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

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

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
一、教学目标: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理解四种命题及其互相关系;反证法在证明过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复合命题的构成及其真假的判断,四种命题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一)逻辑联结词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或:两个简单命题至少一个成立 且:两个简单命题都成立, 非:对一个命题的否定 3.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

4.表示形式:用小写的拉丁字母p 、q 、r 、s …来表示简单的命题,
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有三类:“p 或q ”、“p 且q ”、“非p ”
5.
1.一般地,用p 和q 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 和┐q 分别表示p 和q 的否定。

于是四种命题的形式为:
原命题:若p 则q (q p ⇒) 逆命题:若q 则p )(p q ⇒ 否命题:若┐p 则┐q )(q p ⌝⇒⌝ 逆否命题:若┐q 则┐p )(p q ⌝⇒⌝ 2.四种命题的关系:
3.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它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四条关系: (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互 逆 互 为 为 否

逆 互 互 互 逆
(4)逆命题为真,否命题一定为真。

(三)几点说明
1.逻辑联结词“或”的理解是难点,“或”有三层含义:
以“P 或q ”为例:一是p 成立但q 不成立,二是p 不成立但q 成立,三是p 成立且q 成立, 2.对命题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否命题既否定题设又否定结论 3.真值表 P 或q :“一真为真”, P 且q :“一假为假”
4.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等价,为命题真假判定提供一个策略。

5.反证法运用的两个难点:1)何时使用反证法 2)如何得到矛盾。

(二)主要方法: 1.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集合中的并集、交集、补集有着密切的关系,解题时注意类比;
2.通常复合命题“p 或q ”的否定为“p ⌝且q ⌝”、“p 且q ”的否定为“p ⌝或q ⌝”、“全为”的否定是“不全为”、“都是”的否定为“不都是”等等;
3.有时一个命题的叙述方式比较的简略,此时应先分清条件和结论,该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
4.反证法中出现怎样的矛盾,要在解题的过程中随时审视推出的结论是否与题设、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法则等矛盾,甚至自相矛盾. (三)例题分析:
例1.已知复合命题形式,指出构成它的简单命题, (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2)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34≥
(4)平行四边形不是梯形 解:(1)P 且q 形式,其中p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垂直底边, q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平分底边;
(2)P 且q 形式,其中p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 q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3)P 或q 形式,其中p :4>3,q :4=3 (4)非p 形式:其中p :平行四边形是梯形。

练习1(变式1)分别写出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 或q ”、“p 且q ”、“非p ”形式的复合命题
(1)p :5是有理数,q :5是无理数
(2)p :方程x 2+2x-3=0的两根符号不同,q : 方程x 2+2x-3=0的两根绝对值不同。

例2.(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q<1,则方程x 2+2x+q=0有实根,(2)若ab=0,则a=0或b=0,(3)若x 2+y 2=0,则x 、y 全为零。

解:(1)逆命题:若方程x 2+2x+q=0有实根,则q<1,(假)
否命题:若q ≥1,则方程x 2+2x+q=0无有实根,(假) 逆否命题:若方程x 2+2x+q=0无实根,则q ≥1,(真)
(2)逆命题:若a=0或b=0,则ab=0,(真)
否命题:若ab ≠0,则a ≠0且 b ≠0,(真) 逆否命题:若a ≠0且 b ≠0,则ab ≠0,(真)
(3)逆命题:若x 、y 全为零,则x 2+y 2=0(真)
否命题:若x 2+y 2≠0,则x 、y 不全为零(真) 逆否命题:若x 、y 不全为零,则x 2+y 2≠0(真)
练习2(变式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同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
(1)若ab ≤0,则a ≤0或b ≤0, (2)若a>b ,则ac 2>bc 2
(3)若在二次函数y=ax 2+bx+c 中b 2-4ac<0,则该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有公共点。

例3.反证法的应用
已知函数f(x)在(-∞,+∞)上是增函数,a,b ∈R 对命题“若a+b ≥0则f(a)+f(b)≥f(-a)+f(-b)”
(1)写出逆命题,判断其真假,并证明,(2)写出逆否命题,判断其真假,并证明。

解:(1)逆命题:若f(a)+f(b)≥f(-a)+f(-b),则a+b ≥0(真)
用反证法证明:假设a+b<0,则a<-b b<-a, ∵f(x)在(-∞,+∞)上是增函数,则f(a)<f(-b),f(b)<f(-a)
∴f(a)+f(b)<f(-a)+f(-b)与题设矛盾,所以逆命题为真。

(2)逆否命题:若f(a)+f(b) <f(-a)+f(-b),则a+b<0为真命题。

因为命题⇔它的逆否命题,所以可证明原命题为真命题即可,从略。

例4.已知命题p :方程2
10x m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负根,命题q :方程
244(2)10x m x +-+=无实根;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分析:先分别求满足条件p 和q 的m 的取值范围,再利用复合命题的真假进行转化与讨论.
解:由命题p 可以得到:2400m m ⎧∆=->⎨>⎩
∴2m >
由命题q 可以得到:2
[4(2)]160m ∆=--< ∴26m -<< ∵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 ∴,p q 有且仅有一个为真
当p 为真,q 为假时,2
62,6m m m orm >⎧⇒≥⎨≤-≥⎩
当p 为假,q 为真时,2
2226m m m ≤⎧⇒-<≤⎨-<<⎩
所以,m 的取值范围为{|6m m ≥或22}m -<≤.
例5.已知函数()f x 对其定义域内的任意两个数,a b ,当a b <时,都有()()f a f b <,证明:()0f x =至多有一个实根.
解:假设()0f x =至少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12,x x ,不妨假设12x x <, 由方程的定义可知:12()0,()0f x f x == 即12()()f x f x =①
由已知12x x <时,有12()()f x f x <这与式①矛盾
因此假设不能成立 故原命题成立.
注:反证法时对结论进行的否定要正确,注意区别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例6.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数系数一元二次方程:2
0(0)ax bx c a ++=≠有有理根,那么,,a b c 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 ) A.假设,,a b c 都是偶数 B.假设,,a b c 都不是偶数 C.假设,,a b c 至多有一个是偶数 D.假设,,a b c 至多有两个是偶数
(四)巩固练习:
1.命题“若p 不正确,则q 不正确”的逆命题的等价命题是 ( D )
A .若q 不正确,则p 不正确 B. 若q 不正确,则p 正确 C. 若p 正确,则q 不正确 D. 若p 正确,则q 正确
2.“若2
40b ac -<,则2
0ax bx c ++=没有实根”,其否命题是
( D ) A. 若240b ac ->,则2
0ax bx c ++=没有实根 B. 若2
40b ac ->,则2
0ax bx c ++=有
实根 C. 若240b ac -≥,则2
0ax bx c ++=有实根 D. 若2
40b ac -≥,则2
0ax bx c ++=没
有实根
四、小结:
1.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意义与日常生活中的“或”、“且”、“非”的意义不尽相同。

要注意集合中的“并”、“交”、“补”的理解。

2
34.掌握反正法
五、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