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多跑道运行现状分析

国内外多跑道运行现状分析

国内外多跑道运行现状分析
摘要:该文首先介绍了多跑道的定义、运行模式和分类对比;对实施多跑道运行的关键要素譬如跑道的使用、运行间隔、席位划设进行了探讨;分析国内外各机场多跑道容量,最后从飞机落错跑道、跑道侵入角度对多跑道运行安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多跑道平行跑道跑道容量运行安全
随着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急剧增长,国内的机场出现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挤,而多跑道的设计和应用能极大缓解交通压力。

对此,国内很多机场采取修建新的跑道来增加跑道容量;预计到2015年,我国多跑道机场将达到20个,但国内多跑道机场运行时间稍短,机场和管制单位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空管安全的因素也随之增加;分析国内外多跑道运行实际、规范和不足等,可为国内其他大型机场实施多跑道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多跑道概述
该文“多跑道”界定为同一机场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跑道,按机场多跑道布局可分为交叉跑道、平行跑道和开口V形跑道。

由于平行跑道布局方式能实现跑道容量最大化,因而目前平行跑道已成为国内外大型枢纽机场的主流跑道构型,该文着重研究平行跑道运行情况。

1.1 平行跑道运行模式
国际民航组织(ICAO)附件14《机场》中,对平行跑道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分类:(1)相关平行进近:要求平行跑道最小间距不小于915?m;(2)独立平行进近:要求平行跑道最小间距不小于1035?m;(3)独立平行离场:要求平行跑道最小间距不小于760?m;(4)隔离平行运行:要求平行跑道最小间距不小于760?m[1-2]。

1.2 平行跑道的分类
美国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对平行跑道做出了具体分类如下:(1)近距平行跑道:跑道中心线小于或等于762?m(2500英尺)。

(2)中等距离平行跑道:跑道中心线距离为大于762?m,小于1311?m (4300英尺)。

(3)远距平行跑道:跑道中心线间距大于或等于1311?m (4300英尺)[3]。

ICAO与FAA对于窄距平行跑道界定范围有一些区别,我国法规对窄距跑道的界定以ICAO文件为参考依据,平行跑道间距小于760?m为窄距跑道。

1.3 多跑道运行现状
多跑道的组合方式呈现多样化,近距跑道由于占用土地面积小,容量的提高与投资成本比高,成为国内外许多机场在建设机场系统时优先考虑的建设方案。

目前国内内地有11个多跑道机场(北京、浦东、虹桥、广州、深圳、重庆、西安、成都、昆明、杭州、天津),国外譬如德国的法兰克福机场、巴黎戴高乐机场、荷兰希普霍尔机场。

美国使用窄距跑道更为广泛,如旧金山国际机场、亚特兰大国际机场都有近距平行跑道。

北京首都机场现有36L/36R/01、18R/18L/19 3条平行跑道,根据飞行流量、天气情况、起降分布等情况,灵活采用混合运行、相关运行等运行模式。

浦东机场为较早运行近距平行跑道的机场,3条平行跑道分别为17L/35R、17R/35L、16/34,使用混合运行模式。

其中17L/35R和16/34 2条跑道水平距离2260?m,17L/35R和17R/35L水平距离460?m,为近距跑道。

2 多跑道运行技术分析
多跑道的运行需要制定相应的运行规程。

运行规程主要包含空管设备的运行条件,通讯保障设备最低运行标准,管制人员上岗条件,跑道使用原则,航空器运行间隔,地面滑行指挥方案,席位设置等。

2.1 跑道使用原则
平行双跑道运行模式具备较大灵活性。

在“安全第一、适当灵活、兼顾就近”的原则基础上,从跑道运行模式的选择上讲,以充分满足进港和出港流量为目标进行运行模式的选择。

在近距跑道一起一降模式中,通常选择到达流穿越起飞跑道,更有利于管制员把握好穿越时机,保障空管运行安全。

穿越起飞跑道时,落地航空器脱离后,使用远端的联络道穿越起飞跑道。

2.2 航空器运行间隔
间隔标准是航空器安全飞行的依据,同时使用间隔标准越小,则机场容量和飞行流量越大。

影响跑道上飞机间的安全间隔有很多因素,例如尾流、飞机系统、空域结构、侧风、和飞行误差等。

法规对于近距跑道使用方式以及航空器之间的间隔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对于近距跑道运行的雷达尾流间隔、和非雷达尾流间隔主要是按照单跑道间隔进行的,但两条跑道物理上的分离使之有区别于单条跑道,因此完全按照单跑道的间隔执行则过于保守。

