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三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三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考号:018110110521 姓名:何亚亚(作者单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地址: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邮编:430415 电子邮箱:*******************)摘要:金银花,为中药材为植物的统称。

植物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

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关键词:金银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0 引言: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

芳香透达而又可祛邪。

化学成分主要有机酸、黄酮类、三萜皂甘、和挥发油等。

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热解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生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金银花,这种生长普遍而又平凡的草本植物。

却有如此多的特殊功效。

为此,我们要对这种植物了解。

1. 化学成分分析研究:1.1有机酸类:绿原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和异绿原酸 (isochlorogenic acid),其中异绿原酸为一混合物它的异构体有7种,分别为4,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4- 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1,3-二咖啡酸酸奎尼酸,3-阿魏酰奎尼酸,4-阿魏酰奎尼酸,5-阿魏酸奎尼酸,其它有机酸还有咖啡酸和棕榈酸。

1.2黄酮类1949年冲七太郎首先从金银花中分离出术犀草素(luteolin),1961年他又分离出忍冬苷 (lonicerin),1995年高玉敏等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出4 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为木犀草素-7-o-α-D葡萄酸醉 (luteolin-7-o-α-D-glucoside),木犀草-7-o-β-D-半乳糖苷 (luteohn-7-o-β-D-glucoside),裕皮素-3-o-β-D-葡萄糖甘(qucrcctin-3-o-β-D-glucoside),金丝桃苷(hypcroside)。

1996年黄丽瑛等首次分离出corymbosin和5-羟基-3,4,7-三甲基黄酮(5-hydroxyl-3, 4, 7-trimethoxy flavone)。

1.3 三萜皂苷类1990年陈敏等从金银花中分离出一个新的含有六个糖基的三萜皂苷。

1993年茅青等也分离得到3个三萜皂苷。

1994年陈敏等又分离出2 个新的双咖啡酰基奎尼酸醋化合物。

娄红祥等分离出三个三萜皂苷。

1.4挥发油等其它成分挥发油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

通过气质联用分离出芳樟醇、双花醇、棕榈酸、二氢香苇醇、二十四碳酸甲酯、十八碳二烯酸乙酯、棕榈酸乙酯、1, 1-联二环已烷等成分。

金银花干花、鲜花成分差异较大。

鲜花挥发油成分以芳樟醇为主,含量高达14%以上,而干花挥发油成分以棕榈酸为主,一般占26%以上。

2002 年邢俊波等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首次从该植物花蕾中发现槲皮素、忍冬苷、齐墩果酸和胡萝卜苷。

2.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2.1 抑菌、抗病毒作用金银花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对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亦有效,水浸剂比煎剂作用强,金银花对致病的变形链球菌、放线粘杆菌和引起牙周病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牙眼类杆菌及伴放线嗜血菌亦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

用金银花提取液对不同血清型变形链球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最低抑菌浓度25mg·mL-1以下者占所试菌株的87.5%,在50mg·mL-1以下占95.8%,最低杀菌浓度一般明显高于最低抑菌浓度,因此该研究亦证明金银花提取液主要是抑菌作用,关于金银花抑菌有效成分一般认为是绿原酸类化合物,但也有资料显示,除绿原酸外还有其它抑菌成分存在,金银花水煎剂在细胞外对柯萨奇病毒及埃柯病毒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另外,金银花还有一定的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作用,对抗艾滋病病毒(HIV) 亦显示中等活性。

2.2抗炎及解热作用对金银花解热、抗炎、免疫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水煮液、口服液和注射液对角叉胶,三联菌苗致热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对蛋清、交叉菜胶、二甲苯所致水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还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巨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从而证明临床作为清热解毒治疗感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实现的。

2.3利胆保肝作用金银花所含多种绿原酸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可以增进大鼠胆汁分泌,黄褐毛忍冬总皂苷中α-常春藤皂苷和无患子皂苷β有显著的保肝作用。

2.4止血作用金银花炭水液、混悬液具有显著的止血作用,且混悬液的作用强于不煎液,金银花炭中鞣质的含量仅为生品的1/2,且其止血作用却明显高于生品。

2.5降血脂作用金银花能显著降低多种模型小鼠血清胆固醇(Tc)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保护胰腺B细胞及弱降糖作用。

2.6抗生育作用袁毅君等报道了金银花抗生育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乙醇提取后之水煎液浸膏,对小鼠、狗、猴等多种动物有明显的终止妊娠作用,尤其对小鼠、狗有显著的抗早孕作用,并观察了金银花提取物对妊娠小、大鼠不同孕期的影响,探讨了其抗早孕作用的机理。

2.7对免疫系统的作用金银花具有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炎性细胞吞噬功能,降低豚鼠细胞醋酸蔡醋酶(ANAE)百分率,降低中性粒细胞(PMN)体外分泌功能,恢复巨噬细胞功能,调理淋巴细胞功能,显著增加IL- 2的产生等作用。

