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读后感PPT
请你想一想:
1、这篇读后感作者开头是怎样的?
8
读后感的开头,要用少量的文字 先概括介绍你所读的内容。因为你读 的作品并不一定为广大读者所熟悉, 不作任何介绍就发表议论会使人感到 莫名其妙。而精要地简介,会使读者 对陌生的作品有所了解,即使对于熟 悉作品的人来说,也能起到引发思索 的作用。这是读后感的第一步“引”
2、联系社会实际,可以包括古今中外的事例, 而主要指现实生活;
3、还可以联系原文,要扣住原作的有关的内 容,克服只在开头提一下原文,以后就甩掉 原文的毛病,在语言表达上,要不时地把原13
4、联系实际之后,作者在结尾, 总结全篇,看一看结尾有什么特 点?
结尾要归纳看法,点明主旨, 总结全篇。
14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
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
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 走了。
3
我来说一说:
想一想: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 了哪些启示?
请你想一想:
读了《滥竽充数》这篇文章,如 果让你写一篇读后感,你将怎样 写呢?
4
请欣赏一篇读后感: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 步走到那里。
36
▪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 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 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 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 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 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 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 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22
“失败是成功之母” --火车的故事读后感
当我看完了世上第一辆炎车和马车赛跑, 竟然远远落后于马车的故事后,再看到现在 高速成火车时速已达两百公里,不由得想起 了我国的一句名谚:失败是成功之母。
假如火车的发明者因为最初的火车头跑 不过马车而灰心丧气,不去找毛病,不去想 办法改进,那么也许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坐 在马车上穿州过府,不知火车头为何物呢! 没有第一次的失败,又怎会有以后的成功呢!
读《滥竽充数》有感
5
《滥竽充数》讲了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 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却装腔作势,混进 齐宣王的吹竽队里。后来,齐宣王死了,齐 湣王继位,他也喜欢听竽,但却喜欢独奏, 南郭先生知道后,便连夜逃走了。(引)
读了这个故事,我为南郭先生感到悲哀, 他如果学了真本事,不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在 宫里吗?可他没有下苦功夫,却耍起了小联 盟,靠糊弄人过日子,最后只能落荒而逃。 (议)
6
❖ 《滥竽充数》似乎描写着我往日的行为。 记得五年级时,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多读、 多背、多写,成绩才能踏踏实实。然而我 并不在乎,每当齐背时,我便是摇头晃脑, 装模作样,就会一下就算了,因此每到考 试时,我总是名落孙山。(联)
❖ 现在我读了这则寓言,我知道了:做 人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不学无术,经不住 考验,这种人始终会被时代淘汰,成为 “二等废物”。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就必 须有真才实学,学习也一样,决不能华而 不实、弄虚作假、自欺欺人。(结) 7
35
地震中的父与子
▪ 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 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 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 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 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 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 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 废墟走去。
4、主动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16
从齐宣王身上,你得到了哪些 启示?
1、不懂装懂:自己不懂音乐还装风雅 2、做事不认真,稀里糊涂 3、视百姓如粪土凭空养三百吹竽的人, 以满足个人的喜好,浪费国力、财力
17
从齐湣mǐn王身上,你得到了哪 些启示?
优点:追求精确,实行责任到人
缺点:一个一个听,势必花更多 的时间在享乐,而忽视朝廷的公 务。常此以往,国将不国,历史 就是如此!
30
又一辆汽车开过来了,飞快的车速,将 风卷起,地上的燕儿也随着翻了身。看到 地上的爱人改变了姿势,那只活着的鸟儿 仿佛受到鼓励一般,赶快的又飞下来到她 的身旁……
31
无可奈何, 另一方已经 永远听不到 他的呼唤 了……此时, 鸟儿竟尝试 着要将地上 的鸟儿抓 起……
32
一只鸟儿当然是无法 承受与自己一样重的这 样沉重的负担……他用 力的振翅,一次又一 次…… 纵然地上的鸟儿 想回应,却也永远没办 法了……
请你来回忆:
同学们在小学学过一个成语叫“滥竽 充数”谁还记得?哪一位同学愿意 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1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 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 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 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 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 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 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 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 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 300人的吹竽队中。
《滥竽充数》是讲的战国时期,齐国国王齐宣王很
喜欢听吹竽,又好讲排场,常常组织起三百人的吹竽 乐队,让他们一起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本不会 吹竽,但他乘机混在里边吹,南郭先生就这样混日子。 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了王位,他很喜欢听 吹竽,但不喜欢大家一起吹,而是喜欢吹竽的一个一 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一看,可傻眼了,让他南郭 先生吹,必然会露出马脚,怎么办呢,南郭先生想来 想去,没什么良方妙策,只得趁别人不注意偷偷地跑 了。
37
▪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 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 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 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 的儿子!”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 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2
▪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
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
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
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
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
由此可见,不经失败,便没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 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或许今天的失败,正预示你明天的成 功呢!
24
请你欣赏
请欣赏另一篇 读《滥竽充数》有感, 看看这一篇提炼的观点
25
读《滥竽充数》有感
暑假期间,乘学校放假的机会,我有幸阅读了爸爸 给我买的《寓言故事》一书。不时被书中那绝妙的故 事惹的捧腹大笑。其中有篇《滥竽充数》的故事,是 我最喜欢的。
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 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 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
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 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 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
9
2、故事梗概介绍完后, 第二段又写了什么?
10
根据原文的内容进行议 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见 解,这就是读后感的第二步 “议”,“议”是对“感” 的直接的、初步的论证。
11
3、根据原文内容进行了议 论,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后, 第三段作者又写了什么?
12
作者与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以自己的观 点为依据,既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又可以 联系社会实际,这就是读后感的第三步 “联”。 1、联系自己的实际,要反映自己 的切身体会,要具有某种个性,而不要流于 空泛和俗套;
又一辆汽车经过, 鸟儿赶忙飞起,等 到汽车一过,却又 马上飞下来……
33
尽管别的鸟儿告诉他这是没 有用的,但是,依然不死心 的他希望看到她再度飞 起……另一辆汽车经过,燕 儿的身子又被汽车快速的风 吹动……再度受到鼓舞的他, 总坚持着不同的尝试……
34
他用尽了全身的力量,却无法得到任何的回
应……
23
但是有的人一讲到“失败”,便唯恐避之不及,总想 自己不论干什么,都只有成功,没有失败挫折。其实只要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便会发现,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有是在 经历了失败挫折后才取得伟大的成就的。清代文学家蒲松 龄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著名化学 家欧立希经过了665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666;有" 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一生发明了1000多件新产品, 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他都有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在一 次新发明的试验过程中,共失败了8000多次,但他仍然 乐观地说: “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8000次失败,起码 使我知道了有8000个办法行不通。”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成功=刻苦+勤奋+机遇
——读《爱迪生的故事》有感 28
终生的厮守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天空阴霾,很多的
燕子,成群停留在马路上觅食戏耍,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