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时数据串行通信协议设计

实时数据串行通信协议设计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简介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简介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 物理层: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 DCE(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数据电路端接设备 #窄宽接入: PSTN (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有6种信道: A信道 4khz模拟信道 B信道 64kbps用于语音数据、调整数据、数字传真 C信道 8kbps/16kbps的数字信道,用于传输低速数据 D信道 16kbps数字信道,用于传输用户接入信令 E信道 64kbps数字信道,用于传输内部信令 H信道 384kbps高速数据传输数字信道,用于图像、视频会议、快速传真等. B代表承载, D代表Delta. ISDN有3种标准化接入速率: 基本速率接口(BRI)由2个B信道,每个带宽64kbps和一个带宽16kbps的D信道组成。三个信道设计成2B+D。 主速率接口(PRI) - 由很多的B信道和一个带宽64Kbps的D信道组成,B信道的数量取决于不同的国家: 北美和日本: 23B+1D, 总位速率1.544 Mbit/s (T1) 欧洲,澳大利亚:30B+2D,总位速率2.048 Mbit/s (E1) FR(Frame Relay)帧中继

X.25 X.25网络是第一个面向连接的网络,也是第一个公共数据网络. #宽带接入: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HFC(Hybrid Fiber,Coaxial)光纤和同轴电缆相结合的混合网络 PLC:电力线通信技术 #传输网: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 DWDM:密集型光波复用(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能组合一组光波长用一根光纤进行传送。这是一项用来在现有的光纤骨干网上提高带宽的激光技术。更确切地说,该技术是在一根指定的光纤中,多路复用单个光纤载波的紧密光谱间距,以便利用可以达到的传输性能(例如,达到最小程度的色散或者衰减)。 #无线/卫星: 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作区域多点传输服务。这是一种微波的宽带业务,工作在28GHz附近频段,在较近的距离双向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 3G:(3rd-generation,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DBS:(Direct Broadcasting Satellite Service)直播卫星业务 VAST: 协议:RS-232、RS-449、X.21、V.35、ISDN、FDDI、IEEE802.3、IEEE802.4、IEEE802.5等。 RS-232:是个人计算机上的通讯接口之一,由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年论文 题目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崔振伟 指导教师张飚 年级2010级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系别光电工程系 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年5月

论文提要 目前信息的准确、快速、安全的传递在社会中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是企业内部这间的信息交流都要变得非常重要。规模较大的企业,都会建立一套软,硬件结合的通信系统,从而保证企业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安全地传递到目的地。 本系统为企业内部即时通讯系统,是鉴与员工之间所处地点不同,员工之间交流的重要性的情况下,针对公司不适合让员工连接外网的实际情况下设计构思出来的,该系统设计完成后可用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即时通讯工作,同时本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加以适当扩充,可以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公司。

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崔振伟 摘要:伴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准确、快速、安全的传递在社会中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是企业内部这间的信息交流都要变得非常重要。建立一套软,硬件结合的通信系统,从而保证企业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安全地传递到目的地,能有效的解决员工之通讯交流障碍的问题,并防止员工跟外部联系。 因此为了适应企业的这一需求,特开发了适应企业局部通信的局域网即时通讯系统。论文介绍了在Microsoft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08下开发一个基于对话框的局域网即时通讯系统的整个过程,系统采用基于对话框的MFC应用程序框架开发前台的操作界面,采用多线程和网络技术来实现成员这间的互联。实现了局域网内用户信息的采集与显示,最小化托盘,文字聊天,语音聊天,窗口抖动,字体设置,保存聊天记录的功能。在开发过程中,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整个流程进行。经过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阶段,最终开发出了可以在单机上运行的试用版局域网即时通讯系统。本系统的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加以适当的扩充完善就可正式的投入使用。 关键词:软件工程网络通信线程 一、即时通讯的意义与背景 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PC机的普及与深入,互联网的到来,解决PC机之间即时通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一些通讯软件也应运而生,具有代表性的如下:QQ:由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1999年2月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IM)软件。由1999年的2人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上亿用户了,在线人数超过一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之一。 MSN:由微软开发的1999年7月开发的即时通讯工具,4大顶级个人即时通讯工具之一。 Google Talk:是由Google 开发的的即时通讯方式,简称Gtalk。并宣称该软件“可以让你与朋友随时随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自由的通话,发送即时讯息。并于2008年7月发布了iPhone版的Google Talk和2011年4月在Android版本的Google Talk上启动语音和视频聊天功能。 AIM:是美国在线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类似于MSN,等,在泛北美地区拥有最广泛用户数量(2009.07数据),超过排名第二和第三的Yahoo Messenger和MSN。支持iPhone,Android,iPad,MAC,Windows等平台。 国内的还有新浪UC,YY,百度hi,Lava快信等,国际上的Yahoo!Messenger等。这些软件有一个集中的特点是基于互联网并且需要服务器的支持。其工作方式如下:登陆即时通讯服务器,获取一个自动建立的以前的即时通讯对象列表,获取自已的在线状态,当好友列表的某个用户在任何时候登录上线并且想跟你进行联系时,即时系统会发一个消息提示你,然后你就可以与目标对象建立一个聊天对话通道进行各种消息如文字、语音、窗口等来

