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考试要点整理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考试要点整理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要点整理1【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1.想像世界的丰富。

佛教带来了三世的观念,因果、轮回的观念,以及三界、五道的观念。

它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扩大了,人的想象世界也随之扩大了。

2.故事性的加强。

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其中记载的许多故事传入中国,甚至流传到民间,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

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

在梵语的拼音法的启发下,人们去分析汉语的声音结构,分析汉语的声母和韵母,于是产生了反切。

进而注意到汉字的声调并应用于诗歌创作。

4.词汇的扩大。

人们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许多反应佛教概念的词语也随之大量进入汉语,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如佛教中关于“心性”“境界”的观念,以及关于“形神”的讨论,都丰富了文学观念。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文学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与追求表现得十分突出,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的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一种活泼开拓、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诸多新的景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这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总的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文学进入自觉的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

2.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问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

3.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其在文学上的运用。

此外,就文体的发展来看:五言古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更凸显了诗人的个性,得到较大的发展并达到鼎盛;骈文的兴盛,为中国文学增添了哟中新的、抒情性很强的文替,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七言古诗在这时候确立起来,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南北朝民歌刺激诗人进行新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绝句的繁荣;小说在这时期已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文学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

所谓文学自觉大体表现在: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

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别,并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文心雕龙》对文学作品艺术特征的论述,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曹操诗歌的诗史性】曹操文学创作: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

现存20多首,数量不多,但是成就非常突出。

从内容上主要可分为四类:纪事、述志、游仙、咏史。

1、纪事诗歌:主要是对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真实反映。

《蒿里行》、《薤露行》、《步出夏门行》等等。

以诗记史。

2、述志诗歌:有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的,如《度关山》、《对酒》等等,有表现他统一天下雄心壮志的,如《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等。

3游仙诗歌:感叹人生无常,幻想长生。

艺术成就不高。

如《气出唱》三首4、咏史诗歌:《善哉行》等等,吟咏史实、人物,结合个人现实体验曹操诗歌艺术上的特点:1、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创新。

创新表现在:曹操在乐府诗歌创作中直接反映汉末重大历史实事,对乐府诗传统反映现实题材的狭小有所突破。

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用乐府古题抒壮怀。

2、诗歌在风格上以慷慨悲凉为基调,语言上本色自然,常引用现成的诗句来表达复杂的内容,使作品含蓄精炼。

3、在诗歌体裁上,四言、五言形式均有,且都获得不小成就。

4、喜欢用传统的比兴手法。

散文成就颇高,文风清俊通脱,言辞锋利,简洁。

《让县自明本志令》,《遗令》等等曹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1. 曹操以相王之尊,爱好文学,延揽文士,为建安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2. 曹操开学习乐府的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富于创新精神。

3. 他多以四言诗写汉末动乱,抒发理想和壮志,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使四言诗重放光辉,开创“建安风骨”新诗风。

4. 此外,曹操还开创了清峻、通脱的散文新风气。

【曹丕诗歌诗风的创变之处表现在】曹丕诗歌风格:更注重个人感情的抒发,文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语言工丽绮练,便娟婉约。

创变之处:1. 个人情感的抒发。

他对人生中凄凉情感的体验,可以说是超出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

2. 文人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

这主要表现在语言呃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上。

3. 此外,曹丕诗代表了民歌的文人化与文人诗的民歌化之间的交互作用。

【曹植诗歌的分期及其后期诗歌的主要内容】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分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后期的作品,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不同。

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代表作《白马篇》,还有反映战争和动乱,情调悲凉。

如《送应氏》等。

后期诗歌:主要表达的是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其内容可分为四类:(1)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和《赠白马王彪》(2)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美女篇》、《七哀诗》等(3)述志诗,如《杂诗》(4)游仙诗,如《仙人篇》,《五游咏》。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1、丰富了五言诗的艺术功能。

2、善于运用传统的比兴而又加以创新,并且常常以全篇为比。

3、工于起调,善为警句。

4、语言方面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要点整理2【建安风骨的含义】建安风骨也称汉魏风骨,是指建安时期作家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和抒写雄心壮志、明朗刚健的写作风格。

“风”侧重指文章内容,“骨”主要指文章表现力。

“风骨”指作品的内在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

【建安风骨的美学内涵】1. 政治理想的高扬2. 人生苦短的哀叹3. 强烈的个性表现4. 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风骨的内涵与特征:1、功业意识与慷慨文风2、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阮籍的《咏怀》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内容:(1)忧生之嗟。

