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与计划经济结合的必要性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与计划经济结合的必要性

班级:姓名:学号:2012年5 月21 日浅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与计划经济结合的必要性听了老师最近几节课的讲解,我对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比较敢兴趣,于是上网找了一些资料,也去图书馆看了一些有关的书目,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了一些了解,也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了一些亲身体验,所以就想谈谈中国目前发展模式的特点,并说说自己对市场与计划结合的一些浅薄的想法。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区别么?我查了一些资料,其中有一种解释说市场经济是指一种经济制度,甚为不解。

后来深入了解了一下,为何可以把市场经济认为是一种经济制度呢?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中进行商品交换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必须要先有明确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然后才能按照所有制的内容及其规则进行商品交换或者产权交换。

如果没有明确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内容,那么进行经济行为的主体双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随意进行物品交换,势必会导致矛盾的产生并激化。

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从社会的基本制度中体现。

故市场经济是和社会的基本制度相联系的,市场经济是依附于社会基本制度而存在的。

由于最早的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以前,大部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都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

直到后来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以后,人们才发现市场经济还可以与社会主义公有制联系起来。

好了回到正题,据我所了解的市场经济一词在不同场合有三种不同的涵义:○1指商品经济,就是把生产的产品用为商品的交换;○2指市场机制,就是指在社会经济中配置资源的手段;○3指一种经济制度,部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

这三种涵义的市场经济经常出现在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之中,这种讲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需要指出的是过去联合国也曾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以区别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当时联合国把所有国家分成三类: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市场经济国家,其中第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三类是资本主义国家。

总的概括一下就是:市场经济是指以商品经济为背景的、用以较为合理地配置资源和维护某种社会制度下的强势群体一定经济利益关系的经济体系。

上面提到市场经济是依附于社会基本制度而存在的,既然如此,那么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下的市场经济就一定存在本质的区别,因为这两种不同社会性质的基本制度其本身就有本质的区别:这两种社会的基本制度各自维护着不同人群的经济关系或经济利益,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要以维护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为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以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目的。

这种本质区别体现在多方面。

首先两种市场经济所依附的社会基本制度不同,那么它们所维护的群体就不同,即强势群体不同。

这里说的社会基本制度就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必须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成分共同发展,其维护的是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则几乎没有公有制的成份,而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维护的是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资本家。

这也是两种市场经济最本质的区别。

其次两种不同制度下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有较大区别。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其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主导,而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计划调节的作用就相对较为薄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故其以国家的宏观调控和计划调节为主导,相应的其市场机制则相对被束缚。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偏向于自由的市场机制的调节,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更偏向于具有约束力的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计划调节。

两者各有所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于其自由更容易产生新事物、新观念,当然也会更频繁地导致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其有约束故能较好地避免经济危机,或者说使得经济危机的周期变得更长,但是它产生新事物、新观念的周期也会变得更长。

还有就是两种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分配额度有所区别。

这是社会基本制度不同或者说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所必然产生的结果。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的是按资分配或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鼓励了生产资料所有者,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市场的创新,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然而当一部分市场难以跟上创新并逐渐脱离其余市场,由此也必然会带来收入差距悬殊,两极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凸显的现象,其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直接目的就是转嫁经济危机。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的制度,一方面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防止两极分化,缓和甚至避免社会矛盾的产生和激化,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另一方面鼓励的部分较少,难以产生较多的创新,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最后就是两种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不同,这是上面几种区别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其能兼顾公平与效率,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因而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很少甚至没有,但是伴随的是经济发展活力相对不足;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方式,其容易形成两极分化,需求不足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但难以实现共同富裕。

再加上在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配置资源方式下更容易形成无政府主义,必然造成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和严重的失业,故周期性的失业,即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需要快速发展的国家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和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没有这样的环境,就算是当年GDP占世界三分之一的清王朝也无法避免衰落下去的结局。

对于中国来说,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中国尚不够强大,无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震慑其他国家不敢来犯,所以中国只能在联合国、上合组织等组织上,即通过外交手段解决目前的大部分问题以求得稳定的外部环境,对于内部环境,中国必须防止贫富差距的扩大,防止两极分化所带来的仇视甚至敌对的现象产生,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避免这种现象产生,故中国应坚持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