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报告——光照强度监测系统设计

目录 第一章概述 (2) 第一节课题背景与意义 (2) 第二节课题设计要求与指标 (2) 第二章系统方案选择与确定 (3) 第一节硬件系统方案选择 (3) 一、光照采集模块方案选择 (3) 二、无线传输模块方案选择 (3) 三、 LCD显示模块方案选择 (4) 四、 MCU模块方案选择 (4) 第二节软件系统方案选择 (4) 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6) 第一节采集端硬件设计 (6) 一、光照采集模块设计 (7) 二、ATmega16L最小系统模块设计 (8) 三、无线传输模块设计 (9) 第二节终端硬件设计 (10) 一、LCD显示模块设计 (11) 二、变压电路设计 (12) 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13) 第一节程序整体设计 (13) 第二节光照采集与AD转换程序设计 (13) 第三节无线传输程序设计 (14) 第四节LCD显示程序设计 (16) 第五节程序下载 (17) 第四章测试结果及讨论 (18) 第一节LCD显示测试 (18) 第二节光照采集与显示测试 (19) 心得体会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一、器件清单 (23) 二、工具清单 (23) 三、实物图 (24) 四、程序代码 (24)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课题背景与意义 在现代农业和工业领域,经常需要对一些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以做出相应处理,确保设备和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基于传感器、单片机和无线通信芯片设计出一种无线环境参数监测系统十分的重要。 光照强度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参数,在工业和农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课程设计介绍一种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的无线光照强度监测系统,实现对环境中的光照强度进行实时采集处理、无线传输与显示的功能。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光照强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上,通过C语言编程对单片机进行控制,使单片机控制光照采集传感器、无线通信芯片和LCD,实现系统功能。在本课题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完成一个高速、方便、稳定的环境数据监测采集和传输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和工业领域。 第二节课题设计要求与指标 本系统以环境光照强度为研究对象,应满足的要求与指标为: 1、监测点光照强度测量精确,精度大于0.1lux; 2、将监测点的参数数据以无线方式发送至汇节点,并LCD显示,要求分立元件实现的无线传输距离大于20cm,无线传输模块实现的传输距离大于1km; 3、无线传输设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4、设备具有较高的实时性; 5、设备功耗功耗较低。

常用的硬件接口及通信协议详解

一:串口 串口是串行接口的简称,分为同步传输(USRT)和异步传输(UART)。在同步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同一个时钟。在异步通信中,接受时钟和发送时钟是不同步的,即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有自己独立的时钟和相同的速度约定。 1:RS232接口定义 2:异步串口的通信协议 作为UART的一种,工作原理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位接一位地传输。图一给出了其工作模式: 图一 其中各位的意义如下: 起始位:先发出一个逻辑”0”的信号,表示传输字符的开始。

数据位:紧接着起始位之后。数据位的个数可以是4、5、6、7、8等,构成一个字符。通常采用ASCII码。从最低位开始传送,靠时钟定位。 奇偶校验位:资料位加上这一位后,使得“1”的位数应为偶数(偶校验)或奇数(奇校验),以此来校验资料传送的正确性。 停止位:它是一个字符数据的结束标志。可以是1位、1.5位、2位的高电平。 空闲位:处于逻辑“1”状态,表示当前线路上没有资料传送。 波特率:是衡量资料传送速率的指针。表示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例如资料传送速率为120字符/秒,而每一个字符为10位,则其传送的波特率为10×120=1200字符/秒=1200波特。 3:在嵌入式处理器中,通常都集成了串口,只需对相关寄存器进行设置,就可以使用啦。尽管不同的体系结构的处理器中,相关的寄存器可能不大一样,但是基于FIFO的uart框图还是差不多。

