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土壤等自然因素,以及市场、政策、交通等人文因素。

2.在现代农业中,区位选择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如市场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发生巨大变化。

3.工业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原料、能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等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更为重要。

4.不同的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不同。

5.科技的进步、市场的全球化、政策的变化等促使工业区位选择发生变化。

6.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集聚历史文化等。

7.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余地,更多地考虑通信网络、科学技术、劳动力素质,以及政策、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能够:结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布局,会分析不同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结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理解影响不同产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综合思维)。

理解不同产业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并结合实例理解环境因素在产业布局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农学类专业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星级1 南京农业大学★★★★★2 华中农业大学★★★★★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 华南农业大学★★★★5 中国农业大学★★★★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农业的概况知识,并能简单概括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综合思维)3.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

(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4.结合案例,能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区位选择的变化。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知识清单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3.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是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因素,人文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知识清单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较稳定,人文因素变化较快1.具体变化(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选择影响最直接。

(2)科学技术手段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地形、光照、水分等)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2.我国农业区位选择的变化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表现经济发展城镇化农副产品需求量增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形成远离城市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机械化迅速推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品质农产品需求增加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进步农作物生产摆脱传统地域限制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不同影响农业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

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不一定好。

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土地流转、土地承包、农业工厂化、农业与互联网+、农业旅游等。

任务清单一农业区位因素情境探究[情境] 泰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有可耕地面积约2 240 km2,其中有59.12%用于稻谷生产,其大米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澳大利亚是农牧业发达的国家,牧场辽阔,农牧产品主要出口国外,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探究] (1)两地农业景观反映出的气候特征有何差异?(2)图中的两种农业生产活动需要的劳动力有何差异?(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提示(1)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景观反映出该地的气候具有湿热的特征;而澳大利亚牧场景观反映出的气候具有干旱的特征。

(2)水稻种植需要的劳动力较多,而牧业活动需要的劳动力较少。

(3)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

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

此外东南沿海地区临近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

素养凝练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1)自然因素区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2)人文因素素养应用(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大蒜在我国是一种秋播夏收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我国大蒜出口量约占世界大蒜贸易量的90%,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1)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覆盖地膜(上图)能够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其作用是什么?(2)我国每年大蒜的种植面积波动很大,影响大蒜种植面积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为什么我国大蒜在世界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提示(1)保温、保水(保墒)。

(2)市场。

(3)劳动力价格低;土地租金低;大蒜品质好。

任务清单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农业区位选择情境探究[情境]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

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

但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结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从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了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水果、花卉等。

[探究] (1)基塘农业的优点有哪些?(2)珠江三角洲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珠江三角洲农业结构调整带来哪些影响?提示(1)基塘农业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因而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

(3)农民经济收益的增加;农业景观的变化。

素养凝练1.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2.农业区位选择(1)影响某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在进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时,常涉及影响某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的判断,下面结合实例对其分析如下:①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如果没有这种地势低洼的地形,而是地形平坦,那么,当地的农业生产可能就是水稻种植业了,因此,地形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

②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只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若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不是限制性因素。

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源,因此,水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而河西走廊由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使该地能够进行粮棉生产,当地水源就成了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2)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定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具体到某特定区域,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有一个因素起关键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区位因素。

【方法技巧】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

如下表所示:(2)从人文因素综合分析农业的区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人文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

(3)注意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素养应用(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读下面某养殖户发展养殖业的两个阶段示意图及文字材料,完成(1)~(3)题。

(1)该青年在阶段Ⅰ时,进行养殖的区位优势是( )①农村养殖的原料丰富②技术条件好③接近城市且市场广大④荒芜土地多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2)阶段Ⅱ时,该青年能做出包销其他养殖户产品的关键是( )A.技术水平的提高B.市场需求量大C.有共同致富的信念D.自己的养殖场缩小(3)从Ⅰ、Ⅱ两个阶段看出,要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必须加大的投入是( )A.劳动力B.生产资料C.科技D.自然条件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和图中的信息,从中分析出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不同。

第(1)题,第Ⅰ阶段,该青年位于城郊,农村养殖的原料丰富,接近城市且市场广大,但缺乏技术。

第(2)题,第Ⅱ阶段,该青年包销其他养殖户产品,说明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

第(3)题,Ⅰ、Ⅱ阶段都是通过技术输入进行新的养殖,所以要创高效农业,应加大科技投入。

答案(1)A (2)B (3)C课堂学业达标下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

读图,完成1~2题。

1.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水源D.土壤2.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水源充足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热量条件好解析第1题,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油菜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主要是由各地的热量条件差异造成的。

第2题,a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该地地势相对较低,因此热量条件相对较好,适宜种植油菜。

答案 1.B 2.D近年来,山东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据下图及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大棚中生产的蔬菜的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4.近些年山东蔬菜基地的蔬菜销售量和销售范围都在扩大,原因是( )A.该蔬菜基地的蔬菜质量好B.该蔬菜基地生产蔬菜的自然条件优越C.该蔬菜基地的蔬菜品种多D.交通运输及保鲜、冷藏技术的改善解析第3题,日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养分积累多,质量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