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设计
间接法:引入新的物体,通过它与目标物的相互作用来控制
工具为控制车轮转向与加减速的机构。
处理创造性问题的40个原则 矛盾矩阵图。
质量损失函数
1、望目特性的损失函数 设产品的质量特性y为望目特性,m为目标值。则损失函数: L(y)=k(y-m)2 式中k=A0/△0=A/ △2。( △0为产品的功能界限,A0为产品丧 失功能时的损失; △为产品的容差,A为产品的不合格损失。) 若已知质量特性y的n个观测值:y1,y2,……,yn时,则产品的平 均质量损失为: 1 n
安全系数
A
0
A
望目、望小特性的容差
A A
0
0
0
M=120v,功能界限25%*m,丧失功能后用 户的平均损失A0=500元,工厂内超出规格 的产品,进行调整损失A=2元,试求安全系 数和容差。 解 A0 500 15 . 8 解
A 2
望大特性容差
容差
0
六西格玛设计的意义
从技术角度:设计质量决定了产品的固有质量。 产品设计 工艺设计 生产控制
为了真正实现六西格玛质量,必须开展六西格玛设计,只有 在设计阶段就赋予产品很高的固有质量,才有可能实现六西格 玛的质量目标。 从管理角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质量策划/设计 质量控制 质量改进
把质量管理向产品的源头延伸,变“救火”为“防火”,根 除隐患。
1)识别:寻找市场机会、识别顾客需求、制定项目特许任务 书三步骤。
2)界定:顾客需求的确定和展开、产品总体设计方案的论证 和确定。
3)设计:产品设计的优化、过程设计的优化。
5)验证:设计质量的验证、制造质量的验证、产品的验证与 确认。
六西格玛设计部署
管理承诺 教育和培训 公司领导和项目团队 整合战略 有效沟通 提高盈利能力
P475,图10-6
质量展开功能(QFD)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多层次 的演绎分析,转化为产品设计的要求、零部件特性、工艺要 求、生产要求的质量工程工具,用来指导产品的稳健设计和 质量保证。 QFD起源于日本,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它体现了以 市场为向导,以顾客需求为产品开发为依据的指导思想。
以P477,图10-7认识质量屋 结构
六西格玛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提高产品抗干扰能力、减少质量波动 3)缩短周期、降低成本
六西格玛设计的主要工具
1)质量展开功能 3)参数设计 2)系统设计 4)容差设计
5)FMEA分析
7)设计实验验证
6)面向X的设计
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六西格玛解决方案
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孤立的实施六西格玛改进和六 西格玛设计均不适用的情况。如在六西格玛改进的分析阶段 发现不改动设计已经无法解决问题,但整个项目又不是新产 品的设计,只好放弃。 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建立了DMAIC流程和 IDDOV流程之间的联系。
把矛盾的一方臵于系统层面,另一方臵于系统所属的部 件或子系统上,如双体船。
创造性问题解题原则
创造性问题的分析方法
1、创造性问题的解决步骤
P495 图10-16
2、三元分析法 即认为所有系统功能的实现有赖于三个物体的相互作用-主 动物体、被动物体、使动物体。 乘员是主动物体,车内壁是被动物体,冲 撞物是使动物体。冲撞物使乘员产生脱离 车座的运动,使车内壁减速,乘员撞击车 内壁。
3、公理性设计
公理1:保持功能要求的独立性。即特定的子系统(部件) 实现特定的功能互不干扰,减少各功能要求之间的“耦合”。
公理2:信息含量最小化。
4、设计公理推论
解决创造性问题的理论
1、TRIZ方法的基本思想
大量发明面临的基本问题和矛盾是相同的,只是技术领域 不同。将一些有关的知识进行提炼和重新组织,就可以知道 后来者的发明。 2、理想的技术系统
从经济角度: 1、质量改进行动启动的越早,质量成本降低的越低。
如果某个质量问题在草图设计中被发现,改进的代价为1美元;生产阶段 被发现,改进代价为100美元;出厂检验被发现,改进代价为10000美元;顾 客使用过程中被发现,代价为10万甚至更高。
