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

2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 三阶段: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2、计划与市场是内在统一的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各国在改革中,都相继选择了市场 机制的趋向。为什么?这是因为市 场经济在配置资源、提高效率方面 明显优于计划经济。
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和局限性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 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 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进企业生产经营 能力。 有利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自动调节,实现 供需平衡。 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
(二)计划与市场由对立走向结合
计划经济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 主义经济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计划经 济的弊端日益暴露。 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 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大锅饭” 经营方式单一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 改革经济体制的道路,试图通过改 革建立起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体制。 在体制的转型方式上,各国不同:前 苏联、东欧采取“激进型”方式, 我国“渐进型”方式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1、商品经济
(1)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 总和,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 形式。 (2)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 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 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
2、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1)社会主义社会广泛地存在社会分工 ( 2 )非公有制经济之间以及它们与公有制 经济之间发生任何经济往来,必须实行等 价交换 ( 3 )社会主义现阶段存在着多种公有制形 式,它们之间的交换,也必须实行等价交 换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第一,经济关系市场化。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 或间接地处于市场体系之中。 第二,企业行为自主化。企业作为市场主体, 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第三,宏观调控间接化。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 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经营管理法制化。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按 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市场调节的弱点(市场失灵) 自发性、盲目性 事后性 不能很好解决经济总量问题 不能很好协调宏观利益和微观利益 不能很好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 不能解决垄断问题 不能解决公平问题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扬长避短,实 现计划与市场的优势互补。正是基于 此认识,十四大才确认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价格机制
(1)定义 所谓价格机制,是指通过价格的升降 调节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量和需求量, 引导生产、经营和消费的经济运行机制。
价格上涨,会引起商品 供应增加、需求减少; 价格下跌,会引起供应 减少、需求增加;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现代企业制度; 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合理的分配制度; 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六、社会主义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的含义 市场机制是指价格、供求、竞争等各种 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制 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市场机制实际上 就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形式。 最主要的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核心)、 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二、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一) 计划与市场的对立 众所周知,计划与市场是支配经济运行的 两种调节机制,但传统理论却把二者对 立起来,分属两个不同的社会制度。 二者对立的原因: 1、教条地照搬了马恩的设想
2、经济后发展国家经济现代化的任务 要求实行计划体制 社会主义国家所处的历史地位决定了 它们赶上先进国家的水平。如何在 较短的时间内赶上?需要采取“超 常规”的办法,即依靠国家的力量 实现产业部门的倾斜发展,依靠国 家计划的力量积累经济发展资金。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结合在一起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原则。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 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 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 的长处。
3、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为资源配置主要方 式的商品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的内涵——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国家实行不同程度的宏观调控。
4、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1)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 商品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必然产 物。两者遵循同样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 (2)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突出的是 为交换而进行生产,是相对于“自然经济”而 言的;市场经济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对商品经 济的概括,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
3、计划与市场的对立还是当代两种社 会制度斗争的结果 二战后,以苏联为一方和以西方国家 为一方的两种制度的斗争,进一步 发展为两个世界体系的全面竞争。 经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异常迅 速,显示了优越性,这为社会主义 断然拒绝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依据。
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的优点 有利于总体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和社会资 源合理配置,自觉地调节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 和结构优化。 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动员和集中必要的财力、 物力进行重大建设,防止资金分散影响建设进 度,同时也可防止大的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 有可能合理地调节收入分配,不至出现过大贫 富差距。 容易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避免出现经济危机。
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 然性 1、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 2、我国对外开放的要求 3、快速发展经济的需要 4、已被实践证明是具有生机和活力的 经济体制
结论: 计划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经济手段, 二者各有优缺点,应按照它们各自的功 能和长处,使之在不同领域发挥其作用, 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事实上,各国都实现了二者的结合,单 纯的计划经济和单纯的市场经济不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