发送过程:把数据发送到fifo中,fifo把数据发送到移位寄存器,然后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往串口线上发送一位bit数据。 接受过程:接受移位寄存器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放到fifo中,接受fifo事先设置好触发门限,当fifo中数据超过这个门限时,就触发一个中断,然后调用驱动中的中断服务函数,把数据写到flip_buf 中。 二:SPI SPI,是英语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缩写,顾名思义就是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并且在芯片的管脚上只占用四根线,节约了芯片的管脚,同时为PCB 的布局上节省空间,提供方便,正是出于这种简单易用的特性,现在越来越多的芯片集成了这种通信协议。

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 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通信联络系统设计方案

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 扰度试验 ( idt IEC 61000-4-3:1995 )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 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4:1995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技术方案 一、为满足本矿高效率协调等一级调度模式要求, 计划建设生产调度通信网的 有线通信系统,实现录音、强拆、强插、全呼、组呼、直通、一键直拨等调度 功能,该项目要求总调度室可直接通过调度台控制其系统内的所有内部用户, 使得总调能和各地点之间进行实现通话、强插、 录音等。 本次系统项目主要应 注意总调(调度中心) 与各地点通信设备的对接问题, 以及设备间互相通话及 在紧急状态下强插各生产岗位电话发布紧急命令。 、规范性引用文件 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 部分:通用要求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 d ” 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部分:增安型“ e ” 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 部分:本质安全型“ i ” 度试验( idt IEC 61000-4-5:1995 ) MT 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 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 试验和测量技术 )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浪涌(冲击)抗扰

MT 211-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测规则 M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 401 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722-1998 煤矿监控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T 89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本标准。 1 煤矿通信联络系统煤矿在生产、调度、管理等各环节能够实现直接通信联络的系统 实现全矿井 2 矿井有线调度通信系统使调度与设在生产各环节的被调度之间能实现直 接通话联系,生产调度指挥的有线通信系统。 3 矿井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实现矿井无线通信的系统。 4 矿井广播系统能够实现矿井中地面对井下语音广播的系统。 5 组呼输入组呼编号呼叫该组的所有终端设备。 6 全呼输入全呼指令呼叫系统中全部终端设备。 7 广播 对系统内所有终端设备播放语音或其他音响效果,期间终端设备处于单工 通信状态 8 插播强行切断系统内所有设备的语音通话,并强制其播放语音或其他音响效果,期间终端设备处于单工通信状态。 四、分类 1 型号产品型号应符合MT/T 286 的规定。

