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大榄坪北片区污水管网工程过铁路段铁路框架涵地基注浆加固工程施工方案第一部分工程概况一、编制依据:国家现行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建设工程预算定额、劳动定额及相关施工。
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及地质勘察资料。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市政排水灌渠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3-2008;《市政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和验收规程》GBJ08-221-96;《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和验收规程》GBJ08-220-96;《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208-20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二、工程概况:本项目属于钦州港大榄坪北片区污水管网工程,因污水管网在W141、W142段,需采用顶管施工工艺穿越大榄坪铁路。
顶管采用顶进φ1350mm的混凝土专用顶管,共计55米。
根据桂海铁基函【2015】26号要求该管道在铁路框架桥翼墙外侧,水管外径距离翼墙外缘水平距离2m处路基段下穿铁路,但由于该段铁路均是先吹填砂再填筑路基修建的,顶进的管道位于吹填砂层中,而砂层含丰富的海水,(水位为,管底标高为,水主要来源海水的渗透,水位随潮位变化而变化),而路基两侧铁路用地外都未填筑,均为裸露的砂层直接受海水的冲刷,如果在此进行顶管施工将会引起流砂,从而引起路基塌陷危机铁路行车安全。
为此我司建议该管道在铁路框架涵下穿越铁路,详见本方案附件大榄坪第七大街新建污水管径路图。
同时在顶管施工前,先对管道外侧2m范围内土体进行固结,再进行顶管施工,以增强框架涵的地基承载力和两侧砂层的稳定,以确保铁路行车安全。
第二部分注浆施工方案暨施工组织设计一、注浆法概述:注浆法亦称灌浆法,是指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把浆液均匀地注入地层中,浆液以填充、渗透、挤密、劈裂等方式,将土颗粒或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排除后占据其位置,经一定时间后,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结石体”。
注浆法的应用范围有:♦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和不均匀变形;♦进行托换技术,对古建筑的地基加固更为常用;♦用以纠倾和回升建筑;♦减少施工时地面沉降,限制地下水的流动和控制施工现场土体的位移等。
二、劈裂注浆机理:注入土层的浆液,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注浆工艺特征的不同,而可能以充填、挤压、渗透和劈裂等各种方式与土体相互作用。
根据宁波地区普遍地地质情况,注浆范围内应为软粘土地基(淤泥和淤泥质粘土等),适用于劈裂注浆工法。
劈裂注浆是当在渗透系数较小的粘性土体中注入浆液时,由于土的低渗透性,浆液不能渗入土的孔隙中,在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土体开始剪切破坏,形成劈裂裂隙。
注浆总是沿阻力最小的面形成劈裂面。
当地层具有水平层理时,浆液往往首先沿层理形成结石体。
对于均质地层,理论上劈裂面沿最小主应力面即垂直面形成,劈裂压力与地基中的小主应力及抗拉强度成正比。
但实际上由于地层的不均匀性,劈裂裂缝的分布是不规则的,呈树枝状分布。
劈入土体中的浆液固化后,在地层形成方向各异、厚薄不一的片状、条状和团块状注浆结石体。
劈裂注浆对软粘土的加固机理可以概括为三条:a)浆液的脉状结石体形成的骨架支撑作用;b)土体受浆液挤压固结提高了强度;c)结石体表面与土的结合面上产生的离子交换作用使接合面上的土变硬。
根据宁波及周边地区以及国内其它地区的广泛的工程实践,劈裂注浆是加固弱透水性地基的有效方法,适用于大体积土体的加固。
三、注浆施工参数:1)注浆孔布置:注浆处理区域内的注浆孔布置按正三角形布置,注浆孔间距;2)注浆深度和成孔深度:注浆处理深度为5m;成孔深度根据现场情况具体确定;3)连续注浆:在设计注浆范围内由上及下连续注入;4)注浆材料及配比参数:♦水灰比W/C= : 1(水泥采用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含量(与水泥的重量比)~;♦水玻璃Be′=10~15°,模数,水玻璃与水泥浆液体积比为15%;5)注浆压力:~;6)注入量:每孔注入混合浆液620L(5m处理深度);7)注浆孔数:512个;8)注浆施工工艺:单管双液分层劈裂注浆。
四、施工机具表:本注浆工程拟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的型号规格如下表所示:五、施工必要条件说明:1)场地表层原有路面及塘渣层成孔;2)满足施工要求的电源、水源,水电管线的连接长度一般不宜大于100m;3)施工现场可以提供满足注浆施工要求的材料堆放场地;4)注浆所需的其它必要施工条件;5)正式施工前,应通过现场注浆试验确定相关施工参数。
六、施工顺序和施工要点:1)施工顺序:a)注浆钻机就位;b)按设计对被加固土体进行布孔并成孔;c)将注浆管置入土层至设计加固深度的最顶部;d)按设计配合比用拌浆机拌和混合水泥浆液;e)当需注浆时,启动注浆泵,通过注浆泵将浆液泵送至注浆管注入孔底,充填扩散到空隙空洞或被加固的土体部位;f)在某一深度注浆达到设计注入量后,将注浆管向下沉入后连续注入,如此循环操作直至完成一个孔的设计注浆量;g)拔出注浆管,封堵注浆孔,防止浆液流失;h)及时清洗注浆管,避免残留浆液凝固后堵塞管道;i)转入下一孔位施工。
施工步骤参见下图:图1 注浆施工步骤示意框图2)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a)成孔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1%,控制措施采用靠尺或者吊重锤的方法;b)各类设备应就近安装固定管线,不宜过长,以防压力和流量消耗;c)成孔插入注浆管后应封堵孔口及附近的地面裂缝以防冒浆;d)浆体应经过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后才能开始压注,并应在注浆过程中不停缓慢搅拌,搅拌时间应小于浆液的初凝时间。
浆液在泵送前应经筛网过滤;e)注浆过程中应尽可能控制流量和压力,防止浆液流失。
