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的预防ppt

脑卒中的预防ppt

超重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三、脑卒中的预防用药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用药主要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控制危险因素, 最重要的是控制高血压。目前有两类药物被证实可以预防 缺血性脑卒中:
1、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第一个被证实可以预防缺血 性脑卒中的药物,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药物,常用量 75—150mg/次/天。氯吡格雷,国产的叫泰嘉,进口的叫 波利维,主要用于高危患者,常用量75mg/次/天。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mmol/L)
脂质名称 合适范围
需治疗水平
TC TG HDL-C LDL-C
<5.20 (<200mg/dl) <1.70 (<150mg/dl) >1.04 (>40mg/dl) <2.58 (<100mg/dl)
>5.72(>220mg/dl) >1.70 (>150mg/dl)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年龄和性 别是两个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 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 倍。
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性别之间的明显差异,从总体看,卒中 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 1.1~1.5∶1。
此外,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还有种族和家族遗传性。 可干预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不良反应,可加用另一类药物合并治疗 4、如有明显不良反应,改用另一类药物或加用其他
类药物合并治疗 5、各类患者都应强化改善生活方式
心脏病与脑卒中
心房纤颤者发生脑卒中危险增加5倍 冠心病发生卒中的相对危险性为2.2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相对危险性为2.2 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对危险性为1.7 风湿性心脏病容易直接导致脑栓塞
饮酒
建 议:
1、对不喝酒者不提倡用开始喝酒来预防心脑血管病; 2、喝酒者应适度,不可酗酒; 3、男性饮酒者每天喝白酒应<50ml(一两),啤酒
<640ml(一瓶),葡萄酒<200ml(四两); 女性饮酒量应减半,孕妇禁止饮酒。
颈动脉狭窄
美国的研究提示: 65岁以上男性颈动脉狭窄 >50% 的捡出率为7%~10%,65岁以上女性捡出率为 5%~7%。
1979年
1991年
2002年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4)
类别
收缩压 (mmHg)舒张压 (mmHg)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2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2、鼻出血 中老年人鼻出血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 报。经医学观察,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 鼻出血后1-6个月,约为50%的病人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 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因 此不能麻痹大意。
3、 眩晕 突然自觉头晕目眩,周围物件都在旋转,几秒钟 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 应及早去医院请医生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等。
高血压
国内外几乎所有研究均证实,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 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 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直接的、持续的、 并且是独立的。
近年研究表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 160mmHg,舒张压<90mmHg)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与脑卒中
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 率提早10~20 年。
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 率高2~4 倍。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项目
血糖(mmol/L) 空腹 非空腹 HbA1c(%) 血压(mmHg) BMI(kg/m2 )
男性 女性
理想
4.4~6.1 4.4~8.0 <6.5 <130/80
4000000 3000000 2000000
无变化
2%/年减少
1000000
0 1990 95 2000 5 2010 15 2020 25 2030
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干预
危险因素: • 年龄 • 性别 • 高血压 • 心脏病 • 糖尿病 • 肥胖等
• 吸烟 • 酗酒 • 血脂异常 • 颈动脉狭窄 • TIA
≥180 ≥140
<8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降压目标
一般成人 伴有糖尿病 伴有肾脏疾病
<140/90mmHg <130/80mmHg <125/75mmHg
*原则:应注意降压不要过急过快
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
措施
目标
减重 膳食限盐 减少膳食脂肪
增加及保持适当的 体力活动 保持乐观心态和提 高应激能力 戒烟、限酒
通过宣传和咨询,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提倡选择适合 个体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社交能力,提 高生活质量。
不吸烟,限酒,嗜酒者男性每日饮酒精<20~30g,女性 <15~20g,孕妇不饮酒。
高血压患者的随访
1、高危及很高危患者:至少每3个月随访一次 2、中危及低危患者:至少每6个月随访一次 3、药物治疗3个月后为达到降压目标时,若无明显
<0.90 (<35mg/dl) >3.64 (>140mg/dl)
血脂异常
建 议:
1、成年人应定期复查血脂; 2、重视并采用生活方式治疗; 3、对既往有卒中或冠心病史,且TC高于5mmol/L者采用他 汀类药物治疗; 4、TG增高选用贝特类药物治疗;(氯贝特、苯扎贝特、 非诺贝特等) 5、LDL≺100mg/dl(2.6mmol/l)
胆固醇与脑卒中
• 低胆固醇水平与脑出血有关。 • 高胆固醇水平易发生颈动脉系统梗塞。 • 低胆固醇水平可减少冠心病发病,但常
近年国内外几项大的临床试验证实,应用他汀类 降脂药物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约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时 (<160mg/dL),可增加出血性卒中死亡的危险。
血脂异常常见误区
① “血脂偏高”、“胆固醇异常”是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 导致的。
② 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就是血黏度高、血流缓慢。 ③ 一般人群和已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经发生
过心梗、中风的患者,血脂治疗值和目标值与化验单上 显示的正常值是不同的。 ④ 胆固醇异常是慢性问题,即使不达标也不会有大碍。 ⑤ 保健品可以软化血管、降低血黏度,服用无副作用。
心脏病
心房纤颤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为3%~
5%,约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 口服华法林预防可使血栓栓塞性卒中的相对危险
度减少68%。
建议
1、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
2、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应在监测 INR的情况下使用华法林(2~4mg/日)抗凝治疗(INR: 2.0~3.0);年龄>75岁者,INR控制在 1.6~2.5; 或 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 /日) 3、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阿司匹林(50~150mg /日)
国内有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 高 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 加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 46%。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增长速度
18000
1.8亿
15000
12000 9000 6000 3000
3000万
6000万
9000万
0 1959年
(日本)研究证明, 吸烟对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平 均为2.5(1.8~3.5)
另有几项研究结果,报告其相对危险度为2.5~ 5.7
吸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肯定危险因素,其相对 危险度为2.5~3.5
吸烟
建 议:
1、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劝吸烟者戒烟; 2、尽快制定合理的公共场所吸烟法规; 3、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强人群干预力度。
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BMI保持在20~26。 北方首先将每人每日平均食盐量降至8g,以后再降至6g; 南方可控制在6g以下。 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10%,增加新鲜蔬菜每日 400~500g,水果100g,肉类50~100g,鱼虾类50g,蛋类 每周3~4个,奶类每日250g,每日食油20~25g,少吃糖 类和甜食。 如运动后感觉自我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 和运动方式合适。
目前,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卒中的费用估计要在 100亿元以上,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因本 病支出接近 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 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卒中已经超越冠心病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一杀手!
预测中国脑卒中死亡病例增加数,1990~2030
6000000 5000000
1%/年增加
<25 <24
良好
≤7.0 ≤10.0 6.5~7.5 >130/80
<27 <26

>7.0 >10.0 >7.5 ≥140/90
≥27 ≥26
糖尿病
建 议:
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定期测定血糖,必 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
2、糖尿病患者应通过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活 动,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佳,应使用药物治疗。
颈动脉狭窄60%~99% 的人群,每年发生卒中的危 险率为3.2%。
颈动脉狭窄
建 议:
1. 多数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或 血管内介入治疗,首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或 他汀类药物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