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四讲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人类文化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为地位。

如果说,不懂得基督教就很难对西方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么,要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懂中国古代宗教。

中国古代宗教所包甚广,从远古时代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夏、商、周时期的天帝崇拜、祖先崇拜;从长期以来存在于民间的尊天、祭祖、拜鬼神,到汉魏以后广为流传的佛道二教,凡此均属中国古代宗教。

一提起宗教,不少人很容易把它与求神拜佛、烧香叩头等联系起来。

其实,烧香礼拜、祭祀祈祷作为一种行事仪轨,固然是宗教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除了这些外在的表现形式之外,宗教还有其更深刻的内在蕴涵。

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religare。

religare有“联系”之意,故“宗教”之本义,是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

所谓“神”,是某种被神秘化了的超自然力量,如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佛教中的佛、菩萨等。

宗教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盲目信仰和崇拜,这使得它与象征人类文明之理性、理智是对立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说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呢?在人类之初,由于智力水平极度低下.最早的原始人尚不能把自己与自然界、动物界区分开来,后来,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和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始人渐渐能够把“人”作为一个“类”同自然界、动物界区分开来,进而逐渐产生了“人类”的意识。

当原始人能够把“人类”同自然界、动物界区分开来并逐渐萌生自我意识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抽象出一个与“人类”相对立的“神”,并祈求它的赐福与保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宗教根源于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意识。

”费尔巴哈这里所说的“意识”,不是指那种某些动物乃至植物也有的自我感知或感性的识别能力,而是指对自身的本质及自身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意识,用费尔巴哈的话说,是“将自己的类,自己的本质性当作对象”的意识,这种意识严格地说是一种自我意识。

这种自我意识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宗教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宗教在其往后的发展过程中,更与各种文化现象结下了不解之缘。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几乎所有的文化形态都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但那些直接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无不打上了深刻的宗教印痕,就连那些作为各个时代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制度、法律思想、道德规范等,也深受宗教的制约;至于宗教对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社会心理、文化特征的影响,就更是无处不在、难以尽说了。

以古代中国哲学为例,它所探讨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在相当程度上是中国古代宗教“天神”观念的继续和发展。

不言而喻,如果对中国古代宗教一无所知,如果对中国古代宗教中“天神”观念之内涵及源流迂变毫不了解,那就很难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蕴涵和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向来以儒家学说为主流,而儒家学说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伦理哲学,其最核心的思想是“孝”。

“孝”既包括对还活着的父母的赡养、孝敬,又包括对已故先人乃至祖宗的孝敬和祭祀。

这种“慎终追远”的传统,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宗教祖先崇拜的继续和发展。

如果对中国古代宗教中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缺乏起码的了解,那就很难较深入地去理解和把握以“孝”为基石的儒家伦理哲学。

宗教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治中国古代文学史者首先要碰到的一部著作就是《诗经》。

《诗经》中的“天”随处可见,既有赞颂上天的,更有怨天、骂天的。

此中之“天”代表什么,有何意蕴,为什么要骂天,凡此等等,《诗经》的读者、研究者们至少应略知一二,而要做到这一点,不能不了解中国古代宗教。

一些长期从事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学者,更懂得了解中国古代宗教的重要性。

因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们深切地体会到,不懂得中国古代的宗教活动及其有关仪式,对于许多原始舞蹈、洞穴壁画等,就很难搞清楚它的真实意蕴和创作动机。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古代的许多文化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中国古代宗教的影响,与中国古代宗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因此,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就有必要梗概地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宗教。

中国远古宗教与世界上许多地区和民族一样,宗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就出现过自然神崇拜、动物神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的宗教形式,其中尤以自然神崇拜和鬼魂崇拜最为盛行。

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耋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赐福。

在世界宗教史上的各种自然崇拜中,当推日神崇拜为最盛。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有很多关于日神崇拜的记载,如《山海经》中关于一帝俊之妻(羲和)生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淮南子》中关于“尧使羿……上射十日而下杀契俞”(《淮南子·本经训》)、《楚辞》中关于“十日代出”等记载,大多与日神崇拜有关。

所不同的是,有些则把太阳当做与本部族有血缘关系的善神、保护神来崇拜,有些则把太阳作为恶神、敌对者之神来对待。

这种日神崇拜直至夏、商、周三代还很盛行。

据有些学者考证,上古时代的一些神圣名号如伏羲、太皓、太吴、帝俊、重华(舜)等,都是古代太阳神的尊号。

在记述古代祭祀及其他仪式的《礼记》中,日神曾被尊为“百神之王”,其中之《特效牲》日:“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