2、为企业带来的财务收益:
满足顾客需求,销售量上升,为企业增加;产品魅力质量超 顾客预期,可适当提高价格;提高产品抗干扰能力,降低企业 维护费用和使用者运行费用;研发周期缩短;降低制造装配过 程中的故障和缺陷率。
六西格玛设计流程
主要设计流程有:DMADV(界定、测量、分析、设计、 验证);DMEDI(界定、测量、探索、研发、实现); IDDOV(识别、界定、设计、优化、验证);ICOV(识别、 特性实现、优化、验证。 IDDOV以顾客需求为向导,以质量展开功能为纽带,深 入分析和展开顾客需求,通过系统设计、参数设计等方法大 幅提高产品的固有质量,从而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 IDDOV流程各阶段的工作步骤:
以P479,图10-8讲诉质量屋 的绘制步骤
主要应用于IDDOV的界定需求和研发阶段。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设计是一个映射的过程
顾 客 需 求 功 能 要 求 设 计 参 数 工 艺 变 量
2、自顶而下的设计:深入分析确定顾客的需求,从系统顶层 开始,进行功能的分析、系统框架的展开、信息的传输与处 理及综合等,开展自上而下的设计和自下而上的综合。
0 . 25 120 15 . 8
1 .9 V
A0 A
0
0
121 合格品范围 m 120 1 . 9 (118 . 1V , . 9V )
4、系统冲突及其处理
改进一种属性会引起另一种属性恶化,如飞机的重量和强 度。典型的还有形状-速度、可靠性-复杂性冲突等。奥特舒勒 统计系统冲突只有1250种,而其解决所需的典型技术只有40 种,因此产生了创造性解决原则。
5、物理矛盾及其处理 同一物体必须处于相互排斥的物理状态。解决方法: 时间分割法:如飞机起落架。 空间分割法:如煎锅手柄。
L( y) k
n
( yi m)
2
kV T
i 1
2、望小特性的损失函数
L( y) k 1 n
i 1
n
yi
2
kV T
3、望大特性的损失函数
L( y) k 1
n
n
1 yi
2
kV T
i 1
容差的确定方法
1、由安全系数确定容差
设A0为达到功能界限时的平均损失,主要是用户损失;A 为不合格品时的工厂损失。 设某电视机电源的直流输出电压目标值为
较好的技术系统应是在构造和使用维护中都消耗资源较少, 而能完成同样的功能;理想技术系统则是不需要用材料来构 造、不耗费能量和空间、不需维护也不会损坏的系统,是 TRIZ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3、缩小的问题与扩大的问题 缩小的问题致力于使系统保持不变甚至简化,而消除系统 的缺点完成改进;扩大的问题则不对可选择的改变加以约束, 因而可能为实现所需功能而增加零部件,甚至开发新系统, 使解决方案复杂化,甚至得不偿失。
六西格玛设计的产生和发展
原设计年产能为70万 吨的生产线,想提高 为产能100万吨,经效 益预算发现得不偿失。
通过各种改进措施提 高产品质量,但发现 西格玛水平达到4.8 时却难以突破了。
对现有产品进行以六西格玛质量为目标的改进设计;对新开发 的产品和业务流程,一开始就采用六西格玛设计。 GE公司的总裁韦尔奇说:六西格玛改进是引进了修理工,六西 格玛设计则是引进了设计工程师。 GE、摩托罗拉、陶氏、霍尼韦尔、微软等先后加入了六西格玛 设计行列。
2012年11月
本章内容: 六西格玛设计的产生和发展,从技术、管理、经济等 方面阐述了六西格玛设计的重要意义。 六西格玛设计的IDDOV流程。
提出了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六西格玛解决方案。
六西格玛设计的主要技术方法:质量展开功能 (FQD)、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故障模式与 影响分析(FMEA)、面向X的设计。
如何减小或消除乘员与车内壁的强烈碰撞?能否 使乘员作脱离脱离的时间长一些?如何使车内壁 的减速过程足够平缓?
3、物体-场分析 用于描述技术系统中物体和能量的相互作用。 功能实现的方式: 直接法:能量直接施加在目标物上。 车辆行驶时,发动机把产生的能量直接传 递到车轮上。 问题:目标物的作用过程难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