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中国这些变化将远超你的想象!(深度好文)导读本文作者从十个方面解析10年后我国的经济增长趋势和产业格局变化,深入剖析大众消费能力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后的生态系统情况,非常值得一读!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经济以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从1978年到2013年,中国实现了年均9.8%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人均GDP实际增长17倍多。
发达国家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一个人终其一生实现的生活水平改善程度,英国只有56%,美国大约为1倍,日本也仅为10倍,而中国这一指标超过历史上任何国家。
人们曾经见证过东亚经济奇迹,而中国经济奇迹是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以这么快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地发展,这一事实举世公认。
可以讲,再过十年,中国的变化将远超你的想象!1消费十一国庆长假期间,平日精打细算的人们吹响了“买买买”的号角,朋友圈开始被旅行、血拼、聚会等各种照片不断刷屏。
这清晰刻画了中国消费的崛起。
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继续提升,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
来自投资人士和经济学家的预言正在被逐渐证实:中国消费大潮正在迅猛来袭。
“中国现在正处在从世界工厂往世界市场转化的过程中。
”弘毅投资董事长赵令欢直言不讳,他列举了一组令人咋舌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仅在2014年中国各种消费占全球的比重是惊人的:智能手机全球34%的消费在中国,钻石首饰全球12%的消费在中国,在线游戏是18%,连巧克力也占全球消费的2%。
“经济低迷,我们担心消费下滑,但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旅游团都变成了全球采购团,大家还在呼唤更多卫生、安全、健康的食品,呼唤着更多、更好的服务。
这些旺盛的需求在今天还得不到满足。
这就是投资的机遇。
”赵令欢透露,最近三五年弘毅80%以上的投资在服务、消费领域。
一份来自华创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如以人口峰值在46岁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消费支出的峰值点,2015-2025中国将迎来45-49岁消费人口高峰。
报告指出,“Y一代”(1980-2000年出生人群)和“她消费”正成为消费群体的中坚力量。
“Y一代”(1980-2000年间出生的人群)整体占比目前我国人口的30%,80后注重生活品质,90后属于主动型消费,均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和超前消费意愿。
同样的,在互联网时代,女性消费群体与分享精神对消费的促进效应被不断放大,引发了万亿级的女性消费产业。
在消费大潮汹涌来袭的当下,跨境电商正进一步火爆,资本输出与国外优质商品的进口正成为消费投资市场的两大热点,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买全球商品同样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实现。
值得关注的是,有钱有闲的服务消费正在到来,中国居民商品的消费支出中医疗护理、娱乐、金融服务保险占比在未来将不断攀升。
消费者正在进入“以收入换取闲暇”的阶段,与闲暇相关的服务、娱乐、体验式消费刚刚起步。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透露,如果未来十年中国消费保持稳定上升的势头,到2025年消费支出规模将扩大到10万亿美元以上(以目前价格水平测算),国外消费品制造业有望从中受益。
2人口在过去200年,特别是最近30多年来,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在1820、1950、1980和2013年分别是35.0%、21.8%、22.1%和19.0%,总体上在大幅下降。
即便是在1950~1980年,增长幅度也只有0.3个百分点,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中国的人均寿命从约40岁延长到近70岁。
相比之下,1980~2013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下降了超过3个百分点,下降速度是前30年上升速度的10倍。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总人口为13.6亿人,当年出生人口为1687万人,死亡人口为977万人。
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比2005年提高4.97个百分点;0到14岁人口占比为16.5%,比2005年下降3.77个百分点。
从这一组数字,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判断:中国在数量上依然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出生人口高于死亡人口;老年人口比例快速提高,0~14岁人口快速减少。
这就是中国人口在一段时期内的状态:数量依然可观,但老龄化加速提高,青少年人口迅速减少,人口结构已经发生值得警醒的重大变化。
一位资深人口专家在布鲁塞尔称中国低于预期的生育率将会导致其人口数量在接下来的十年内达到峰值,这将成为决策者在规划国家发展蓝图时需慎重考虑的因素。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说,中国人口将会在2025年达到14.13亿的峰值,而到2050年中国人口数量却会比现在还低。
基于这些预测,如何保障劳动力持续供给以实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专家们表示忧虑。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中国人口在2014年底达13.7亿。
张车伟团队预测在2025年达到峰值后,中国人口将可能在2050年左右降至13亿。
但张车伟同时表示,尽管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在2013-2030年间将基本保持稳定。
他的团队发现,中国在2013年至2030年间的年劳动力供给量将会保持在1.493万至1.698万间浮动。
但到2030年,中国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也会持续提高,尤其是研究生毕业人数会不断增加。
张车伟说:“我们相信,尽管面临挑战,但如果有合理的政策组合,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会保障这个国家至少十年的中速经济增长。
