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升华作文的思想深度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升华作文的思想深度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升华作文的思想深度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107-01
笔者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发现相当一部分考生的作文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我们大部分同学能做到切合题意,但是往往不能巧选角度,中途停滞思维,延误时机,不会向纵深方向延伸;有时为了求得平稳,抓取一个大众化的主题,甚至是肤浅的主题,不敢于充分体现个性特征。

导致整篇文章立意肤浅,缺乏思想,写不出较为深刻的有社会意义和人生体悟的东西。

黑格尔曾经说过:“人是靠思想站着,并按照思想改造现实世界。

”同样一篇文章立意肤浅缺少思想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考生的作文存在的这个共性的问题,究其原因,这里面固然有由于个人的写作基础的问题;有由于个人的认识、理解水平的问题;有由于文化底蕴、经验积淀的问题;但更多的是由于思维定势的问题。

那么如何让考生作文立意深刻更具思想性?笔者认为应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更多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1 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开阔思维,培养思维的广度
所谓思维的广度其实就是指一个人思维所涉及的范围的广阔程度。

学识渊博的人思维都很开阔,他们思考问题往往能左右逢源,能全方位思考问题又能分清主次,也就是人们说的具有明显的立体思维方式。

反之,那些思维狭窄的人,思考问题往往片面固执,只
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要想让学生的思维张开翅膀自由飞翔,老师必须转变观念,在作文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

1.1“放任自流”,让思维的死水变成源头活水
比如,在学生的写作中,随笔往往写得比命题作文好,究其原因,在没有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思维呈立体式发散。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完全可以赋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思维空间越广阔,越自由,创新意识就会越活跃创新思维就更容易得到激发。

每学期都可以布置几次“自由作文”列入作文平时分进行考核,即由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1.2多角度思考,训练学生学会带着脚镣跳舞
高考作文除了文体上的限制之外,命题指向性很广。

比如材料作文,如何让学生的作文立意深刻、独树一帜?必然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掌握多角度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一是运用发散思维审题立论。

同一个材料,学生可以得出许多的感悟,这就叫做“横看成岭侧成峰”。

一个材料中可能有多个事情或多个人物,那么学生从多个人物角度出发也是寻找审题立论角度的主要方法之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挖掘、点化材料,就可以
发现别人看到不到的世界,让我们的审题立意独辟蹊径,思想深刻,别具一格。

2 要引导学生能打破常规,挖掘本质,拓展思维的深度
所谓思维的深度说到底其实就是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由果溯因等等。

王力先生曾这样说:“学生的文章写不好,并不是由于他写了几个错别字,也不是因为他不懂语法,主要是逻辑思维问题。

”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生活常识的影响,常拘泥于所见所闻的观感,这样的作文很难出新。

其实,同一个题目,可能有很多种立意的角度。

立意角度不同,文章的深度也有差异。

而立意角度独特,这是作文立意新颖的关键。

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会学生紧紧围绕材料,启发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指导学生运用反事实假设思维、因果思维等方法来挖掘材料的命题的深意。

希望同学们平时要有针对性训练,力求使自己作文的主题抵达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使作文的内容饱满、思想感情厚重!
例如:江苏高考作文题《绿色生活》,如果审题在对自然中绿色的描绘,表达对绿色田野、山林的渴望,则是表象上的,是属于常识类的;如果在思维上突破,挖掘其本质,就要了解它的比喻意义、理念涵义、时代含义,那么就会有以下思考,生活方式:自然、环保、节俭、健康。

精神层面:“道法自然”(道家)或“天人合一”(儒家)。

这样,作文就会脱颖而出,成为立意高远、旨趣深远的好文章。

但一直以来,很多同仁把学生写作困难归咎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其实不然。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就曾经说过:“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独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

”可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是作文教学的重心。

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将思维向纵深拓展,更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3 要训练学生能另辟蹊径,辩证思考,训练思维的灵敏度
所谓的思维灵敏度其实就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敏程度。

思维灵敏的人,往往敢于标新立异,展开发散性思维。

而文章的立意,贵在新颖。

有些作文题目,若按顺向思维破题,可能角度不够新、立意不够佳。

因此审题时不妨将思考问题的思路反过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种审题方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人们思维的反向性及辩证思维上,即从现有的思路上返回来,从与他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逆向的辩证思维也是一种开拓思路的方法,往往是能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产生新的观点。

例如:对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个观点一般是批评“得过且过,混天度日”的人。

但是在课堂上有一个学生提出来:既然做和尚,就要干好本职工作,撞好钟。

这样的说法又有什么错呢?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一度被人否认的说法,有人将其赋予了新意;对旧说,有人提出了新的解释;对有些流行的说法,人们提出了质疑。

所以说在训练学生审题时,要训练学生从狭隘和极端的思维中突破出来,考虑问题要有辩证性。

尤其是关系型的话题作文,
辩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背与放”,背上是为了能轻松地放下,放下则是为了更好地背上。

总之,作文教学是思维与语言的训练尤其是思维的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作文审题、立意、选材和谋篇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大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拓展其思维的深度,训练其思维的灵敏度,我们学生的作文才会具有更大的立足地和更强的生命力。

所以,平时教学中必须努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升华学生作文的思想深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