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水质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农村水质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农村水质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摘要:环境问题一直是现代社会深切关注的问题,农村水污染的成因包括乡镇企业的排污,由农药化肥的过量和不合理施用所致的农业污染,未经处理的的污水直接灌溉,畜禽养殖污染,以及居民生活污染等。

本文是关于农村水污染类型及污染治理措施。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生态处理;治理措施。

正文: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等问题突出,使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保障程度依然很低,全国约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6300多万人饮用高含氟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

饮水不安全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疾病流行。

据调查,我国一些沿江农村地区,由于受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因饮用水问题,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斑牙病、结石、皮肤病等疾病,有的还出现了“癌症高发村”。

目前我国农村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环境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1 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成因
1.1乡镇企业的排污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工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在乡镇地区悄然兴起,造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乡镇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超标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1.2农药化肥的过量和不合理施用
目前我国化肥的亩施用量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多,呈逐年增加趋势,而利用率在下降。

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农民在施肥观念上,普遍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肥的“三重三轻”现象。

在施肥方法上,表施和撒施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施用量上,地区之间、作物之间存在不平衡,农民不了解自己所耕种的土壤、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严重。

1.3未经处理的的污水直接灌溉
污水灌溉对于缓解水资源紧缺地区的农业用水危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污水中含有丰富的N、P等营养成分,提高了农业生产产量。

因此,污水灌溉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可观的水、肥效益。

然而,不合理污水灌溉对土壤、农作物、地下水造成了污染,并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一定危害。

引用污水农灌造成污染的最根本原由,是因为灌溉用水的污染。

因此,控制污水农灌的污染,必须要控制农业用水污染。

1.4畜禽养殖污染
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畜禽养殖已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多地区的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居民生活、农业、乡镇和餐饮业的污染排放量,成为许多重要水源地、河、湖、海洋严重污染及其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1.5居民生活污水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来水的普及使卫生洁具、洗衣机、沐浴设施等走进了平常百姓家,群众的人均日用水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增,产生大量的污水,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和生活垃圾的乱堆、乱放,已逐步成为导致我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环境污染致使水体变黑发臭,村庄内蚊蝇孳生,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2农村水质污染治理措施
2.1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我们应当加强农村地区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国家环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了解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内在联系;了解怎样科学、全面、协调地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和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的环境权益;让农民多学习,多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常识,增强环保意识和环境忧患感,自觉参与、积极保护农村环境。

农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一方面能够使其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其对自身污染或破坏环境行为的自我约束
2.2建设绿色社区
通过政府与民间组织、公众的合作把环境管理纳入社区管理,建立社区层面的公众参与机制,让环保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加强居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推动大众对环保的参与。

同时,在建设绿色社区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创造出一种与环境友好、邻里亲密、和睦相处的社区氛围。

因此,政府在整治水环境过程中,应积极引导沿岸居民社区参与绿色社区建设。

2.3加强水质监测工作
水体水质监测是开展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了解和掌握水体中污染物规律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也是防治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制定各项环境标准和环境管理条例的科学依据。

2.4地方政府要建立有效保护水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出台和制定奖惩政策,广泛宣传环保知识,使环保观念融化到每个公民的血液中,提高人们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把环保作为一种习惯、责任和义务。

2.5农业部门要大力推广多施用农家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剧毒农药的施用量,遏制地下水污染加剧的势头。

实践总结:通过此次实践我深入了解了许多现实中的环保知识,也充分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社会阅历,锻炼了实践能力,也磨练了我的意志。

此次实践让我以亲身经历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引导我关心社会,服务社会。

使我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我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走出校门,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海霞,高广德,高婷. 浙江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研究 [J] 2006 (7)
[2]周荣星,刘华芹.城乡水环境影响成因及对策探讨[J] 2005(4):45-47
[3]姚诚 .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J] 2009-4-22
[4]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5]中国论文联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