辽博新馆参观攻略”的专题推送。
这期专题
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出发,详细描述了观众到新馆参观的交通路线、停车指南、物品寄存、前台咨询、最佳参观路线、益智互动体验、餐饮、纪念品、各类标识等内容,还配上贴心的图片和指引,
让观众可以感受到博物馆的暖暖爱心和细致周到的服务。
很多第一
次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就是完全按照这份攻略游览博物馆的,对这
条微信非常满意。
这类微信营销主打服务功能,让观众深刻体会到
博物馆的服务功能不会因为距离而改变,反而会采用更多的方式为
观众提供便利服务。
很多用户转发此条微信,因为对观众来说微信
里的信息长期实用,很有价值。
2.案例二:“在我身边——辽博新馆试开馆一周年纪念照片集
结令”
这是情感类的微信营销策划案例。
辽宁省博物馆新馆经过一年
的试运行,观众人数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这与新馆本身的吸引
力和宣传推广工作是分不开的。
值此新馆试开馆一周年之际,微信
公众号主打感情牌,策划推出“在我身边——辽博新馆试开馆一周
年纪念照片集结令”专题推送。
这期专题的开头写道:“这一年中,在这个有我有你的地方发生了很多故事,有很多值得珍藏的瞬间,
让千言万语化作一幅幅充满记忆的图片,在分享中见证辽博的成长吧!”通过这段煽情的文字号召大家把曾经在辽博新馆定格的美好
瞬间发给公众号参与分享,同时会有一份礼品送出。
在这期微信营
销策划中,用感情牌和价值牌来吸引用户,获奖的照片分几期发布
在微信公众号上,可以和大家一起欣赏与回顾。
辽博微信公众号充
分发挥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了用户对新馆的
关注度。
3.案例三:“我是辽博流动博物馆宣展车,我为自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