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锻炼与健康【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进步,生活水平的改善,思想观念也跟着转变,人们愈来愈注重生活生命的质量,自我健康意识我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自我身体的锻炼。
健康是现代文明的内涵,现在我们正以自己的行动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健康就是前提,健康就是保证,健康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之中,健康备受关注,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它的概念、本质、内容、形式被注入新鲜的血液,体现了它的与时俱进,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本质认识。
健康第一的思想已转化为行为,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文从锻炼心理学的角度,就近年来国内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领域中的一些研究热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其最新进展做一研究评述关键词:体育锻炼健康影响科学1.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1.1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参与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焦虑、抑郁类心理疾病,决定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功效的主要因素有:喜爱锻炼并感受到锻炼的乐趣、选择中等活动强度、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0-30 min、每周3 次或3 次以上和有规律地坚持锻炼;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只有坚持程度、喜爱程度和锻炼时间三个锻炼维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性的独立贡献,而锻炼次数、选择强度和主观感觉三个维度则没有显现出独立于其它维度的贡献。
师范大学生经常锻炼群体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和治疗心理疾病。
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要好于不经常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大学生。
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减轻肢残人对身体健康的担忧,提高对自身身体活力认识的功能;体育锻炼虽不能改变肢残者对身体吸引力的认识,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身体自我价值感,并显著提高对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积极评价,尤其对有运动经历的肢残运动员比普通肢残者表现得更为突出。
体育锻炼能够对肢残者整体自尊、生活满意感产生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
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上述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可构成人的生命质量。
1.2 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
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通过分析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使人们建立正确发展的健康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转变,人们愈来愈注重生活生命的质量,那么健康就是人们不懈追求的起码目标,它是高质量生活的根本保证和基本内涵。
我们现代人正以自己的行动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健康就是前提,健康就是保证,健康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之中,健康备受关注,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它的概念、本质、内容、形式被注入新鲜的血液,体现了它的与时俱进,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本质认识。
健康第一的思想已转化为行为,终身体育已成为人们的基本思想,同时健康也是素质教育的功能目标之一。
现代健康的新理念"机体功能活动正常"就是健康,这是对健康的一种认识。
尽管这一健康概念较客观地反映了健康在生理学方面的本质,但是它只是注意到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未能涉及人的心理状态,因此,这是不全面的。
较确切的健康观念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把人的健康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三者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
2.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2.1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在健康的五要素中,身体生理健康是基础。
它是其他健康要素的发展前提和保证。
身体健康首先应身体机能正常,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配合,代谢良好。
较高水平的生理健康表现为体能良好,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它源于身体的能量物质储备器官,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能的关键途径,增进健康的有效方式。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
它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
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体育锻炼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
社会适应能力是对健康概念的科学延伸,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进一步要求。
它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
体育锻炼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体育锻炼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2.2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将它送入淋巴和血流,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并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影响,可使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加多,因而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也能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欲望和需要量,有利于增强体质。
人的身体发育及脑力与体力劳动都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同时,体育锻炼能量消耗的增加会进一步加快新陈代谢的过程,从而促使胃肠消化机能同步加强。
在这种情况下,消化系统分泌的消化液增多,消化道的蠕动加强,胃肠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使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行得更加充分和顺利;体育锻炼能使呼吸加深,膈肌大幅度上下移动,腹肌大量活动,这对胃肠能产生一种特殊的按摩作用,对增强胃肠的消化功能有良好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防治肠胃疾病有良好作用。
例如:腹肌过分松驰无力,往往容易导致内脏下垂,消化不良,便秘等,通过体育锻炼加强腹肌力量,可以预防这些疾病。
同时,利用体育锻炼使人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改善肠胃消化功能的良好作用,来作为治疗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溃疡等疾病的手段,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2.3 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是指挥整个机体活动的“司令部”。
人体的一切活动,其本质都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都是经过感知、分析、判断、作出反应这个过程来完成的。
按照巴甫洛夫的话说,就是:“神经系统的活动一方面使有机体各部的活动统一合作,另一方面用以使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发生关系,使有机体各系统与外界平衡。
”神经系统在人体内起主导作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之思维敏捷,调控身体运动更准确协调。
神经系统的主导部分大脑虽然只占人体重2%,但是所需要的氧气是由心脏总血流量20%来供应,比肌肉工作时的所需血流量还要多。
进行锻炼,特别是到大自然中去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供血、供氧情况,从而一方面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深,抑制兴奋更加集中,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以保证机体对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内部各器官、组织的调节能力,使各器官、组织的活动更加灵活、协调,机体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消除脑细胞的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消除疲劳的方法有两种:静止性(消极)休息。
静止性休息主要是通过睡眠,使大脑细胞产生广泛的抑制,从而使已经疲劳的脑细胞恢复机能;活动性(积极)休息。
活动性休息则是通过一定的户外活动,使大脑皮层不同功能的细胞产生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诱导,从而使细胞得到交替休息。
这两种休息的方法和效果是不尽相同的,后者要优于前者。
另外,由于体育锻炼使得血液循环加快,在单位时间内流经脑细胞的血液增多,能量物质的补充较快。
其次,户外空气中氧气含量要明显高于户内,因此,通过血液循环,能使脑细胞获得更多的氧气,加快新陈代谢,加快疲劳的消除,使我们的大脑更清醒、更灵活,学习和工作效率提高。
2.4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运动系统主要由骨、软骨、关节和骨骼肌等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起支架作用、保护作用和运动作用。
人体的运动系统是否强壮、坚实、完善,对人的体质强弱有重大影响。
体育锻炼能增强运动系统功能,例如,骨架和肌肉对人体起着支撑和保护作用。
它不仅为内脏器官,如心、肺、肝、肾以及脑、脊髓等的健全、生长发育了可能,而且能保护这些器官使之不易受到外界的损伤。
骨、软骨、关节、骨骼肌是人体运动器官,骨的质量,关节连接的牢固性、灵活性,肌肉纠缩力量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体的运动能力。
青少年儿童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能促进骨的生长,使骨骼长长、横径变粗,骨密度增大,骨重量增加。
经常锻炼,也能使肌纤维变粗,肌肉横断面积加大,肌肉收缩能力和张力增强,从而不断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久力。
3.体育锻炼促进健康的方法3.1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体育锻炼原则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参与者安排锻炼计划、选择锻炼内容、运用锻炼方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以下五项原则,是人们在体育锻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为锻炼者达到理想效果而提供科学指导。
它包括:自觉积极主动原则;讲究失效原则;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原则;全面性原则;3.2怎样进行健身锻炼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一、锻炼时要把握好运动的量。
例如在进行跑步练习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距离,但无论选用什么样的运动量,都要遵循由小至大的原则,切勿突然增加运动量而造成运动损伤。
二、注意动作速度。
只要进行动力性肌肉力量练习,就存在动作速度问题,负荷和速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负荷越大,速度就越小。
锻炼者要根据练习的要求合理安排,对于青少年来说,爆发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力量练习时,选择适宜的负荷,尽量加快动作速度,对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十分有益。
三、控制好练习次数。
对于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没有必要每天都进行力量训练,即使是为了专门发展肌肉力量,采用隔天力量练习,也足以取得理想效果。
如果每天都进行力量练习,不仅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不明显,而且还会造成整体机能的不协调发展。
除此之外,体育锻炼还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注意这些本原则。
(一)秩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二)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