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与勘察课程设计专业:班级:组号:姓名:指导老师:日期:2015年6月目录1. 工程概况 (3)2. 勘察场地概况 (3)2.1拟建场地位置 (3)2.2地貌单元 (3)2.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4)2.4预计地层 (4)3. 勘察目的 (5)4. 勘察主要技术要求 (5)4.1钻探技术要求 (5)4.2原位测试技术要求 (6)4.3取原状土试验技术要求 (6)4.4其它技术要求 (6)5. 勘察工作量 (7)6现场勘察 (7)6.1钻探 (7)6.2 取样 (8)6.3 标准贯入试验 (8)6.4 静力触探试验 (8)7. 室内试验 (8)7.1 物理性质试验 (8)7.2 力学性质试验 (8)7.3 室内渗透试验 (9)7.4 岩石试验 (9)8. 施工力量安排 (9)9.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及环境安全管理措施 (9)1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 (9)10.1 文字部分 (9)10.2 附图表部分 (10)11. 勘察依据 (10)1. 工程概况北京林业大学柏儒苑小区6#、7#、8#楼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肖庄,楼高11-14层,地下一层,剪力墙结构,基础埋深为±0.00 标高下约3.00m;地下车库部分为地下2 层,框架结构,基础埋深为±0.00 标高下12.00m。
总建筑面积14808m2。
其场地建物特征如下表1:拟建建筑工程概况表12.勘察场地概况2.1拟建场地位置拟建场地位于京市海淀区肖庄柏儒苑小区,交通便捷。
2.2地貌单元地貌单元为平原,场地周围有已建高楼和公路,已整平。
2.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该工程重要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三级,地基复杂程度二级,岩土工程勘查等级为二级。
2.4预计地层及地下水(1)底层分析根据对已有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最深25.50m)的地层,按成因年代可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三大类,并按岩性及工程特性进一步划分为6个大层及亚层,详见临近场地工程地质剖面图。
现分述如下:表层为人工堆积之厚度为0.80~3.20m的粘质粉土填土、砂质粉土填土①层及房渣土、碎石填土①1层。
人工堆积层以下分布有厚薄不均的新近沉积的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②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1层及粘土、重粉质粘土②2层。
新近沉积层及局部人工堆积层以下为第四纪沉积的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③层,粉砂、细砂③1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③2层及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③3层;粘质粉土、粉质粘土④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④1层,粉砂、细砂④2层及粘土、重粉质粘土④3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⑤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⑤1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⑤2层及细砂⑤3层;卵石⑥层及细砂、中砂⑥1层。
上述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结果详见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
(2)地下水情况在场地深度范围内(25.50m)已测得3层地下水,现场实测的各层地下水水位及类型参见下表。
地下水情况一览表工程场区台地潜水的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蒸发、迳流型,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地下水侧向迳流及管道渗漏等方式补给,以蒸发及地下水侧向迳流等为主要排泄方式;其水位年动态变化规律一般为:6月份~9月份水位较高,其它月份水位相对较低,其水位年变化幅度一般为1~2m。
场区层间水的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迳流型,主要接受地下水侧向迳流等方式补给,以地下水侧向迳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根据“北京市区浅层地下水长期观测网”中的资料及相关成果图件,拟建场区1959年及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均接近自然地面。
3. 勘察目的(1)查明有无影响拟建场地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分析地基土的工程性质,提供基础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地层结构、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和基础设计所需的有关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2)查明拟建场区地下水的水位标高、类型,分析其对建筑物基础设计和基础施工的影响,并评价地下水对主要基础结构材料的腐蚀性。
(3)通过技术资料分析,评价拟建场地的建筑场地类别,判别地基土液化的可能性,提供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条件。
(4)根据本次勘察的成果,提出在安全前提下合理的地基方案及在设计、施工方面的技术建议和设计参数。
4. 勘察主要技术要求4.1钻探技术要求(1)提供地质钻孔平面布置图,绘制全部钻孔柱状图,重点对软土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查清持力层下软弱夹层、裂带,钻进深度内全部岩土要拍照,有代表性的岩土要保存。
(2)按土层情况确定各孔取样竖向间距,各土层需按规范规定取样及标贯,每孔土岩芯均应照相,提供土的含水量、湿容重、孔隙比、塑性指数、液性指数、颗粒分析成果、有机质含量、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渗透系数、固结系数、直(固)快c、φ等物理力学数据。
(3)各机组的钻探班报表必须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的有关规定记录,做到及时、准确、清晰,土(岩)芯不倒置,并放置进尺票,严禁事后追记。
(4)钻进过程中应记录初见水位,并按规范要求停钻一定时间观测稳定水位。
工程结束时统一测量各孔的稳定水位。
各钻孔深度应满足国家标准中有关条款的要求。
4.2原位测试技术要求(1)原位测试前,应清除孔底残土,再进行试验。