异步串行通信的工作方式

异步串行通信的工作方式,然后给出了VB MSComm控件下异步串行通信在电子衡器中的应用实例,包括硬件接口及软件设计。关键词:RS-232 异步串行通信Visual Basic 电子衡器控件计算机一般提供了2个25针或9针的RS-232标准串行口,简称为COM1和COM2。在某些应用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插通信卡来获得额外的RS-232标准串行口。利用这些串行口可以与其它数字设备进行一般的数据通信,计算机的串行接口主要用于远程通信和低速输入输出设备。由于串行数据通信传输线条数最少,而且有许多较便宜的专用芯片可实现它,发送和接受器也简单,因而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不高的计算机和数字设备间的近程通信,多采用串行通信实现。而目前各个厂家生产的电子衡器的称重仪表多配有与上位机通信的RS—232C串行接口,因而计算机与称重仪表之间的数据通信用串口很容易实现,只需要制作一条2芯或3芯的数据线编写相应的接口程序即可实现,不需要增加其他硬件设备。采用这种方式组成的微机电子衡器有许多优点:称重仪表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数据采集、抗干扰、可靠性等方面技术成熟,质量稳定;而计算机在存储容量、数据处理、查询、统计报表等数据管理方面有明显优势。正是两者的完美结合,才使计算机与称重仪表组成的在线式称重管理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串行通信的工作方式串行通信,可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异步方式是指在约定的波特率下,传送和接受的数据不需要严格的保持同步,允许有相对的延迟,虽然速度较慢,但经济实用,所以异步串行通信现大量应用于计算机接口技术中。计算机与称重仪表就采用异步通信的方式传送数据。1.1异步串行通信的数据格式在这种通信方式中,一般以一个字符为一帧。一帧最少由三部分组成: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开始是一位起始位以发送一个逻辑“0”表示,接着是表示这个数据的数据位,数据位可以是5位、6位、7位或8位,再加一位奇偶校验位,然后是一个、一个半或二个停止位,停止位以逻辑“1”表示。1.2波特率串行通信每秒传送的位数,传送时先低位后高位。常用的波特率有600、1200、2400、4800、9600等。1.3端口在计算机中,一般都配有两个标准串行口,用COM1和COM2表示。(通常采用2个9针D型阳性插头。)1.4信号线RS—232C标准规定有25根连线,使用21个信号线。在我们讨论的微机电子衡器中仅用到3根信号线,它们是:发送数据线TXD(输出信号),接受数据线RXD(输入信号线),信号地GND。其余信号线定义可参考相关书籍。2串行通信在电子衡器中的应用实例串行通信接口设计,包括硬件、软件设计两部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可选用VC++、VB等可视化开发工具。下面将以上海耀华称重系统公司的XK3190—A1+为例,以VB6.0编程语言,说明串行通信的软、硬件设计过程。 2.1称重仪表仪表选用上海耀华XK3190-A1+仪表,其串口通信格式如下:2.1.1连续方式发送:所传送的数据为仪表显示的当前称量(毛重或净重),每帧数据由12组数据组成。 第X组 内容及注释 1 02(XON)开始 2 +或- 符号位 3 称量数据高位 : 称量数据: : 称量数据: 8 称量数据低位 9

通信系统规划设计

附件2 第一部分: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 通信网络是一切信息传送的载体,它的设计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南海区一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是否成功。因此,根据南海区智能交通系统一期建设特点,需要考虑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建立整个系统的通信网络,以保证系统高速、稳定、安全的运行。 目前,通信网络可以选择有线和无线两种。其中,无线通信又分为很多种,主要有超短波和微波,微波的传输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如:山体、建筑物的遮拦,对微波都有影响。 考虑到信息化技术的需要,在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交通警察大队指挥中心与下面17个中队的分中心及关键节点之间建立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将对南海区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实时传送图像、实时控制信号等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整个南海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和辅助决策水平。为此,建议在大队指挥中心、中队队部及重要道口等关键节点之间采用光纤传输。 平时可以用光纤通道作为主通信通道,传送数据、图像信息(实时图像)。同时,在未来建设中,可考虑采用无线网络作为备份网络,在光纤网出现故障时,作为数据、图像信息的备用通道。 此次建设的无线系统主要是为移动警务系统服务,并有部分用作交通流信息检测系统。 二、系统设计原则 (一)网络的先进性 在本方案的设计中,在不降低整个系统性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设备和通讯线路,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成本,组建先进、可靠、具有升级潜力的业务和办公自动化综合应用网络。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高水准、最优化的系统集成方案及一流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将南海区交通管理的通信网络建成一个性能先进的、安全的、可靠的、高效的智能化计算机网络系统。整个网络系统除具有技术先进性、安全可靠性、功能可扩展性及操作方便性之外,还需结合南海区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的实际情况,使整个网络系统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最熟悉的通信常用的协议你了解吗

