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期两台锅炉运行调整操作
近期#1#、2锅炉返料器频繁发生聚团结焦现象,究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燃料特性改变、运行调整滞后等。
为了顺利完成今年今年的发电任务,针对上述几方面现制定操作要领,请各位主值认真负责操作。
调整要超前,不能滞后。
我厂锅炉密相区浇注料高度近8米,设计床温810℃.实际运行温度达到950℃以上,密相区没有受热面,导致密相区燃烧剧烈,热量仅靠床料中教细颗粒携带,热量传导较慢。
挥发份析出及燃烧,需要一定时间,一旦循环物料减少,将导致密相区温度超过物料的聚团温度。
尤其分离器入口温度超过860℃,床料及灰分在炉膛内循环的作用下,导致其附着在分离器与立管上,尤其是燃料所含挥发分较大时,炉膛床温低更容易发生聚团结焦现象。
由于燃料挥发份析出燃烧后,燃烧生成物半焦燃烧速度大为降低,需要几个循环周期才能燃烧完全。
必然导致进入分离器中的可燃物增多,当循环灰中的半焦在分离器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将导致循环灰聚团结焦温度迅速降低,循环灰附着与分离器锥段。
从CRT上反映出来的现象,首先反映是返料风压的降低,床压的降低。
接着就是炉膛出口温度的降低,分离器温差的增大,上部床温的增加,主汽压力和温度的降低。
这时就需要监盘人员及时发现运行工况的改变,及时调整燃烧工况,及时对返料器进行吹扫。
当炉内温度达到或高于灰分的熔点时,固态的灰分将逐渐变成熔融状态,熔融状态的灰与受热面接触时,就会粘在返料器壁上造成低
温结焦,使传热恶化,影响正常的外循环。
这就要求我们当床温低于600℃时,必须将负荷减到6MW,不能在强制带负荷。
床温到500℃以下,负荷控制在2MW,同时要放返料器内沉降灰,以维持炉膛床温,当床温低于正常值时,大量未然的燃料会被带入到返料器。
同时尽量减少挥发份进入返料器,烟道(高过入口)形成二次燃烧。
挥发分多的燃料易爆炸,燃料中颗粒度越细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自燃和爆炸,二次燃烧也极易造成汽温超温。
由于生物质燃料多样性,调整方法可能有多种多样,关键是要找出最佳的符合现场入炉燃烧调整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运行人员做的灵活运用燃烧。
发点运行部
20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