(2)隐逸求仙。

(3)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揭露。

(4)抒写理想。

阮籍诗特色:厥旨渊放,归去难求。

阮籍诗价值:(1)阮籍的咏怀诗体现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理性思考与尖锐的人生悲哀。

他的诗重在写心,从自己的心理感受揭露封建社会压迫人性的本质。

是愤世嫉俗之情的另一种发泄方式。

(2)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

它摆脱了对乐府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理引入诗中,同时与一系列的艺术形象相结合,表现手法多用象征寓意,形成曲折幽隐的风格特点,使诗歌的内涵更为深厚。

(3)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

----------------------------------------------------------------------------------【太康诗风的内涵、特点】内涵:是指从泰始到元康约30多年间的文学,这一时期,社会较为安定,经济也得到一定的发展,文学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陆机、潘岳就是太康诗风的代表。

特点:“繁缛”是太康诗风最突出的特点,起具体表现在: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简述左思诗歌的文学史意义(《咏史》的创作特色)】退隐后,左思专意于典籍。

其实左思是很有仕进愿望的,但是寒门庶族出身不得不屈居下文。

所以在他的诗歌中揭露了寒门出身的知识分子和士族门阀之间的矛盾,抒发了自己功业未遂的感慨和对士族权贵的蔑视。

在当时形式主义诗风盛行的太康时期,唯有他的作品具有充实的现实内容和批判精神,他的创作代表了太康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左思的《咏史》诗既受前人影响,又有一定创新。

具体来说,1.左思的咏史诗多自抒胸臆,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径,成为后代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左思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

2.其诗歌情调慷慨激昂,文笔矫健雄劲,语言简劲,有“左思风力”之称。

3左思《咏史》诗对后世的影响:创成一体,垂式千秋”。

【郭璞创作游仙诗的内容主旨】1、咏列仙之趣:咏仙人漫游与咏隐逸之妙。

把隐逸生活作为游仙诗的主要内容来写,郭璞是第一个。

这扩大了游仙诗的形态和机制,开拓了游仙诗反映现实生活的新途径,极大的丰富了游仙诗的内容,这是郭璞对发展游仙诗所做的重大贡献。

2、咏坎壈之怀:忧生之嗟与愤世之叹。

郭璞通过游仙诗的形式来抒发坎壈之怀,是改变了游仙诗的形态和机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郭璞的游仙诗不论是直抒坎壈之怀,还是寓旨怀生,“假栖遁之言,而激烈悲愤自在言外”,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对晋代社会的不满与反抗,因而有一定的现实内容,与东晋流行的那些脱离社会现实、枯燥说理、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大相径庭,从而获得了“中兴第一”的美誉。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要点整理3【陶渊明的诗歌内容和题材分类】陶诗题材包括:田园,咏怀,咏史,行役,赠别等。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内容:1、表现自己淳真,向往自由的个性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是陶渊明田园诗中重要内容。

2、陶渊明在抒写自己本性的同时,描写了田园生活的无限美好,歌颂了田园生活的自然淳朴,展示自己的理想境界。

3、陶渊明的田园诗,很多记录了自己亲身躬耕的劳动艰辛和与农民交往的生活体验,充满农村生活气息,成为了陶渊明田园诗歌最有个性,最有特点的部分。

4、陶渊明晚年物质生活发生了困难,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

他的诗也写了自己困顿的生活以及在困顿生活中的坚持精神,在歌咏古代的隐者、贫士中表现了自己的固守节操。

【陶渊明的思想】1、陶渊明熟谙儒学,服膺儒学,试图以儒家积极用世的道家修养来解决这一矛盾。

2、陶渊明从老庄自然哲学中寻找归宿。

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核心内容,也是陶渊明对人生进行哲学思考后的结论。

“安贫乐道”是陶的为人准则;“崇尚自然”是陶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陶渊明诗歌总体艺术风格:平淡自然,淳真亲切陶渊明平淡自然风格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天然纯朴的审美理想;正直率真的人格;田园题材的选择。

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整体。

1.纯真而亲切2.用白描的手法创造了优美而又高远超俗的意境.3.与白描手法相结合,语言平淡自然,质朴而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4.在平淡中又极富于哲理.【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陶渊明无论其人格还是创作,对后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格境界的影响:陶渊明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光明峻洁的人格和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精神,成为了中国文人大夫的典范。

很多仕途失意的文人在陶渊明身上找到了精神上的支持,认识到了新的人生价值。

艺术风格:1.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的艺术境地。

2.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诗歌创作领域开辟了新的境界,树立了山水田园诗歌新的创作典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