现有空管规章对仪表飞行条件下的航空器实施目视间隔定义和实施条件尚未明确,因此管制塔台基本采用仪表飞行管制间隔,为航空器配备垂直间隔、纵向间隔和侧向间隔。

2.3 席位设置
对于管制席位的划设,按规定年起降架次超过40万架次的机场,应当增设地面管制席;超过10万架次的机场,应当增设放行许可发布席。

现国内繁忙机场现多采用多塔台、多个塔台管制席的席位设置,各塔台席位之间按规定进行沟通协调,各塔台管制席可单独负责1条跑道,保证多跑道繁忙机场的运行安全。

首都机场有新老2个塔台、5个地面管制席以及放行许可席位,浦东机场也正规划修建第二个塔台。

对于实施独立平行进近,要求进近管制增设监控席位,来监控每
一条五边上飞机[4]。

3 国内外多跑道容量分析
3.1 国内外多跑道机场容量
据国内统计,单跑道机场的年处理飞机136041架次;双跑道机场平均每条跑道年处理飞机起降架次95918架,比单跑道机场低29.49%;三跑道机场平均每条跑道年处理飞机起降架次88858架,比单跑道机场低34.68%。

3.2 多跑道容量提高技术
1)目视进近。

目视进近能较大提高多跑道容量。

如果天气情况良好,FAA允许在目视气象条件(VMC)下进行独立平行进近。

它可以使飞机在跑道间隔不小于213?m(700英尺)的平行跑道上同时降落;根据波音公司的仿真结果,VMC下的独立进近比IMC下容量提高16%,比仪表飞行规则下的相关进近提高48%。

因而,目视进近极大缓解了美国大型机场高峰时段交通压力,也适应未来交通流量的需求[5]。

2)配对进近。

配对进近程序是一种在间隔大于700ft但小于2500ft 的平行跑道上实施的类似于相关IFR进近的程序,它可以使机场容量达到目视情况下的75%。

此外,配对进近程序航空器的纵向间隔可不拘泥于仪表飞行规则,采用新型的航空电子设备科实现间隔标准的降
低,提高机场的吞吐量和容量。

4 多跑道运行安全
4.1 防止落错跑道
FAA将航空器看错、落错跑道分为两类:一类是航空器起飞阶段,看错起飞跑道;另一类是航空器在着陆阶段,错落跑道着陆。

看错、落错跑道事件常发生在多跑道机场内,平行跑道运行下容易发生落错跑道事故,因此,实际运行中管制单位有必要简历防范落错跑道的措施和程序,加强五边进近航空器的监控;进近方式上尽量选择盲降进近;机场通播系统中增加相关信息,播报所选落地跑道的航向台和下滑台频率;另外,积极引进相关设备,如跑道警示和咨询系统,防范飞机看错、落错跑道。

4.2 跑道侵入
近年来,跑道侵入事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FAA对引起跑道侵入的原因大致归为三类:空管操作失误(OE/D)占16%、飞行员失误(PD)占63%、车辆行人失误(V/PD)占21%,故飞行员偏差是导致跑道侵入的主要原因。

此外,据FAA统计,美国机场间距不超过305?m的平行跑道占到了总量的33%,其中PD原因则占到了53%;事实上当机场各平行跑道的间距减小时,PD的数量会明显增加。

在交通流量较大的多跑道机场,往往还涉及有交叉跑道或滑行道与跑道
交叉,飞行区构型越复杂,跑道侵入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大,且造成事故的可能性比交通流量的增加更为迅速,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多跑道侵入事故的发生仍然是民航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6]。

5 结语
多跑道机场管制运行是目前民航行业研究的新兴领域和热点,通过对国内外多跑道运行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多跑道运行模式和技术、对实施多跑道运行的关键要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国内外机场的跑道容量,并介绍了提高跑道容量的相关技术;最后从分析防落错、跑道角度来加强多跑道运行安全。

通过对多跑道机场运行实际、规范和不足等的分析,可为多跑道运行理论研究和机场实施多跑道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FAA,Air Traffic Control,FAA Order 7110.65,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Washington,DC.
[2] 中国民航局123号令.平行跑道同时仪表运行管理规定,CCAR-98TM[G].
[3] 郭海琦,朱金福.近距平行跑道容量及延误水平[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8(4).
[4] 王正育,李学忠.近距平行跑道空管运行管理[J].中国民航航
空,2012(8):41-43.
[5] 俞文军.近距平行跑道运行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J].空中交通管制,2008(12).
[6] FAA Air Traffic Organization.Annual Runway Safety Report[R]. 2010.。

相关主题