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一、填空题1、旅游活动的5个基本特点异地性、暂时性、流动性、享受性、综合性。

2、根据国家旅游局1999年相关分类,旅游产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观光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

3、20世纪30年代麦克默里的《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被认为是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4、西方古代的旅行活动主要活跃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和巴比伦等地域,这和这些区域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5、世界近代旅游业之父和创始人是英国人托马斯库克。

6、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是由入境旅游带动国内旅游进而催生出境旅游。

7、1963年,罗马会议把国际旅游者分为旅游者和短途旅游者,又将两者统称为游客。

8、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有三个: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9、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分为:基本层次、提高层次、专门层次。

10、旅游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认识需要阶段、信息收集阶段、评价对比。

11、狭义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

12、常用的旅游需求预测模型有趋势外推模型、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定性模型。

13、旅游资源的特点有:观赏性、多样性、地域性、综合性、季节性、永续性、垄断性和吸引力的定向性。

14、旅游地一般在空间上分为旅游活动区和接待区两个部分。

15、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1990年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的分类方法,自然旅游资源可细分为:地表类、水体类、生物类、气候与天象类;人文旅游资源可细分为:历史类、近现代类、文化体育类、风情胜地类。

16、按照旅游资源的利用角度分类可将旅游资源分为可再生性旅游资源和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1、7旅游资源的价值包括艺术欣赏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

18、黄山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19、瀑布景观“三部曲”:造瀑层、瀑下深潭、潭前峡谷。

20、“水中冒烟”、“彩虹通天”、“水底有龙掀巨浪,岸旁无雨挂长虹”是对壶口瀑布的形象形容。

21、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五台山。

22、中国传统工艺三绝: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福州脱胎漆器。

23、“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24、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25、影响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石林的地位级别和可进入性;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特点是替代性竞争。

26、城市旅游产品的特征有文化性、现代性、独特性、包容性、27、城市旅游吸引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形象吸引、活动吸引、设施吸引、景观与环境吸引、氛围吸引和服务吸引。

28、1955年,迪斯尼乐园的出现标志着世界主题公园的诞生;1989年深圳锦绣中华成功开业标志着中国主题公园的诞生。

29、影响主体公园的要素之一“决策者行为”关系到两个层次:投资者决策行为和政府决策行为。

30、根据各种容量的属性,可将旅游环境容量分为基本容量和非基本容量两大类。

其中基本容量概念体系中包括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的生态容量、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五种基本容量。

31、旅游地域接待的容量达到极限容量,称之为饱和。

极限容量值也称为饱和点。

32、饱和分季节性饱和与非季节性饱和两种情况,前者主要是由于旅游需求在时间上分布不均衡引起的,后者则是由于旅游供给长期不足而产生的。

33、南岳衡山绝顶的祝融峰景点,总面积477平方米,一天开放12小时,每人浏览时间15分钟,人均最低空间标准5平方米,则祝融极限日容量为4291人。

34、旅游交通与一般交通工具相比较具有游览性、舒适性、区域性、季节性等特点35、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交通运输方式的时,主要受价格和费用、距离和时间、收入和旅游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36、郭来喜的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分为三个层次:旅游带、旅游省和旅游区。

旅游规划按性质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开发规划。

37、城市RBD的类型有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购物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二、名词解释闲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体力和精力,包含范围极广,从家庭休闲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人们以旅行为手段,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到异地作短期停留,以了解自然和社会、完善自我或发展事业为目的所引起的社会生活现象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旅游时间比: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单调旅行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的时间比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才能促使人们作出旅游决策。

近邻效应:独特性和共性导致相邻的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吸引力之间相互影响。

正近邻效应:属于不同类型的资源个体在同一地区出现,其吸引力因其它个体在其附近出现而加强。

负近邻效应:属于同一类型的资源个体在同一地区出现时,个体之间产生空间竞争,分流游客,使各自吸引力相互抑制,吸引力大的抑制吸引力小的资源个体。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旅游资源:凡是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旅游地生命力:在旅游资源、区位、设施、形象、服务、管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旅游地获得社会、经济和环境利益,并保持旅游服务功能可持续性的综合能力。