当然,市场经济固然能带来经济发展的活力,能快速的发展经济,却无法避免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魔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只能尽可能的延长经济危机的周期,却也无法避免经济危机,因为任由市场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势必会导致资源的分配不协调,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随后出现社会矛盾并愈演愈深,导致经济危机。

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周期性的政府宏观调控,即计划经济。

说到计划经济就不得不说,现在有些人把过去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说得一无是处,并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以往出现的所有失误的根源就是因为实行了计划经济,甚至把目前我国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比如国企巨大利润和垄断腐败等等也说成是计划经济导致的结果。

因此,我觉得在这里有必要谈谈过去计划经济的得失问题。

从社会历史的实践来看,苏联、中国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运用计划配置资源来发展经济,虽然带来不少弊病和消极作用,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曾有力地促进了本国生产高速发展,经济发展大跃进,却是毋庸置疑的。

那种完全否定过去计划经济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完全否定国民经济计划的必要性是站不住脚的,没有实凭实据。

计划经济是前苏联先搞起来的,那就先说说计划经济对前苏联的影响吧。

在前苏联刚刚建立的时期,计划经济的实施使得落后的沙俄在半个世纪内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能与西方最发达的国家平起平坐,重工业、国防力量和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

如果再考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顶住了法西斯疯狂侵略的历史功勋和遭受战争的巨大损失,而美国却成了战争的受益者,即苏联在战争中损失,美国在战争中得利的因素,可见计划经济威力的巨大。

只是后来,赫鲁晓夫时期没有对计划经济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高度集中的计划相对于庞大的实体经济落后了,跟不上经济发展的变化,导致前苏联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性,后来却把这种不适应性归咎于计划经济,全盘否定了计划经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至彻底葬送了社会主义经济。

还有计划经济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依靠计划体制,迅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进行了以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的由694个限额以上的大中型项目组成的基本建设(数据来自百度)。

并且这些项目的大多数是配置在我国工业交通一向不发达的经济落后的内地。

建立和发展了一系列新型工业部门,发展了两弹一星的工程项目。

总的概括一下就是:○1缩小了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差距,避免贫富差距扩大化;○2改变了旧中国畸形的产业结构布局,使得经济发展更合理;○3建立起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和国家安全体系,有效防止了外国的挑衅。

当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有它的缺陷。

我国过去经济计划的主要缺陷:○1过于强调计划的作用,却忽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2计划缺乏科学性、准确性,由于经济统计工作薄弱,手段落后,统计数据不够准确;○3计划过于集中,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企业经营的积极性;○4计划安排时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轻工业的发展。

然而,这一切缺陷都是由于经验不足,在运用经济计划规律的实际操作中发生的问题,而不是计划要求本身有什么过错。

所以计划经济改革是必须的,但是不能全盘否定计划经济的作用。

修正了计划经济的两面性后,回到市场经济需要和计划经济结合的问题上来。

上面我们提到市场经济需要计划经济的支持。

现在有一种意见认为市场经济确实需要计划经济的支持,但是仍然认为市场机制是最有效率配置资源的方式,只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能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计划经济只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才让其发挥补充的作用,从而把市场凌驾于计划之上,这同样是根本否认计划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这样就会使国家在运用计划调控的作用上甚至比不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法国、日本。

其实我们需要重新明确一下市场和计划的概念。

市场调节是从个体的经济利益出发的,它是为微观的经济利益服务的;而计划调节是从总的经济利益出发,为宏观经济利益服务。

仅仅使用市场调节只能使微观的经济利益达到最优化,无法是的宏观经济利益最优,同样仅仅使用计划调节也只能使宏观经济达到最优化,却不一定照顾到微观的经济利益。

在现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不论其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必须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全面合理地配置资源,任何偏废都是不利于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的。

国民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结合的一个统一整体,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宏观上的计划机制与微观上的市场机制必须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才能使整个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合理地使用,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