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学课件
向造成挫折的人和物。 • 间接攻击指向无辜的人和物。 • 自我攻击指挫折后的自毁、自残
行为。
• (2)冷漠:
• 表现为对挫折环境的无动于衷和 漠不关心的态度。
• (3)幻想:
• 幻想是儿童遭受挫折后把自己置 于一种想象的境界,以虚构的方 式来应付挫折和解决问题。
• (4)退化
• 退化是指儿童在受到挫折时,以 幼稚的、与年龄不相称的童年早 期习惯的行为方式来应付的现象 。
•二、小学生的学习适应
•(一)小学新生的学习 适应
•1、对于小学新生哪些问 题必须适应?
• 2、教师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 生活?
• (1)应象父母一样对儿童表示深切的关 怀和爱护。
• (2)要认可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地位。
• (3)要努力培养学生对学习是兴趣。
• (4)要帮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是良好习 惯。
因目标的多样性而出现相互排斥的动机 ,也叫心理冲突。 • 2、动机冲突的类型 • 1、双趋冲突 • 2、趋避冲突 • 3、双避冲突 • 4、双重趋避冲突
• (四)挫折
• 1、挫折:指人们所要达到的目标 、需要的满足受到阻碍时,因无法 克服而产生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 2、挫折耐受性
• 挫折耐受性指个体在遭受挫折打击 时能免于心理和行为失常的能力。
• 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 首先,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 的健康是不存在的。
• 其次,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 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完全 一回事。
• 第三,心理健康标准会随着社会的发 展变化而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 背景而有差异。
• 第二节: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 一、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 • (一)家庭 • 1、父母无私的爱 • 2、家庭的不完满 • 3、家庭的教养方式 • 4、家长的行为方式。
• 过强、过频的应激反应是有 机体消耗能量,降低抵御疾 病的能力、损害人的健康。
• 3、应激状态常见的心理反应 • (1)焦虑 • 焦虑是预感将要发生不良后果时的
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体验和情绪状 态。 • (2)其他的消极情绪 • (3)认知功能障碍 • (4)自我估价降低 • (5)失助感
• (三)动机冲突 • 1、动机冲突 • 动机冲突:指在个体有目的的活动中,
• (5)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二)小学生的学习疲劳
•1、什么是学习疲劳:
•指学生由于长时间高度紧 张的学习,导致学习效率 下降、学习兴趣降低的现 象。
• 2、如何有效的防止小学生的学习疲劳
• (1)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 (2)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 (3)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
• (4)保证学生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
• (5)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和课外 的游戏活动。
•(三)小学生的学习困难
•1、学习困难学生的主要特 征
•2、如何正确地对待学习困 难的学生
•(四)小学生的考试焦虑
•1、什么是考试焦虑:
•指有考试情境引起的神经 紧张和情绪焦虑的心理状 态。
• 2、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 (1)担心考试成绩不好,遭到教师
• 3)否认:指把已经发生的令人痛苦的事 实加以否认。
• (4)压抑:把自己不能接受的使人痛苦 的念头和情感,隐藏到无意识之中。
• (5)反向作用:指内心的冲动和欲望以其相 反的形式表现出来。
• (6)转移: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或态度,转 移其他对象身上。
• (7)认同:指接受或顺从他人和集体的态度 和行为倾向。
第十一章: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 第一节:心理卫生的概述 • 一、什么是心理卫生 • 心理卫生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 • 消极方面指防止和治疗心理疾
病 • 积极方面则指要引导和保持心
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发展
• 二、心理卫生工作的三级水平
• 一级水平:指心理保健。
• 二级水平:指心理疾病的早期发 现和治疗。
• (二)学校教育 • 1、教育思想 • 2、教师 • 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情
绪人格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 影响。 • 3、学校类型(重点与非重点)
• (三)社会环境 • 1、社会形态 • 2、文化 • 第一、地域、习俗、时尚的
影响。 • 第二、文化与大众传播媒介
的影响。
•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因素
•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
• 美国学者罗森考察发现,在10岁和 15岁左右的儿童存在明显的需要心 理治疗的高峰期,男孩比女孩更为 显著。
• (二)应激
• 应激: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 而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 2、应激源
• 引起有机体身心紧张状态的 刺激,就称为应激源。
• 3、应激状态常见的心理反应
• 两种人耐挫折能力比较强: • (1)经历风雨和挫折磨练的人; • (2)受过良好教育有教养的人; • 耐挫折能力差的有三种人: • (1)挫折经验不足;从小受溺爱的
人。 • (2)挫折经验过剩。 • (3)挫折经验断续,教育不一致。
• 3、挫折后的心理反应 • (1)攻击: • 直接攻击:将攻击的目标直接指
• (5)固执
• 盲目地重复某些无效的动作。
• (五)心理防卫机制
• 1、心理防卫机制
• 是指个体由于应激、冲突或 挫折而导致心理丧失平衡时 用来解脱烦恼,减少不安, 恢复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心理 功能。
• 2、心理防卫机制的类别
• (1)合理化:就是给自己的动机和行为 找个合理的理由。
• (2)投射:就是把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 受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
• (8)抵消:指以象征性的事情来抵消已经发 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 9)补偿:指发展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来弥补某 方面的不足。
• (10)升华:指那些不被社会所接受欲望和冲 动,采取被社会所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
•第三节:小学生的心 理问题
•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 我国心理学家段淑贞把儿童 的异常心理问题分为六类
• 三级水平:指对精神疾病的康复 工作。
• 一级水平工作最重要,小学教育 的心理工作主要是一级水平的工 作。
的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 种状态下主体能与社会、自 然作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 展示才能,发挥身心潜能, 而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