3. 金银花的质量控制 :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以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为主,药典规定绿原酸的含量不得少于1.5 %。

但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含量极不稳定,易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而且,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不同品种、不同产地金银花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并越来越倾向于同时测定多种成分。

GC、GC-MS、HPLC和核磁共振的指纹图谱方面也有了初步探索。

认为HPLC和GC指纹图谱方法可用于金银花药材、提取物品质及其伪品的鉴定。

3.1 生物、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生态因素的影响植物体内各器官在其不同发育阶段,体内化学成分含量也会发生变化。

忍冬花中部从幼蕾到盛开5个不同发育阶段绿原酸含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在不同时期采收到的花蕾中总绿原酸含量可相差50 %。

第一茬花干蕾绿原酸含量最高,第四茬花次之,第二、三茬花较低。

可以看出,药材合理采收,对提高药材产量和保证质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B生存环境对忍冬体内绿原酸动态积累同样有着重要影响。

生长在阳坡的忍冬叶、花蕾、茎和叶花混品中的绿原酸含量均高于阴坡的同类样品。

而不同产地的金银花由于生长环境的生态条件不同,其绿原酸的含量也不同。

不同物种来源的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差异则更加显著,含量最高和最低的物种间差异达十几倍。

3.2 提取方法的影响提取方法的影响:用传统工艺法如水煮法、乙醇回流法、渗漉法等对金银花中绿原酸进行提取,绿原酸得率都较低。

而经纤维素酶提取工艺处理后,能显著提高金银花提取物得率和绿原酸得率。

3.3 加工炮制方法的影响加工炮制方法的影响:不同加工炮制方法可直接影响金银花中绿原酸等成分的含量。

如蒸晒品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含量比生晒品高,而黄酮和挥发油含量低于生晒品,阴干法含绿原酸最高,硫磺熏晒法次之,晒干法含量最低。

烘制品与生品相比,钙、铁、镁离子煎出量增高,锌、钠离子煎出量降低;绿原酸、总糖、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温度的增高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炭品中绿原酸含量仅为生品的1/10,鞣质含量为生品的1/2。

3.4 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王氏等[1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了金银花中绿原酸、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含量,并对4个产地3种金银花中上述3种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西南地区金银花药材主流商品灰毡毛忍冬、细毡毛忍冬干燥花蕾中绿原酸、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含量高于山东、河南产金银花。

白氏等[14]采用HPLC测定四地产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并与对照药材相比,结果对照药材中绿原酸含量为25.84 mg/g,山东省为24.10 mg/g,河北省为24.48 mg/g,河南省为23.10 mg/g,安徽省为22.08 mg/g。

认为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可以作为判定金银花药材品质的指标之一。

黄氏等[15]用HPLC分析方法,同时测定金银花不同种(忍冬、山银花、红腺忍冬、灰毡毛忍冬、细毡毛忍冬)中芦丁、金丝桃苷、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忍冬苷、苜蓿苷、金圣草素-7-O-新橙皮糖苷、苜蓿素-7-O-新橙皮糖苷、槲皮素8种黄酮的含量。

结果线性范围内8个黄酮化合物的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芦丁在忍冬和山银花中含量高,而在红腺忍冬中痕量存在,甚至在细毡毛忍冬检测不到。

相反,芦丁、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和忍冬苷在忍冬中含量相对较高(>100 μg/g),而山银花中含芦丁、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相对较高;而红腺忍冬、灰毡毛忍冬、细毡毛忍冬中只有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的含量较高。

3.5指纹图谱的研究指纹图谱是目前提出的最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的质量控制方法,在其可行性方面已有了不少探索。

田氏等[16]以芳樟醇为参照物,采用GC法对11批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花蕾进行分析,找出特征指纹峰,建立了GC指纹图谱,获得24个共有指纹峰。

王氏等[17]应用GC色谱法建立了鱼金注射剂(鱼腥草、金银花)的指纹图谱,结果注射剂标准GC指纹由17个特征峰组成,并对不同批注射剂进行了相似度比较,相关系数的RSD小于2%。

王氏等[18]还应用GC法建立了金银花的指纹图谱,利用相似度计算软件,建立了药材G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对不同批药材进行了相似度的比较。

阳氏等[19]以绿原酸为参照物,用HPLC方法建立金银花甲醇提取物的指纹图谱,药材有15个共有峰,其参数符合“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的有刘氏等[20]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确定了金银花药材有11个共有峰,认为此方法可靠,可为提高金银花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冯氏等[21]以绿原酸为参照物,应用HPLC分别对忍冬药材、提取物各批样品进行检测,得出的指纹图显示,药材、提取物均有6个共有峰。

白氏等[22]采用HPLC法获得色谱指纹图谱,据此图谱对金银花质量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山东、河北、河南、安徽4个产地金银花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大致相同,金银花主要成分之一绿原酸含量与对照药材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地金银花品质与对照药材基本相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