”后人在解释这段话时说:“天之神,日为尊。

”“天之诸神,莫大于日,祭诸神之时,日居群神之首,故云日为尊。

”可见,日神在中国古代诸天神中曾经具有“群神之首”的地位。

日神崇拜所以会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十分盛行,这与太阳对人类生活有着直接和强大的影响有关。

太阳每天东出西没,光芒万丈,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温暖,但它也非一味赐福于人,三伏酷暑的烈日常常使人炽热难熬,长年久旱,如火的骄阳更晒得大地生烟。

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的原始人,既需要太阳的恩赐,又对其变化感到神秘莫测和无可奈何,渐渐地把它作为一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匍匐于它的脚下,对它顶礼膜拜。

这样,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太阳,就成为人类最先的崇拜对象。

除了日神崇拜外,中国古代也盛行月神崇拜,而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月神则成为该民族或部族崇拜的主要神灵。

例如,鄂伦春族先民主要靠狩猎为生,而大多数的野兽都是昼伏夜出,这种生产、生活习惯渐渐导致了鄂伦春族把月亮作为陪伴他们的主要神灵——“别亚”。

每逢正月十日和二十五日,族人都要向月亮叩拜。

如果一连几天打不到野兽,饥饿的猎人就要举行仪式,朝月亮叩拜,祈求护佑。

如果发生月食。

他们则非常恐惧,认为大祸即将来临,大家竞相敲响一切能够敲响的东西,老人们则不停地叩头祈祷。

古人对于自然神的崇拜,除了日神、月神之外,还有星神、云神崇拜,风神、雨神崇拜,山神、地神崇拜,河神、树神崇拜。

总之,几乎所有主要自然物和自然现象都曾经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被当做一种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而受到崇拜。

这里以历史上有名的天子封禅祭天地和河伯娶妇的传说为例,看看中国古人对山河之神的崇拜。

清代毕沅在其《山海经新校正序》中说:“禹与伯益主名山川,定其秩祠。

”其实,祭拜山川之神并非始于夏代,在夏之前早就有祭名山大』川的活动。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崇拜及祭祀山神常常成为各代最高统治者的一项重大的宗教活动,殷代卜辞中就有许多关于山神崇拜和祭祀山神的记录,许多天子、国君登基之后都要举行封禅天地的盛大仪式,其中最常受封受祭者,当推泰山,其次则是中岳嵩山。

《史记·封禅书》引述管仲的话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

”可见古代封禅祭山之盛。

对于河神的崇拜,人们很容易想到“河伯娶妇”的传说,说的是魏文侯时,西门豹用巧计惩罚那些以替河神娶亲为名敲诈民财的巫祝和乡绅。

虽然传说本身对河神取否定的态度,但从中却可以看到河神在当地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据有关史料记载,这种把河神人格化并对它进行崇拜、祭祀的现象,早在战国之前就已存在。

殷墟卜辞中就有不少关于以人、牲祭祀河神的记载:可见,河神崇拜在我国也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等自然神的崇拜,到了夏、商、周三代后,逐渐发展为对于至上神——“天帝”的崇拜。

中国古代宗教中至上神的出现与世俗社会帝王的产生是相对应的。

由于世俗社会中出现了阶级,出现了国家及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帝王,因此天国中也随之出现了凌驾了众神之上的“天帝”、“上帝”。

这种现象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没有统一的君主就决不会出现统一的神。

”在中国历史上,与自然崇拜并存的另一种古代宗教是鬼魂崇拜。

鬼魂崇拜的理论依据是“灵魂不死”说。

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由于不能解释做梦、生死等现象,错误地认为有一种独立于身体之外或不随形体的死亡而消失的精神实体——灵魂,由于这种灵魂不会死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超人的能力,原始人既惧怕受到它的危害,又希望能得到它的恩赐,久而久之,不死的鬼魂就成为远古人普遍的崇拜对象。

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人们又总认为自己的亲人的鬼魂或自己部落首领的鬼魂最能保护自己。

慢慢地,对一般鬼魂的崇拜又逐渐转变为对自己祖先鬼魂或本部落首领鬼魂的崇拜,由之渐渐演化出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在中国古代宗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至到了后来,祭祖成为古代民间最常见的一种宗教活动。

中国古代的宗教形式还有很多,诸如图腾崇拜、占卦卜筮等,但若大而言之,最有代表性的,当推以上所说的自然崇拜和鬼魂崇拜,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天帝崇拜和祖先崇拜。

由于三代之前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故远古宗教与古代文化的相互关系,大多只能从社会民俗等方面去考察,至于三代及三代以后的天帝崇拜和祖先崇拜,则在中国古代哲拿、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打下了深刻的印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