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
课程设计(学年论文)
说明书
课题名称:照相机物镜的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
课题工作时间: 2011年6月20日至 2011年7月1日
XXX大学教务处
一.前言
背景知识
相机镜头是相机中最重要的部件,因为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拍摄成像的质量。
同时镜头也是划分相机种类和档次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准。
一般来说,根据镜头,可以把相机划分为专业相机,准专业相机和普通相机三个档次,无论是传统的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都可以适用于这个划分。
镜头能分为变焦和定焦两大类。
变焦镜头我们刚才已经试用了,就是焦距可变,也就是可以推拉的镜头。
除此之外还有定焦镜头,就是焦距不能变只有一个焦段,或者说只有一个视角。
在镜头外观上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定焦镜头只有对焦环(就是控制清晰度的,稍后介绍),而变焦镜头拥有两个环,一个对焦环(控制清晰度)和变焦环(控制视角,即推拉)。
定焦镜头因为其焦距固定,因此比较好分类:广角镜头:一般低于35mm的镜头为广角镜头,低于28mm的为超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视角广,纵深感强,景物会有变形,比较适合拍摄较大场景的照片,如建筑、集会等。
中焦镜头:一般在36mm到134mm的镜头为中焦镜头。
中焦镜头比较接近人正常的视角和透视感,景物变形小,适合拍摄人像、风景、旅游纪念照等。
长焦镜头:一般高于135mm以上的镜头为长焦镜头,也被称为远摄镜头。
其中,大于300mm 以上的为超长焦镜头。
长焦镜头视角小,透视感弱,景物变形小,适合拍摄无法接近的事物,如野生动物、舞台等,也可以利用长焦镜头虚化背景的作用,拍摄人像。
变焦镜头因其焦段变化,不好一概而论。
假设其焦段在广角、中焦、长焦的一段或者两段间变化,也可以称为广角变焦镜头、中长变焦镜头等。
二.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一个照相物镜
(1)光学特性要求:f’=100mm;2?=30?,D/f’=1:3.5.
(2)成像质量要求:弥散斑直径小于0.05mm;倍率色差最好不超过0.01mm;畸变小于3%。
.
三、设计课题过程
1、通过查找资料,在镜头数据编辑页面输入物镜的初始值如下:
这是一个焦距为76mm、2ω为55.5、相对孔径为1:3.5d的Tessa物镜。
2、改变相关参数,使数据符合需要设计的照相物镜
将焦距改为100mm,入瞳直径改为28.571429。
.
改变视场。
3、将参数改变后的物镜进行优化:
对物镜进行多次优化,直到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物镜。
优化后的数据如上图。
4、观察各项数据和图像。
此即为Tessar物镜。
5、像质的评价:
Stop Diagrams(几何点列图)
◆垂轴色差(Lateral Color)如图:
说明:由图横轴可知垂轴色差数值即倍率色差小于0.01mm符合设计要求
◆其它像差曲线图如下:
四. 设计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发现我动手能力还是很差的,一方面我们没有学这个zemax软件,另一方面我看了书后觉得懂了,但是一到了机房仍然不会做,还是要看书,开始几天把那几个例子做了一下,感觉对软件熟悉不少,这也为后来设计照相物镜打下了基础。
我觉得通过开始几次摸索,已经能熟悉基础了,一定要动手试试,慢慢的就会熟悉,虽然没学过,但是看看书,然后自己摸索,就会慢慢的熟悉软件,虽然还有很多地方不知道,但这并不影响设计物镜。
开始我拿着数据,依然不知道如何下手,看着《学设计教程》,我一步步的按照书上的步骤做,慢慢的就将步骤记住了,熟悉了。
同时,看着Lay图像,要是透镜移位或光线不正确,就改变透镜之间的距离,慢慢的调节,就会调好,要是焦距不是所要求的,就通过缩放焦距来调节,当然这是同学告诉我的,不懂就要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
调节数据和优化的时候,要一步步来,不能嫌麻烦,最好每做几步就保存,我记得我有一次就快优化好了,结果没保存,数据都丢了,我不得不从做。
通过这次物镜设计,我总结首先要多做多看,熟能生巧。
其次每一步要小心调
节,数据不能打错,觉得不对就检查,看看图像、数据报告再改过来。
最后,我觉得不懂得就看书,问老师和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