旅游地吸引力:目的地的景观、设施、服务、知名度、游客关于其意境的强弱等若干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对旅游者的诱惑强度。

旅游地竞争力:指旅游地拥有的旅游资源以及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向市场获得经济、环境、生态等效益的综合能力,表现为当前旅游地的发展程度以及这种发展程度的可持续性。

城市RBD:为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的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街区。

主题公园:是一种有特定的主题,以实体环境的塑造运营管理构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城市旅游形象: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时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风民俗、服务态度等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

旅游环境容量:指调查区在一定的时间内旅游资源及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在不影响旅游活动和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所能容纳游客的限定数量,超出这个数量,旅游活动就会受到影响,旅游资源及其环境就会受到破坏。

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者于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也称旅游感知容量。

旅游资源容量:这是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的生态容量: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程度所决定的能够接纳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指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

旅游极限容量:指最大的旅游承受能力、最终旅游接待容量。

基本空间标准:指在旅游活动的主体(人)和载体(车、船等)在旅游目的地所使用的空间规模大小和设施量。

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实现旅游,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以及在目的地内进行游览后再回到出发地,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所利用的各种交通方式总和。

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旅游增加值:旅游总收入扣除外购的物品和服务(中间消耗)为旅游增加值。

旅游规划:是指对旅游地的未来发展目标和方案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又进行科学编排、组合的选择过程。

三、简答题1、旅游业的出现及其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旅行社的出现;(2)导游书籍的出版;(3)运输业与旅游业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4)为旅游者服务的旅馆业和饮食业的出现;(5)金融界介入了国际旅游业;(6)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2、现代旅游活动的特征?答:游客的大众性(旅游活动的普及性);规模发展的持续性;活动空间上的国际性和相对集中性并存;旅游活动时间上的季节性;3、影响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答:(1)个人因素:包括心理或性格的差异、性别的差异、年龄的差异、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程度差异、职业差异。

(2)社会因素:主要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阶层、社会集团中所处的地位与角色的差异导致的对旅游行为的态度差异。

(3)文化因素:民族风俗、宗教的影响、4、详细解释旅游动力的构成?答: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内动力:即人的旅游动机,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外动力:即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中间条件:即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

5、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答:(1)感知环境:直接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因素是感知环境的差异。

(2)最大效益的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最大的信息收集量(3)旅游偏好:旅游者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不同,构成了各自的个性特征,在认知活动、情感和意向活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6、旅游者各个尺度的空间行为特征是什么?答:(1)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2)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在居住地或暂住地附近旅游,旅行线路影响旅游效果。

7、旅游市场的功能?答:(1)旅游产品的交换功能;(2)旅游资源的配置功能;(3)旅游信息的传递功能;(4)旅游经济的调节功能。

8、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答:(1)对旅游产品需求的整体性;(2)旅游需求对特定地域的指向性;(3)旅游需求的高弹性;(4)旅游需求的季节性。

9、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答:(1)旅游客源地,涉及到客源地旅游需要的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人口特征和政治制度)和旅游者个人的情况(个人收入、职业、带薪假期、教育水平、生活阶段、个人偏好等)。

(2)旅游目的地的供给部分,包括资源的吸引力,旅游价格、货币汇率、交通速度、接待设施条件以及旅行组织机构等。

10、旅游市场调查包括哪三个方面?答:(1)调查客源市场情况(2)对自己的接待情况进行分析(3)对竞争或可能的合作者的情况进行调查11、旅游市场开发的基本战略?答:(1)寻求特色旅游产品与特定客源市场的最佳结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自己的重点客源市场的开发上。

(2)旅游企业与当地政府相配合,把旅游宣传与地区总体形象宣传相结合,形成整体宣传合力。

(3)与周边旅游地要形成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联点成线、串线成网的区域旅游格局。

(4)把常年促销与重点“轰动性”促销相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