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损伤和修复PPT讲稿

损伤和修复PPT讲稿

活性氧
自 发 性
紫外线 电离辐射
烷化剂 碱基类似物
修饰剂








DNA
病原生物基因的整合
3
一、DNA分子的自发性损伤
(一)DNA复制产生误差
模板
错配碱基
核酸外切酶活性
DNA聚合酶Ⅰ
4
如大肠杆菌 碱基配对的错误率为10-1-10-2 DNA聚合酶校正后错误率为10-5-10-6 复制后经校正系统校正,错配率为10-9左右
体内识别 DNA 损伤最多的修复通路。 不识别任何特殊的碱基损伤,而是识别 双螺旋形状的改变;修复时切除含有损伤 碱基的那一段 DNA。
在含有错配碱基的DNA分子中,使正常核 苷酸序列恢复的修复方式。
过程:识别出不正确的链,切除掉不正确链的 部分,然后通过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 用,合成正确配对的双链DNA。
25
遗传性非息肉型结肠癌(hereditary non 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
11
二、物理因素引起的DNA损伤
(一)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损伤
同一条DNA链相邻嘧啶以共价键连成二聚体 (T-T、C-T 、C-C),导致复制不能进行。
•皮肤因受紫外线照射而形成二聚体的频率可达每 小时5×104/细胞 •紫外线不能穿透皮肤,因此损伤只局限在皮肤中 •紫外线照射还能引起DNA链断裂等损伤
• 黄曲霉素B1 (G→T)
17
损伤原因
自发性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各种DNA损伤
损伤程度
可修复的损伤
不可逆的损伤
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应
激活存活反应网络 细胞周期阻滞、修复
突变、染色体畸变
激活凋亡途径
细胞后果
细胞存活
细胞恶性转化
细胞死亡
18
第二节 DNA修复(DNA repair)
DNA修复是细胞对DNA受损伤后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可 能使DNA结构恢复原样,重新执行原来的功能,但有时并非能 完全消除DNA的损伤,只是使细胞能够耐受这种DNA的损伤而 能继续生存。
19
一、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校正DNA复制和重组过程中发生的碱基 错配。
错配的碱基可被错配修复酶识别后进行 修复。
20
错配修复
(大肠杆菌)
Mis-paired bases
21
错配修复(大肠杆菌)
22
2. 真核细胞错配修复机制
23
24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A与C T与G
稀有形式
常见形式
7
2. 碱基的脱氨基作用
碱基的环外氨基有时会自发 脱落,从而胞嘧啶(C)变成尿 嘧啶(U),腺嘌呤(A)变成次 黄嘌呤(H)。复制时,U与A配 对、H与C配对就会导致子代 DNA序列的错误变化。
(C)
(U)
(A)
(H)
8
3.脱嘌呤与脱嘧啶 即碱基脱落,是指从
DNA上丢失了嘌呤或嘧啶, 形成无碱基位点,称为AP 部位 (apurine,apyrimidine site, AP)。
28
2. 光分解酶(光复活酶)直接修复二聚体
形成嘧啶二聚体 光复活酶结合于 损伤部位
酶被可见光激活
修复后释放酶
29
3. 直接修复烷基化碱基
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 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通过将甲基从O6甲基鸟嘌呤转移到自身的半胱氨酸残基上来修 复DNA。
30
4.直接插入嘌呤
DNA链上嘌呤的脱落造成无嘌呤位点, 能 被 DNA 嘌 呤 插 入 酶 (insertase) 识 别 结 合,催化游离的嘌呤碱基与DNA无嘌呤部 位形成糖苷键。且催化插入的碱基有高度 专一性、与另一条链上的碱基严格配对, 使DNA完全恢复。
12
胸腺嘧啶二聚体
13
(二)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 直接伤效应:
DNA直接吸收射线能量 而遭损伤。
间接效应: DNA周围其他分子(主
要是水分子)吸收射线能 量而产生具有很高反应活 性的自由基,进而损伤 DNA。
14
电离辐射引起DNA损伤的类型
• 产生 ·OH自由基,导致碱基变化 • 脱氧核糖分解 • DNA链断裂 • 交联 包括DNA链交联和DNA-蛋白质交联
9
• 复制时可以插入任何核苷酸。 • 脱落碱基后的脱氧核糖3’端的磷酸二酯键易被水解,
造成DNA链断裂。
• 在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组中,每天每个细胞因N-糖
苷键自发水解约丢失10 000个嘌呤碱基和200个 嘧啶碱基。
10
4.碱基修饰与链断裂 细胞在正常生理活动中产生的活性
氧会造成DNA损伤,产生胸腺嘧啶乙二 醇、羟甲基尿嘧啶等碱基修饰物,还可 引起DNA单链断裂等损伤。
• HNPCC的临床特征 • 发病早 (-45 岁) • 肿瘤好发部位:结肠
26
HNPCC与DNA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有关 MSH2, MSH6, PMS1 , MLH1, MSH3, PMS2.
27
二、直接修复
1. 单链断裂修复
在 DNA 5’-P 端和 3’-OH端未受损伤的情况下,连接酶能够直接 修复DNA的断裂口。
5
(二)DNA的自发性化学变化 1. 碱基的异构互变
碱基T和G能够以酮式或烯醇式 两种互变异构的状态出现 碱基C和A能够以氨基式或亚氨 基式两种互变状态出现 一般生理条件下,碱基互变平 衡反应倾向于酮式或氨基式, 故A 与T和C 与G碱基配对
6
… ‥
互变异构效应 引起不正常的 碱基配对 A与T C与G
15
三、化学因素引起的DNA损伤
(一)烷化剂对DNA的损伤 1.碱基烷基化 2. 碱基脱落 3. 断链 4. 交联
16
(二)碱基类似物、修饰剂对DNA的改变
• 5-BrdU ( 5-BrdU-A; 5-BrdU-G)
酮式
烯醇式
• 亚硝酸盐能使C脱氨基变成U (C→U)
• 羟胺能使T脱甲基变成C (T→C)
损伤和修复课件
哺乳动物细胞DNA损伤的发生频率
DNA损伤类型 单链损伤 脱嘌呤 脱嘧啶 O6甲基鸟嘌呤 胞嘧啶脱氨基 胸腺嘧啶乙二醇 胸苷乙二醇
次·细胞- 1 ·天 – 1 55 000 10 000 200 3 100 200 270 70
2
第一节 DNA损伤的原因及后果
复制错误 碱基脱落或部分脱落
31
三、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
指切除和替换由内源性化学物作用产生的 DNA碱基损伤。
受损碱基移除是由多个酶来完成的。 主要针对DNA单链断裂和小的碱基改变及氧
化性损伤。
32
碱基切除修复
33
四、核苷酸切除修复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