最熟悉的通信常用的协议你了解吗? 熟悉基本通讯协议 分类:默认栏目 一、TCP/IP: (1)掌握协议的构成成份。 (2)理解OSI模型、TCP/IP模型。 (3)掌握以太网的接入方法,以太网和802.3帧的区别是什么?了解无线以太网无线以太帧的构成。(4)第二层主要设备和工作原理。 (5)掌握IP层主要必须协议、IP编址、理解协议配置步骤。 (6)理解传输和应用层主要协议功能。 二、七号信令 (1)掌握三种信令单元的功能。 (2)信令网组成。 (3)信令点编码。 (4)移动网和信令网的关系。 三、移动网 (1)GSM网络结构、信道、帧。 (2)GSM互联其他网络。 (3)GSM网络组成设备的功能。 (4)GSM的编号。 (5)MSC局数据步骤。 (6)GPRS网络结构。 (7)GPRS协议模型。 (8)GPRS路由管理。 (9)EDGE组网。(在欧洲使用,我们国家没有,所以只是作为了解内容) 第一、网络技术的基础(向移动通信软件开发人员转型的入门阶段)要学习通信协议,我们先从网络技术基础开始学起,这也是传统软件开发人员向移动通信软件开发人员过渡的入门知识,掌握这几个知识点后,你也就基本对计算机通信有个概念了。 在本阶段应该掌握以下知识点: (1)网络协议的概念。 (2)传输模式的种类和它们的区别。 (3)能够描述出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七层。 (4)了解调频、调幅、调相的原理和区别。 (5)知道正交调幅的概念和解决的问题。 (6)知道脉码调制和脉冲幅度调制的区别。(模数转换的两种方式) (7)复用的概念及其主要的三种复用技术是什么? (8)FDM(频分复用)如何将多个信号组合为一个,又如何分开?FDM和WDM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9)TDM(时分复用)的两种类型。TDM如何将多个信号合并成一个,又如何分开?

网络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网络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本论文是关于一个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介绍了该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以及课题中作者使用的原理技术, 包括客户/服务器模式(C/S)结构原理, 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等。然后详细分析了系统的整体设计,包括系统的功能介绍、实现思想, 系统的需求分析, 系统通信协议的设计,各个模块的体系结构,并采用UML技术,绘制整体程序结构图、流程图、类图、用例图等。接下来是介绍了各个子模块的功能、实现思想及它们的流程图、类图、消息流框图等。最后是系统的分析及优缺点及系统的总结和展望。 终端通过实际的通信链路和服务器建立TCP连接。而服务器端是接受并验证客户端连接,动态管理在线用户名单。 关键字:C/S结构;TCP/IP协议;UML技术;网络编程

ABSTRACT The paper is about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correspondence software. In the Firs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opic origin and the topic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the principle and the technology that the author adopts in the paper , Including customer/Server (C/S) structure principle, TCP/IP protocol system structure and so on. Then author analyzes that the overall design, Including system function introduction, realization way, demand analysis, communication agreement design, system structure of each module. And adopting the UML technology,the author draws the overall procedure structure drawing, the flow chart, class drawing, and message flow chart and so on. Finally the paper introduced that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the excellence and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system ,the summary and the forecast of the system. The terminal establishes the TCP communications through the actual correspondence link with the server. At the same time the server accepts and validates the connection of the client, dynamically manages the name list of the on-line users. Key words: the C/S Structure; the TCP/IP Protocol;the UML Technology; Network Programming

通信联络系统设计方案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技术方案 一、为满足本矿高效率协调等一级调度模式要求,计划建设生产调度通信网的有线通信系统,实现录音、强拆、强插、全呼、组呼、直通、一键直拨等调度功能,该项目要求总调度室可直接通过调度台控制其系统内的所有内部用户,使得总调能和各地点之间进行实现通话、强插、录音等。本次系统项目主要应注意总调(调度中心)与各地点通信设备的对接问题,以及设备间互相通话及在紧急状态下强插各生产岗位电话发布紧急命令。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 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 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 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3:1995)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4:1995)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5:1995) MT 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 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 MT 211-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测规则 M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 401 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722-1998 煤矿监控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T 89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三、术语和定义

基于tcp协议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TCP协议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杨秀森 (贵州师范大学机电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号:0914********) 摘要: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s protocol)是指双方实体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协议定义了数据单元使用的格式,信息单元应该包含的信息与含义,连接方式,信息发送和接收的时序,从而确保网络中数据顺利地传送到确定的地方。通信的底层通信是通过SOCKET套接字接口实现的。当前的主流UNIX系统和微软的WINDOWS系统都在内核提供了对SOCKET字接口的支持。使用这个统一的接口,可以编写一个可移植的TCP通信程序。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局域网内的简单即时通信系统,系统采用C/S模式,底层通信通过SOCKET套接字接口实现,服务器负责客户端的登录验证,好友信息的保存和心跳报文的发送。客户端采用P2P方式实现消息传递,并能实现文件的传输。本文首先讨论了同步套接字,异步套接字,多线程并发执行任务等;然后阐述了客户端、服务器如何使用XML序列化的消息进行通信。 关键词:TCP协议;通信协议系统;套接字;文件传输;C/S模式; The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ased on TCP Protocol Communication Yang Xiu Se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ts automation number: 0914********) Abstrac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 refers to both entities to complete communication or service must follow the rules and conventions. The protocol defines a data unit format, information unit should contain information and meaning, connection mod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iming, thereby ensuring that the network data smoothly transmitted to determine place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is through the SOCKET socket interface implementation. The current mainstream UNIX system and Microsoft WINDOWS system in the kernel provides to SOCKET interface support. Using the unified interface, can be prepared in a transplantable TCP communication program. This paper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based on a simple LAN instant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system adopts C/S model, the underlying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SOCKET socket interface