”欧盟委员会官员JorgPeschner称,中国与欧盟都面临着同样的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挑战。
他说:“人口红利为之前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中国和欧盟现在必须转向提升生产力红利来维持经济发展。
”柏林自由大学政治经济系退休教授GuntherSchmid警告说,如果中国发展政策还依赖如劳动力等低成本战略,中国将会陷入困境。
3房子过去20年,在经济快速发展、宽松的货币环境及旺盛需求下,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国内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约11倍,2014年达到12.1亿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长29倍,2014年达9.5万亿元。
商品房二十年累计销售面积达112亿平方米,竣工面积达105亿平方米。
然而,无论中国的房价怎么涨,总会有一些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房地产市场马上崩盘的声音。
普通购房者惧于这些声音迟迟不敢下手,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房花费了自己大半生的积蓄。
事实上,如果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十年后中国最便宜的东西有可能就是房子。
说十年后房子便宜,是相对人均收入而言的,比如现在人均月收入是3000元、房屋均价是每平方8500元,而十年后人均月收入是1万元时,房屋均价可能是每平方12000元,相对而言,房屋的价格当然比现在便宜多了。
对比古今中外房价,中国现在的房价处在房价最高时期,以目前的房价,一个年收入8万元的家庭,全家不吃不喝整整15年才能买得起一套100平米的三居室普通商品房,这个代价是非常高的。
房价如果继续上涨,社会各方面都无法承受,既然无法承受,房价就失去了上涨的动力,也就是说一些地方现在的房价,相对老百姓的收入来说确实已经到顶了。
那些目前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持续吸引外来人口流入,是促使房价不断走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随着区域经济开发步伐的加大和产业资本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经济发达地区的总人口在十年内会出现此消彼涨的趋势,2010年开始的“用工荒”已经是一个苗头,预计十年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外来人口将会是负增长的趋势,人口的负增长当然会导致房屋需求减少,进而促使房价下降。
此外中国社会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再过十年,中国社会将会更加衰老,年轻人将成为“稀缺”一代,对房屋的需求将会大幅度降低。
4现金80年代中期,50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还是很值钱的。
可现在50元算什么呢?假如你现在有1000万元人民币,你以为你就可以退休吗?如果你把这1000万存银行里,10年后可能只相当于现在的几百万,或许之后还会继续贬值,如果贬值的速度很快,那么只靠储蓄显然是不保险的。
目前M2增速是13%,社会财富年增值官方数据是7%(GDP),扣除地方虚报的水分也许只有6%左右,13%-6%=7%,这大概就是中国的真实通胀率。
100元钱,连续乘以10个93%,就是10年后的购买力,你算出来了吗?相当于今天的48.4元。
这种计算的前提,是不爆发经济危机。
我们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后,中国执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M2增长为27.7%(当年GDP增长8.7%),也就是说这一年的真实通胀率大约是19%,现金的购买力理论上一年就打了个8折。
所以,持有大量现金是非常危险的。
即便你做银行理财产品,也低于7%的年收益,相对于7%左右的真实通胀率,你的财富还是贬值。
资金量大的可以做信托,达到10%年收益,但如果借钱的企业破产了呢?这个风险显然非常高。
5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进入传播领域对传统媒体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
根据Editor&Publisher的最新研究:大约1/3阅读在线电子新闻的用户对传统媒体失去了兴趣,电视收视率下降了35%,广播收听率下降了25%,报纸购买率下降了18%。
新媒体传播已经越来越被客户、用户所重视,传统媒体如何顺应全媒体时代,如何在粉丝经济下立足并发展,交互性是关键。
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研究如何快而全地完成到达率、实现转化率,这是当下传统媒体面临的最大课题。
于是很多传统媒体开始争相开设订阅号、服务号、微博、电商,想通过抢占新媒体一席之地,为日后分一杯市场之羹铺好道路。
报纸、杂志在这种洗牌的年代、颠覆的年代,能活下来的肯定是少数。
所以,如果你投资传媒股,需要瞪大眼睛看清楚了。
凡是机制陈旧的,即便讲了“新故事”,最终也将是浮云。
6地产开发商虽然大城市中心区房价会持续跑赢通胀,但开发商的好日子结束了。
未来10年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是残酷的挤压“过剩产能”时代。
过去10年眼睛长到头顶上的从业人员,将开始体会到传统媒体所经历的痛苦,绝大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会死亡,7成左右的从业人员需要转行,大量的高管、中层将从“锦衣玉食”的层面,“沦落在风尘”。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CNBC财经电视台采访时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此前疯狂膨胀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现在走到了“转折点”,供应量将超过需求量。
如今的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大鳄争食的时代,中小房企的生存境遇愈发艰难。
随着行业集聚程度的进一步深入,相对于规模越做越大的大型房企,中小房企的处境可谓“凄凉”,对外,在拿地、销售等方面要面临大房企的激烈竞争,对内,融资、转型等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虽然2014年底市场出现翘尾行情,但是从2014年全年市场表现来看,房地产行业的境况显然已经大不如从前,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全年同比降幅近8%,销售均价同比跌幅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