(2)试验深度、贯入量应精确量测。
(3)各钻孔均要求现场鉴别、描述,每孔均要求作现场N63.5标贯试验(淤泥除外),并根据土层情况每隔1.5m作标贯试验一次,并要求标贯试验第一点离孔泥面不得大于1m,现场钻探时取样拍照。
对软弱土层还应作静力触探及十字板剪切试验,通过试验对软弱土层加固和计算边坡稳定提供抗剪强度指标。
4.3取原状土试验技术要求(1)取原状土试样前应清除孔底残土,孔底残土厚度不应大于取土器废土段长度。
(2)在各钻孔中采集土层样品,建筑物基础地面标高附近为重点取样区,其取样间距为1m,非重点取样区每1.5m取土样做土工试验,取样组数应该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其中各软土层土样不少于10件),土工试验项目包括室内常规物理、力学项目。
包括土的天然含水量、天然重度、相对密度、孔隙比、饱和度、塑性指数、液性指数、颗粒分析成果、抗剪强度、压缩系数、凝聚力、内摩擦角等常规物理、力学指标。
4.4其它技术要求(1)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判定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2)提供各钻孔成孔后的坐标值,标示柱状图各土层标高,每孔土样岩芯均应拍摄彩色照片,并提供图文磁盘。
5. 勘察工作量预计勘察工作量布置如下表2:预计完成勘察实物工作量统计表表2内业资料整理内容如下表3:内业资料整理内容表表36现场勘察6.1钻探钻探目的:摸清土层和基岩的构成、分布和埋深,测定地下水位,取样并作为原位测试加以利用。
数量:钻孔数量为53个,控制性钻孔应打入第三层含水层(第二层层间水)以下3米米以上,估计孔深21m左右。
使用设备:采用XY-1型回转式岩芯钻机,合金钻头。
方法:本场地粉土、粘土层较厚,在粉、粘土及基岩中钻进时,要使用泥浆循环,以保证孔壁不塌、钻探质量和钻孔的顺利进行。
6.2 取样目的:为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提供原状土样和岩石试样。
位置与数量:各钻孔在粉土及粉质粘土层中取2个~3个样(间隔1~2m)。
基岩中应连续取芯,对同一类型的岩石,每组取完整试样6个,长径比大于2:1。
机具及方法:采用固定活塞式取土器取原状土试样,在基岩中用岩芯管取样。
取样操作时应注意:不扰动孔底沉渣,不使用刃口磨损了的取土器。
6.3 标准贯入试验目的:按规范确定粉土和砂土的承载力,判断砂土的液化势;根据经验确定砂土的密度和力学指标,判断沉桩可能性,确定桩侧土层摩擦力及桩端土层承载力;采取供现场鉴别和做物理性试验的扰动样。
位置与数量:在粉土和砂层中每3.0~4.0m做一次标贯并留取扰动试样。
机具及方法:以有关试验规程为准,并注意试验前清除孔底沉渣,量准孔深,采用自动落锤,前15cm也记下击数,直到贯入30cm为止。
6.4 静力触探试验目的:确定各土层力学性质,即触探参数的大小和变化情况,按规范确定各土层的承载力,划分土层,为桩基设计、持力层选择和单桩承载力估算提供依据。
位置与数量:共6个孔,深度达强风化基岩顶面为止,具体位置见平面图。
机具及方法:用100kN液压双缸静力触探机进行试验,操作时注意孔不能打斜,记录深度与实际深度应严格吻合。
7. 室内试验7.1 物理性质试验采用原状及扰动试样,主要项目为含水量、密度、液限、塑限、颗粒分析等。
7.2 力学性质试验剪切试验:用三轴剪切试验测定c u、ϕu并提供试验曲线、。
固结试验:除做一般压缩试验外,还应做一定的高压固结试验。
7.3 室内渗透试验测定土样的渗透系数。
7.4 岩石试验完整岩芯,做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完整性差的岩芯,做适量的点荷载试验。
同时做3组弹性模量试验。
8. 施工力量安排投入施工班组、施工机具、仪器等。
9.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及环境安全管理措施(1)钻探施工过程中,项目施工负责人应跟班作业,检查各机台按钻孔技术要求完成情况,检查钻探施工质量,检查记录是否齐全、真实,施工负责人对钻探质量负主要责任。
(2)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在施工现场指导监督钻探施工,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终孔验收,对施工中发现不合格项,应及时纠正,施工人员无条件补做。
(3)技术质量部质量监督员对钻探施工进行质量抽查并进行施工质量评定,对发现施工质量问题,项目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应及时纠正。
(4)各机台作业人员必须熟悉本工程的勘察技术要求,树立质量第一观念,严格按照勘察技术要求和《钻探操作技术规程》进行钻探施工,确保钻探施工质量,确保钻探过程取得每个数据真实可靠,准确记录班报表,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和事项应主动补做,防止发生质量事故,野外作业人员对外业取得的每个数据真实性负责。
(5)施工负责人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检查现场机械设备及水、电等设施情况,消除不安全隐患。
安全员应尽职尽责,负责督促和检查生产安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6)各机台班长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隔离和警示,按操作规程安装钻机,辅助设备、材料应摆放整齐,生产安全,人人有责,互相监督,注意安全用水、用电等,防止人身安全事故发生。
(7)施工人员应注意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不损坏自然植被,注意控制泥浆排放,防止油渣污染地面。
(8)施工人员应熟悉机械性能,按操作规程作业,机械不带病作业,发现机械运转异常应及时检修,作业中应巧干不盲干,防止机械、人员事故发生。
1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10.1 文字部分(1)工程概况;(2)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3)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4)拟建场地各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和设计参数;(5)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评价;(6)结论及建议。
10.2 附图表部分(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3)各土层标贯击数统计表及液化判别图表;(4)各土层比贯入阻力、锥尖阻力及侧摩阻力统计表;(5)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11. 参考文献(1) 勘察任务书及布点图;(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修订版);(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50123-1999);(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J502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