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雨巷》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雨巷》教学设计

寻找彷徨中的美丽
——《雨巷》教学设计
讨论:缺了“丁香”修饰语又如何?
(少了美感、淡了愁绪)(结合诗歌2、3、6节诵读)
(2)情感体验
①引导学生诵读首尾两节,抓关键词语,谈发现。

参考:首尾前后照应,只把“逢着”改为“飘过”。

②设疑:“逢着”和“飘过”能否互换?
参考:不可。

这两节主要意象巧妙组合,渲染了从开始对美好理想的希望,到最后理想破灭的迷茫之情,诗人有失望但没有绝望。

如更换,则情感颠倒,无法凸显主旨。

③有感情比较朗读首尾两节,体会希望和失望的感情。

展现板书:
雨巷点。

板书体现“雨巷”和“丁香姑娘”两个主要意象,既表明诗人的生存环境,又体现诗人忧郁之情。

四、沉醉雨巷
(8分钟)过渡:走不尽的雨巷,品不完的诗歌。

让我们再次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音乐之美。

1、老师示范指导排比句、重叠词、反复句的朗读方法。

2、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片段,自由诵读. 1、选择喜欢
语段,以独白
形式自由诵
读。

2、小组内分
享吟诵,学习
模仿,实践体
验。

3、选代表全
班展示。

在细品
诗歌的基础
上再次诵读
诗歌,是一种
感情体验的
升华。

自然解
决诵读重点。

丁香
姑娘
戴望舒
忧郁彷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