通讯系统施工方案

通讯系统施工方案.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1号、2号烧结机易地大修技术改造工程

方案通讯系统安装调试 总包方: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梅钢烧结工程分公司 施工经理: 项目经理: 宝冶电装建设有限公司分包方: 梅钢项目经理部 编制:审核:

批准: 22009年月日6 目录 3卷 ........................................ 本项目工程概况第1 3卷 .................................. 对关键工序的施工安排第2 3........................... 前期准备与现场施工的配合第1章 4................................... 施工高峰期的工作第2章4.............................................. 施工依据第3卷 4 ........................................... 第3章施工规范 4 ................................. 第4章施工用图及参考文件 4 卷.............................................. 施工准备第45主要技术方案与措施5卷 .................................... 第5........................................... 章线路敷设第5

5........................................... 章设备布局第6 6....................................... 电缆桥架安装第7 章 ............................ ........................ 6运 1第节搬 ............................. ....................... 6储节第2存9章第8配 线 ............................................... 9........................................... 章系统调试 9第017第卷 ......................................... 质量安全措施0章1质量措施 .......................................... 10第011第章.......................................... 安全措施 1 本项目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1#、2#烧结机易地大修技术改造通讯系统安装工程

《通信系统地综合设计与实践》计划清单

《通信系统的综合设计与实践》课程的要求 1、课程目的 本课程旨在加深、扩展通信原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路》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运用通信仿真工具完成一个完整的通信子系统设计、仿真的全过程,要求学生掌握应用通信基本理论设计通信系统、计算通信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并通过实验模型验证其设计的正确性等综合设计实验能力。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实践操作技能,及时解决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以及为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2、课程要求 通过系统仿真进一步深化对通信原理等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本课程类似于国外同类课程中的project。具体设计题目包括数字基带传输、数字调制、连续信号的数字化、信道容量计算、汉明码的编译码、循环码的编译码、卷积码的编译码、正交编码、伪随机序列发生器、扩频通信与CDMA、多径瑞利信道模拟、分集性能等等。并能对仿真实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围绕通信原理课程知识自由选题,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申报设计容,经过指导教师认可进行设计。 3、独立完成容 ①熟练掌握matlab仿真工具的使用;

②运用上述工具完成一个通信子系统的仿真原理设计。要求针对某一通信系统或其子系统,分析其基本的工作原理(简单叙述),设计仿真目的意义(重要),仿真过程(重点叙述)和仿真方法(重点叙述),对仿真结果的预计(重要)和仿真结果意义(重要)。 ③编制仿真程序并进行仿真。仿真程序要求说明程序运行环境,给出流程图,说明设计思路,叙述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的方法,给出设计心得与体会。 ④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仿真结果分析要求使用准确的数字结果来描述仿真的通信系统某一原理或现象。不得用模糊的描述语言或简单定性的描述。仿真结果应该结合仿真原理设计的仿真意义和仿真结果意义进行分析,应该得出有意义并有说服力的结果。 4、实施过程及考核 ①每人一题,自选一个设计题目。每个题目分为通信系统仿真原理设计、仿真软件编程和仿真结果分析三个任务。所选的题目和仿真目的不能重复,对于重复的题目要求改选。重复的题目不能进入评审阶段。 ②第一周任务是选题和仿真原理设计。选题一天,仿真原理设计二天,仿真原理评审一天,未能通过评审的应该重新选题。 ③第二周任务是仿真程序设计和仿真结果分析,时间是二天。第三天对通信系统仿真报告评审,未能通过应该修正仿真程序和仿真结果,并进行二次评审。 ④第五天总结所有同学的综合实践成绩。