七、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体系:(一)、建立各项岗位责任制度,确立质量保证体系:为了实现良好的管理目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组织精明强干的领导班子,对工程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指挥,乃是极为重要的保障。
在本工程施工中,我公司推行项目法施工管理。
运用这一先进的施工管理方法,充分利用我公司拥有的设备优势,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以实现工程建设的优质、高速、安全、低耗。
(二)、劳动力组织:本规程所涉及的两工法主要工种为钻孔工、注浆泵工、浆液配制搅拌工、电工等人员组成。
为了保质保量并按期完工,在人力的配置上我们将精心安排。
除采取应有的安全措施外,我们还将提供良好的工地住宿及后勤保障条件,以确保施工人员每天都能以充足的精力投入施工,从而确保工程优质按期完成。
每班组劳动人员数概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通过质量创信誉,而质量的保证依赖于科学管理的严格要求,为保证工程质量,我单位拟建立以公司主管经理为首的质量检查和控制的组织机构,从工程的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确保将一个优质完善的工程交给业主。
(一)质量计划与目标贯彻执行GB/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和质量手册、程度文件,将其纳入标准化规范化轨道,为了在本工程中创造一流的施工质量,特别制订控制目标为优良工程。
(二)质量保证体系根据GB/ISO9000系列标准要求,建立起组织、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五位一体的质量体系。
在组织机构上建立同项目经理直接负责,项目副经理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作业检查,班组质量监督员自检、互检的质量保证组织系统,将每个职工的质量职责纳入项目承包的岗位责任合同中,使施工过程的每一道工序,每个部位都处于受控状态,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在程序和过程控制上,主抓工序质量控制。
在资源配置上,选派技术好,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在关键作业岗位上,建立主要工序QC小组,定期开展活动,进行质量分析,不断改进施工质量。
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组织质量教育,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强化工序控制,由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质量控制人员,实行监督检查,保证工程质量。
加强与甲方、监理的配合,认真接受指导和监督。
★安全施工保证体系1、安全施工管理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项目经理为该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
施工队、生产班组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由专职安全员统抓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每个生产班组设一名兼职安全员,并要求各职能部门在各自相应的业务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负责。
从而使安全生产在纵向上从项目经理到作业班组工人;在横向上,从各施工队到各管理部门都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工程项目得以优质、高速、安全顺利地完成。
2、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坚决实现“五无”,即:无死亡、无重伤、无倒塌、无中毒、无火灾。
减少一般事故,轻伤事故频率不超过1‰,力争控制在‰以下。
务求做到:基础资料,统一规格;现场管理,健全标准;设施验收,执行规范;落实责任,务必求实。
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努力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目标化。
3、安全员岗位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队领导统一安排下,做好职工的安全思想、安全技术知识、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教育工作。
督促职工在施工中坚持使用安全“三件宝”,经常检查用电和防护设施的安全情况,严禁违章作业,发现对职工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时,有权停止工作,指挥施工队人员脱离危险区域,立即向队领导汇报。
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发生事故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参加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并及时向领导汇报,做到不隐瞒、不扩大,严肃处理,从中吸取教训,在施工中发现事故苗头,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不得姑息迁就。
协助施工队领导组织开展安全施工竞赛活动,检查执行情况,加强安全管理,奖罚分明。
督促施工队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会,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安全检查工作。
工作中认真做好四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不怕得罪人,努力做好安全工作,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
4、现场安全管理:施工前组织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落实到安全责任人身上。
工人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
采用严格、科学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第三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