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以疑激思,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从数学的感知材料中揭示数形的本质特征,确定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应该使学生对数学结论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分析思考问题时,不迷恋事物的表面现象,能够自觉地注意到事物的本质,善于区分主要的、次要的,表面的、本质的。

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在一个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上挖去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后,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学生思考后立即回答:表面积不变。

我要求学生画一画再回答,学生通过画图、思考,发现挖去的正方体的位置不同,表面积的变化情况也不同。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以以疑激思,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洞察力。

二、以趣引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善于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而转换思路与方法,不仅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能将旧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

比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学生能想到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将它们拓展到比的基本
性质。

兴趣是思维活动的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泼、最持久、最强烈的心理成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给学生创造一个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相互促进。

比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用猴王分桃的故事,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分的份数不一样,获得的份数也不一样,小猴子得到的苹果数是一样的呢?学生一下就进入了题目的情境中,展开了讨论,争着说明。

三、以标导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主要表现为思考数学问题时的灵敏,接触事物的实质快,思维效率高。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速度训练,并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这一些,主要来自高效的课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时,教师应及时揭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大胆探索、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比如教学分数应用题后,进行练习时,我首先揭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出示:某车间有工人240人,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5︰3,这个车间男女工各有多少人?有的学生根据
男女工人的比是5︰3这个条件,把男工看成5份,女工看成3份,则全车间工人共8份,用240÷(3+5)×3求女工人数,再求男工人数。

有的把它转化成女工人数是全车间的38 ,用240×38 去求女工人数,再求男工人数……学生各抒己见,答案精彩纷呈,不但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同时还能吸取别人的思维模式,提高了自己思维的敏捷性。

四、以动助做,发展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独立地探索新的知识或解决某个问题。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到发展,切断了活动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

比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依据常理,学生在独立操作后,都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圆的面积公式。

而我在教学圆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利用上述方法推导,还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经过自主操作探究后,一个学生提出:“我把圆转化成了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这一结论的提出,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松开了,纷纷寻求其他的方法。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在动手操作和实践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五、以议明理,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数学思维的过程中严格地估计思
维材料和精确地检查思维过程,随时控制和调节思维过程。

对自己能自我监控,对别人能正确评判。

英国大文学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集体讨论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小学生往往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盲目随从,这不利于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为克服学生的盲从心理,教师可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评价。

另外,教学中经常进行多项选择题的训练也有利于思维批判性的发展。

总之,只有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能独立学习,有良好思维品质的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