各种通信协议

分层及通信协议 协议软件是计算机通信网中各部分之间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它定义了通信各部分交换信息时的顺序、格式和词汇。协议软件是计算机通信网软件中最重要的部分。网络的体系结构往往都是和协议对应的,而且,网络管理软件、交换与路由软件以及应用软件等都要通过协议软件才能发生作用。 一、通信协议 1、什么是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简称协议Protoco l),是指相互通信的双方(或多方)对如何进行信息交换所一致同意的一整套规则。一个网络有一系列的协议,每一个协议都规定了一个特定任务的完成。协议的作用是完成计算机之间有序的信息交换。 通信网络是由处在不同位置上的各节点用通信链路连接而组成的一个群体。通信网必须在节点之间以及不同节点上的用户之间提供有效的通信,即提供有效的接入通路。在计算机通信网中,将这种接入通路称为连接(connection)。建立一次连接必需要遵守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也就是通信网设计时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l)为了能在两个硬件设备之间建立起连接,应保证在源、宿点之间存在物理的传输媒介,在该通路的各条链路上要执行某种协议。 如果传输线路使用电话线,则要通过调制解调器将信号从数字转换成模拟的,并在接收端进行反变换。 如果用的是数字传输线路,则在数据处理设备和通信设备之间,必须有一个数字适配器,以便将数字信号的格式转换成两种设备各自所期望的形式。 为了在两个端设备之间互换数据,需要协调和同步,调制解调器和数字适配器必须执行它们自己的协议。 无论是模拟的还是数字的通信设备,调制解调器和数字适配器的状态必须由接到节点上的设备来控制,这里必定有一个物理的或电气的接口来执行这种功能,执行某种适当的协议来达到这一控制目的。 (2)在计算机通信网中,许多信息源都是突发性的(bursty),问题是要利用信息的这种突发性质来降低消耗在线路上的费用,由此开发了许多共享通信资源的技术。所谓共享,是指允许多个用户使用同一通信资源,这就产生了多用户的接入问题。多路接入

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应急通信系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和无线局域网构建小范围内的应急通信系统来进行研究,作为总体应急通信框架中的一个有效补充。 关键词:应急通信系统;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 一、前言 近年来,自然灾害是频繁的发生,其中最为我们熟悉的汶川、青海玉树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同时也会使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使政府救灾工作不能很快的开展,应急通信系统在抗击自然灾害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本文就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和无线局域网构建小范围内的应急通信系统来进行研究,就是希望能在危难的时候,老百姓能及时求救,使自然灾害过后的损失尽可能的降到最低。 二、现阶段应急通信的概况 应急通信是指在出现自然的或人为的突发性紧急情况时,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保障救援、紧急救助和必要通信所需的通信手段和方法,是一种具有暂时 性的特殊通信机制。从总体技术层面划分,应急通信主要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有线应急通信也就是一般的国内、国际电话网,互联网等。其中有线公众电信网在在自然灾害应急通信中应用的最广,并且通过综合通信终端设备可以方便地实现中央救灾指挥中心与各地救灾指挥中心的联系。但有线应急通信的缺点是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且抗毁能力差,一旦被摧毁,通信立刻被阻断且很难恢复。无线应急通信以电磁波传输信息。短波通信在早期的无线应急通信中应用的很广泛,在20世纪40年代后,超短波、微波通信业务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卫星通信的出现使得通信业务发展的步伐更加快了。无线通信具有抗毁能力强、机动灵活、组网方便的优点,在应急通信系统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非常大的国家,各种灾害事件出现概率是很高的,而在现实中,突发公共事件在国内出现的高频率的确令人感到震惊,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加大对应急通信技术及装备研究的迫切性和必要性。2008年5月,我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加之恶劣天气,通信阻塞,人民生命财产遭到重大的损失。震后,8个县城的对外通信完全中断,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通信这条救援生命线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通信行业提供了大量设备进行保障,并且派出了很多的人员进行救援,都因道路中断等原因效果难以很快的显现出来,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中国移动四川全省有三台交换机全阻。受余震等综合因素影响,13日零时左右为基站中断高峰,共有4457个基站退服,主要集中在四川、甘肃、陕西三省。据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统计,因通信联络急剧增多,四川当地长途话务量已上升到日常的10倍以上,手机接通率下降到日常平均值的一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